一种聚丙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97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聚丙烯65~90份、增容剂1~3份、纳米植物纤维5~12份、抗菌剂1~4份、氯化亚锡0.5~1.5份、三乙醇胺12~21份、丙烯酸5~11份、甲基纤维素2~5份、纳米管分散液15~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制备的聚丙烯薄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度,并提高了聚丙烯薄膜的力学稳定性,通过添加抗菌剂,可以使聚丙烯薄膜具有抗菌的作用,大大拓展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范围。展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范围。展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薄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薄膜。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如今的产品包装要求。包装的目的也从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升到提高包装功能化的水平。不仅需要在视觉上满足包装的要求,更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向高性能化、高功能化、复合化、精细化等方向发展。近年来具有高新技术的包装薄膜已成为很多包装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研发的目标,除了满足基本的包装要求外,高功能化包装也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0003]聚丙烯薄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软包装材料,聚丙烯薄膜无色、无嗅、无味、无毒,但现有的聚丙烯薄膜其本身的所适用的适用范围较为有限,其本身膜体韧性较差,拉伸度较低,因此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薄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聚丙烯65~90份、增容剂1~3份、纳米植物纤维5~12份、抗菌剂1~4份、氯化亚锡0.5~1.5份、三乙醇胺12~21份、丙烯酸5~11份、甲基纤维素2~5份、纳米管分散液15~30份。
[0007]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容剂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苯乙烯类树脂23~42份、乙烯基弹性体11~19份、引发剂2~3份。
[0008]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抗菌剂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工业盐30~45份、石墨烯15~30份、纳米银12~2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9份、凝胶剂2~4份、水60~80份。
[0009]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纳米管分散液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碳纳米管3~12份、木质素磺酸盐5~32份、水10~60份、稳定剂5~18份。
[0010]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掺氮碳纳米管、掺氟碳纳米管中的一种。
[001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稳定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和棕榈酸甲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一:将相应份数的所述聚丙烯、所述纳米植物纤维、所述氯化亚锡、所述三乙醇胺、所述丙烯酸、和所述甲基纤维素进行均匀混合后加入相应份数的所述增溶剂、所述抗菌剂和所述纳米分散液再次进行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A;
[0014]步骤二:将所述混合物A进行混炼挤出,并对挤出料进行造粒,得到粒料B;其中,混炼转速280~410r/min,加热温度100~200℃;
[0015]步骤三:通过流延法将所述粒料B制成薄膜本体,其中,制膜温度180~280℃;
[0016]步骤四:将所述薄膜本体进行单向拉伸,制得聚丙烯薄膜;其中,拉伸温度为50~70℃,拉伸比例为1.2~2.6,拉伸速度为60~95mm/min,拉伸后定型时间为15~35min。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薄膜,通过添加纳米植物纤维和纳米管分散液可以使制备的聚丙烯薄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度,并提高了聚丙烯薄膜的力学稳定性,通过添加抗菌剂,可以使聚丙烯薄膜具有抗菌的作用,大大拓展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聚丙烯薄膜的应用在包装领域时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0021]附图标号:
[0022]1、聚丙烯薄膜;2、防碰撞层;21、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11、填充物;221、腔体;23、微小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薄膜,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聚丙烯65~90份、增容剂1~3份、纳米植物纤维5~12份、抗菌剂1~4份、氯化亚锡0.5~1.5份、三乙醇胺12~21份、丙烯酸5~11份、甲基纤维素2~5份、纳米管分散液15~30份。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聚丙烯薄膜中,所述增容剂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苯乙烯类树脂23~42份、乙烯基弹性体11~19份、引发剂2~3份。
[003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聚丙烯薄膜中,所述抗菌剂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工业盐30~45份、石墨烯15~30份、纳米银12~2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9份、凝胶剂2~4份、水60~80份。
[003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聚丙烯薄膜中,所述纳米管分散液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碳纳米管3~12份、木质素磺酸盐5~32份、水10~60份、稳定剂5~18份。
[003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聚丙烯薄膜中,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掺氮碳纳米管、掺氟碳纳米管中的一种。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聚丙烯薄膜中,所述稳定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和棕榈酸甲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聚丙烯薄膜中,所述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步骤一:将相应份数的所述聚丙烯、所述纳米植物纤维、所述氯化亚锡、所述三乙醇胺、所述丙烯酸、和所述甲基纤维素进行均匀混合后加入相应份数的所述增溶剂、所述抗菌剂和所述纳米分散液再次进行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聚丙烯65~90份、增容剂1~3份、纳米植物纤维5~12份、抗菌剂1~4份、氯化亚锡0.5~1.5份、三乙醇胺12~21份、丙烯酸5~11份、甲基纤维素2~5份、纳米管分散液15~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剂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苯乙烯类树脂23~42份、乙烯基弹性体11~19份、引发剂2~3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工业盐30~45份、石墨烯15~30份、纳米银12~2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9份、凝胶剂2~4份、水60~8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管分散液包括如下份数的原料:碳纳米管3~12份、木质素磺酸盐5~32份、水10~60份、稳定剂5~18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掺氮碳纳米管、掺氟碳纳米管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十二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达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利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