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可以应用于各种流体介质的冷却,例如,变压器的绝缘油的冷却、发动机机油的冷却以及绝缘油的冷却。
[0003]通常,换热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流集流通道、多层热流循环通道层以及出热流集流通道,并且,换热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流集流通道、多层冷流循环通道层以及出冷流集流通道,为了对高温高温介质进行快速散热,热流循环通道层和冷流循环通道层交叉层叠设置。并且,为了降低换热器的加工复杂程度,通常热流循环通道层和冷流循环通道层之间设置有一层分隔板,但是,分隔板出现缝隙或者损坏时,高温介质容易与低温介质发生混合,高温介质与低温介质混合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甚至发生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现有的技术通常采用增厚分隔板或者增加分隔板加强筋的方式防止分隔板损坏,进而降低高温介质与低温介质发生混合的概率。但是,上述方法不能完全避免高温介质与低温介质发生混合,并且,一旦高温介质或者低温介质发生泄漏,会直接导致高温介质与低温介质发生混合,进而产生不可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热流集流通道(100)、多层热流循环通道层(120)以及出热流集流通道(110),所述换热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冷流集流通道(200)、多层冷流循环通道层(220)以及出冷流集流通道(2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隔热流板(300)和多个隔冷流板(400),相邻所述隔热流板(300)围设形成所述热流循环通道层(120),相邻所述隔冷流板(400)围设形成所述冷流循环通道层(220),所述热流循环通道层(120)和所述冷流循环通道层(220)交叉层叠设置,且相邻所述隔热流板(300)贴设于所述隔冷流板(400),以使高温介质中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隔热流板(300)和所述隔冷流板(400)传递至低温介质中;所述隔热流板(300)的周侧边缘与所述进冷流集流通道(200)间隔设置;所述隔热流板(300)的周侧边缘与所述出冷流集流通道(210)间隔设置;所述隔冷流板(400)的周侧边缘与所述进热流集流通道(100)间隔设置;所述隔冷流板(400)的周侧边缘与所述出热流集流通道(110)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流板(300)的外周侧边缘与所述进冷流集流通道(200)间隔设置;及/或,所述隔热流板(300)的外周侧边缘与所述出冷流集流通道(210)间隔设置;及/或,所述隔冷流板(400)的外周侧边缘与所述进热流集流通道(100)间隔设置;及/或,所述隔冷流板(400)的外周侧边缘与所述出热流集流通道(110)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流板(300)靠近所述进冷流集流通道(200)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部(330),所述进冷流集流通道(200)穿设于所述第一缺口部(330);及/或,所述隔热流板(300)靠近所述出冷流集流通道(210)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部(340),所述出冷流集流通道(210)穿设于所述第二缺口部(340);及/或,所述隔冷流板(400)靠近所述进热流集流通道(100)的一端设有第三缺口部(430),所述进热流集流通道(100)穿设于所述第三缺口部(430);及/或,所述隔冷流板(400)靠近所述出热流集流通道(110)的一端设有第四缺口部(440),所述出热流集流通道(110)穿设于所述第四缺口部(4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流板(300)和所述隔冷流板(400)之间的部分区域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容纳腔(500),以用于容纳发生泄漏的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流板(300)靠近所述隔冷流板(400)的一侧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凹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康顺,胡永明,孙贺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