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880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缺陷灌注桩具有桩身,在桩身中钻取多个咬合孔,多个咬合孔形成位于原钢筋笼包围区域内的环形槽;环形槽将桩身分割为桩环以及桩芯;2)、放置锤头,锤头抵压着桩环,锤头与桩芯之间具有锤击间隙,将楔子的下部插入在锤击间隙中,锤击楔子的顶部,直至将桩芯凿除,桩芯凿除后,桩身内部形成桩中孔;3)、重复操作施工步骤1)以及2),直至桩中孔的底部到达桩身的缺陷位置;通过钻取多个咬合孔,将桩身分割为桩环和桩芯,桩环起到支护的作用,避免桩芯在凿除过程中,损坏原钢筋笼;利用锤头与楔子配合,可以将桩芯底部进行分离,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方便。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灌注桩的
,具体而言,涉及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基工程在灌注成桩的过程中,由于受地层条件复杂、工序操作不当或混凝土材料异常等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桩身混凝土离散、断桩、桩底沉渣厚度超标等质量通病。
[0003]当灌注桩被检测判定为缺陷灌注桩时,常见做法是通过注浆加固补强,或在原灌注桩上重新施工,或采用重新补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当缺陷灌注桩的缺陷位置埋藏较深或缺陷断面较大时,注浆加固法难以有效保证处理质量,且存在二次检验养护时间长等问题;如果在原桩位上重新返工,由于混凝土强度高、钢筋含量大,成桩过程施工耗时长、增加费用多,且由于桩基础承台已经开挖,大型桩机进场困难,受施工场地限制大;而采取重新补桩的方案,用对称两根或多根桩替代原桩,需要加大基桩承台,施工进度慢,桩身养护和质量检测周期长,总体处理费用高。
[0004]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将缺陷灌注桩的桩身中部凿除,形成桩中孔,然后对缺陷位置进行处理后,再在桩中孔内灌注混凝土,但是在对缺陷灌注桩中部开挖凿除的操作较为复杂,且施工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存在操作复杂以及施工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07]1)、所述缺陷灌注桩具有混凝土灌注的桩身,利用水磨钻自上而下在桩身中钻取多个咬合孔,多个所述咬合孔依序咬合环绕布置,形成位于原钢筋笼包围区域内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将桩身分割为桩环以及桩芯;
[0008]2)、在所述环形槽的底部放置锤头,所述锤头的外端抵压着桩环,所述锤头的内端与桩芯之间具有锤击间隙,将楔子的下部插入在锤击间隙中,所述楔子的上部朝向延伸,沿着桩芯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楔子偏离桩芯倾斜布置,所述楔子的底部倾斜抵接着桩芯的底部的外周,自上而下锤击所述楔子的顶部,直至将所述桩芯凿除,所述桩芯凿除后,所述桩身内部形成桩中孔;
[0009]3)、重复操作施工步骤1)以及施工步骤2),直至所述桩中孔的底部到达所述桩身的缺陷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锤头具有朝向桩环的抵压壁以及朝向桩芯的倾斜壁,沿着桩芯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倾斜壁背离桩芯倾斜布置,所述倾斜壁贯穿锤头的顶部以及底部,所述倾斜壁的底部形成嵌入边;
[0011]在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锤头的抵压壁抵压着桩环,所述锤头的嵌入边与桩芯之间具有所述锤击间隙,所述楔子抵接着倾斜壁,所述楔子的下部穿设在锤击间隙中,抵压
着桩芯的底部的外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倾斜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贯穿锤头的顶部以及底部;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楔子的下部嵌入在导向槽中,且抵压着导向槽的底部倾斜布置,所述楔子的下部穿设在锤击间隙中,抵压着桩芯的底部的外周。
[0013]进一步的,沿着桩芯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导向槽背离桩芯倾斜布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通过锤击楔子的顶部,所述楔子的下部挤压撞击桩芯的底部的外周,当所述桩芯的底部的外周出现裂痕后,取出所述楔子,将所述楔子的下部插入在锤头的抵压壁与桩环之间,所述楔子保持竖直布置,通过锤击楔子的顶部,随着楔子插入在锤头的抵压壁与桩环之间深度增加,所述锤头朝下桩芯移动,所述锤头的嵌入边以及倾斜壁插入在桩芯底部的裂痕中,将所述桩芯凿除。
[0015]进一步的,所述锤头的底部具有放置面,所述放置面的中部凸设有横轴,所述放置面包括位于横轴外侧的外侧面以及位于横轴内侧的内侧面,在所述施工步骤1)中,当所述锤头放置在环形槽的底部后,所述横轴抵接在环形槽的底部,当所述锤头的嵌入边以及倾斜壁插入在桩芯底部的裂痕中后,所述外侧面与环形槽的底部具有间隔,通过朝下锤击锤头的外端,所述锤头的内端以横轴为摆动中心朝上撬动,将所述桩芯凿除。
[0016]进一步的,所述桩芯具有朝向环形槽的临空面,在所述施工步骤1)中,在所述桩芯上钻取分割孔,多个所述分割孔依序咬合布置,形成交叉布置的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的端部贯穿桩芯的临空面,将所述桩芯分割为四个环绕布置的芯块。
[0017]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槽内放置振动棒,所述振动棒抵接着分隔槽的内侧壁;在所述施工步骤2)中,在凿除桩芯的过程中,所述振动棒同步振动。
[0018]进一步的,在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振动棒间隔振动,锤击所述楔子顶部的频率与振动棒间隔振动的频率一致。
[0019]进一步的,所述施工步骤2)中,在利用楔子凿除桩芯之前,在所述桩芯的底部的外周磨出水平槽,所述水平槽嵌入在桩芯的底部中;
[0020]在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楔子的下部穿过锤击间隙后,嵌入抵压在水平槽中。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通过钻取多个咬合孔,将桩身分割为桩环和桩芯,原钢筋笼位于桩环之中,桩环可以起到支护的作用,且避免桩芯在凿除过程中,损坏原钢筋笼;利用锤头与楔子配合,可以将桩芯底部进行分离,操作简单,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的流程框架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桩身设置环形槽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桩身凿除桩芯后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锤头以及楔子凿除桩芯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锤头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9]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0]参照图1

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31]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32]1)、缺陷灌注桩具有混凝土灌注的桩身,利用水磨钻自上而下在桩身中钻取多个咬合孔,多个咬合孔依序咬合环绕布置,形成位于原钢筋笼104包围区域内的环形槽102;环形槽102将桩身分割为桩环100以及桩芯101,原钢筋笼104位于桩环100中;
[003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所述缺陷灌注桩具有混凝土灌注的桩身,利用水磨钻自上而下在桩身中钻取多个咬合孔,多个所述咬合孔依序咬合环绕布置,形成位于原钢筋笼包围区域内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将桩身分割为桩环以及桩芯;2)、在所述环形槽的底部放置锤头,所述锤头的外端抵压着桩环,所述锤头的内端与桩芯之间具有锤击间隙,将楔子的下部插入在锤击间隙中,所述楔子的上部朝向延伸,沿着桩芯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楔子偏离桩芯倾斜布置,所述楔子的底部倾斜抵接着桩芯的底部的外周,自上而下锤击所述楔子的顶部,直至将所述桩芯凿除,所述桩芯凿除后,所述桩身内部形成桩中孔;3)、重复操作施工步骤1)以及施工步骤2),直至所述桩中孔的底部到达所述桩身的缺陷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头具有朝向桩环的抵压壁以及朝向桩芯的倾斜壁,沿着桩芯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倾斜壁背离桩芯倾斜布置,所述倾斜壁贯穿锤头的顶部以及底部,所述倾斜壁的底部形成嵌入边;在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锤头的抵压壁抵压着桩环,所述锤头的嵌入边与桩芯之间具有所述锤击间隙,所述楔子抵接着倾斜壁,所述楔子的下部穿设在锤击间隙中,抵压着桩芯的底部的外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贯穿锤头的顶部以及底部;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楔子的下部嵌入在导向槽中,且抵压着导向槽的底部倾斜布置,所述楔子的下部穿设在锤击间隙中,抵压着桩芯的底部的外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桩芯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导向槽背离桩芯倾斜布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缺陷灌注桩中部凿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步骤2)中,通过锤击楔子的顶部,所述楔子的下部挤压撞击桩芯的底部的外周,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斌童心王荣发林桂森王蕊王涛韩凯黄韵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