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67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包括有一灯管插接单元,该灯管插接单元具有一灯管插置端及一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在该灯管插置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灯管插孔,该灯管插孔沿着一灯管插置方向延伸入该灯管插接单元,并连通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其特征在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插孔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该灯管插置方向而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缝隙开口。作业员在装配过程,经由灯管插接单元上所裁切两条缝隙,提早拉出灯管电源导线能迅速地完成装置或换修并减少摩擦力的产生,增加装卸过程的顺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的设计,特别是关于 一种灯管插接单元的设计。
技术介绍
旧型灯管插接单元存在许多问题,其问题有基座与灯管及线材组合困 难,易导致基座变形及难拆卸,且在装配过程灯管电源导线易断裂,在与 灯管焊接后装配易造成灯管电极灯管电源导线易弯或断裂,且当灯管故障 时,拆卸困难,进而增加生产线维修困难,而增加生产成本。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1292502公告号中,提到在公知技术中,灯管电 源导线与灯管电极的焊接必须要在灯管保护件外部先行勾焊,再将以连结 的灯管及灯管电源导线经由灯管保护件的狭缝塞入灯管保护件中,但由于 灯管的直径较狭缝宽度大,在塞入灯管及灯管电源线时,容易损伤到已连 结的焊接部。在公知技术中,可以轻易地看见在组装过程中,旧型灯管插接单元所 生的问题,进而增加生产线维修困难,而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以解决装 卸过程所致生灯管电源导线与灯管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是以一种灯管插接单元上, 在插接单元顶端或侧壁端开了两条缝隙,而增加了装配上的效率。其主要 功用在于避免灯管插接单元对焊点和灯管的束缚,因摩擦力减小,故拆卸 容易。再详细地说,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包括有一 灯管插接单元,该灯管插接单元具有一灯管插置端及一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在该灯管插置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灯管插孔,该灯管插孔沿着一灯管插 置方向延伸入该灯管插接单元,并连通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电源导线 出线端,其中,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插孔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该灯管插 置方向而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缝隙开口。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 单元的顶面。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 单元的侧壁面。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 单元的顶面与侧壁面间的连接区段。 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灯管电源导线与灯管焊接点用灯管插接单元加以保 护及与灯罩机构配合的原理,以使装配过程可以顺利省时,达到高效率、 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具有低摩擦力、装卸 容易的特点,以使装配员在装配过程可花费较少时间完成安装,而在维修 拆卸时,可快速更换故障物,完成维修,以达高效率、低成本之诉求,增 加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灯管插接单元立体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俯视图; 图3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3-3断面的剖面图; 图4显示图l所示灯管插接单元4-4断面的剖面图; 图5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装配图6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灯管电源导线与灯关的装配连接图; 图7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灯管插接单元的侧壁面缝隙开口图8显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灯管插接单元的顶面缝隙开口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la、 lb灯管插接单元ll灯管插置端 12灯管电源导线入口 13缝隙开口 14缝隙开口15侧壁面16侧壁面17顶面21灯管插孔22灯管插孔23灯管电源导线拉出孔24灯管电源导线拉出孔31灯管32灯管4灯管电源导线 5灯管电极 6灯管电极 I灯管插置方向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 的说明。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灯管插接单元1的 各个表面及构造,其中在一灯管电源导线入口 12及一灯管插置端11中, 各有一灯管插孔21及一灯管插孔22,在灯管插孔21上有一缝隙开口 13 及灯管插孔22上有一缝隙开口 14。且灯管插置端11与灯管电源导线入口 12相互连通,因此灯管电源导线4在装配后会在灯管插置端11的灯管插 孔21及灯管插孔22露出,以连接一灯管31及灯管32的灯管电极焊点, 其中灯管插置方向为I。而另一灯管电源导线4在装配后,会在一灯管电 源导线拉出孔23及一灯管电源导线拉出孔24露出,以连接一灯管31及 灯管32的另一端的灯管电极焊点。参阅图l、图2所示,其显示图l所示灯管插接单元1的俯视图,当灯管电源导线4由灯管电源导线入口 12延伸入,灯管电源导线4分别由 灯管插孔21、灯管插孔22的缝隙开口 13、缝隙开口 14及灯管电源导线 拉出孔23、灯管电源导线拉出孔24中拉出灯管电源导线4。参阅图3,显示图1所示3-3断面的剖面示意图,当灯管电源导线4 延伸入灯管插接单元1的灯管插孔21时,其中灯管电源导线4在到了缝 隙开口 13时,可先行将灯管电源导线4拉出一定长度,再归回灯管插孔 21中的位置,且灯管电源导线4的线头露出于灯管插置端11。参阅图4,显示图1所示4-4断面的剖面示意图,当灯管电源导线4 由灯管电源导线入口 12延伸入灯管插接单元1,因灯管插孔21及灯管插 孔22上各有缝隙开口 13及缝隙开口 14,故灯管电源导线4可提早拉出, 而不会使得灯管电源导线4变形或断裂。参阅图5,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1于一灯管31及一灯管32中 的灯管电极5及一灯管电极6与灯管电源导线4焊接装配的过程。其中当灯管31以灯管插置方向I延伸入灯管插孔21时,因缝隙开口 13缘故,因此摩擦力变小、活动性增大,因此装卸容易。同理,灯管32 延伸入灯管插孔22时,因缝隙开口14缘故,因此摩擦力变小、活动性增 大,因此装卸容易。参阅图6,显示图1所示灯管插接单元、灯管电源导线与灯关的装配 连接图,当灯管电源导线4由灯管电源导线入口 12延伸入灯管插接单元1, 经由灯管插孔21上方的缝隙开口 13拉出一定长度,再归回灯管插孔21 中的位置,且于灯管插置端11露出灯管电源导线4的线头,以方便焊接 灯管电极5。参阅图7,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施例的灯管插接单元la的立体 图,此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灯管插接单元 la的隙缝开口 13及隙缝开口 14开设在不同位置。图中显示,此一实施例 的缝隙开口 13及缝隙开口 14是开设于灯管插接单元la的侧壁面15。参阅图8,显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施例的灯管插接单元lb的立体 图,此一实施例的结构亦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灯管插接单 元la的隙缝开口 13及隙缝开口 14是开设在灯管插接单元lb的顶面17。以上的叙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 依据上述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惟这些改变仍属于本技术的创作 精神及所界定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包括有一灯管插接单元,该灯管插接单元具有一灯管插置端及一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在该灯管插置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灯管插孔,该灯管插孔沿着一灯管插置方向延伸入该灯管插接单元,并连通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其特征在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插孔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该灯管插置方向而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缝隙开口。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 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单元的顶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 中该缝隙开口开设在该灯管插接单元的侧壁面。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灯管插接结构,包括有一灯管插接单元,该灯管插接单元具有一灯管插置端及一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在该灯管插置端开设有至少一个灯管插孔,该灯管插孔沿着一灯管插置方向延伸入该灯管插接单元,并连通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电源导线出线端,其特征在于,该灯管插接单元的灯管插孔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该灯管插置方向而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缝隙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济东
申请(专利权)人:松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