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33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该内架设有二个提供导电端子置入的设置孔,该导电端子的后段设有一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在于该内架于后侧壁开设有对应导电端子的凹槽,于导电端子置入内架定位后,该凹槽对应导电端子的后段穿孔;以令与插头外壳一体射出成形过程中,插头外壳的塑料可循凹槽进入导电端子穿孔,藉以形成干固时,导电端子、内架与外壳形成强力固着,防止导电端子移位或脱离,而符合安全规格。(*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特别是一种提供导电端子初步定位,以令与插头外壳一体射出成形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日常生活与工业运行,电器或电气用具的使用,其交流电的电力来源,主要是藉一电线插头与插座接合,并传导电流至电器或电气用具。一般插头射出成形的作业方式,是当压线作业完成的半成品置入内架,再将其置入插头外壳的模具内,进行一体射出成形,为强化导电端子与内架及外壳的固着性,使得该电线插头在使用过程中,导电端子均能稳固于适当位置,不易移位,确保该电线插头的品质与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导电端子移位或脱离的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该内架设有二个提供导电端子置入的设置孔,该导电端子的后段设有一穿孔其特征在于该内架于后侧壁开设有对应导电端子的凹槽,于导电端子置入内架定位后,该凹槽对应导电端子的后段穿孔。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极性两导电端子型态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极性两导电端子型态的正视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极性两导电端子型态的后视平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极性两导电端子型态的组合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与插头外壳射出成形后的组合剖视图;图6是由本技术所制成的插头成品立体外观图之一;图7是本技术非极性两导电端子型态的插头成品立体外观图之二;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正视立体组合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后视平面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组合侧视图;图1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与插头外壳射出成形后的组合剖视图;图13是由另一实施例所制成的插头成品立体外观图之三。附图标记说明1内架;1A内架;11设置孔;11A设置孔;12设置孔;12A设置孔;13凹槽;13A凹槽;2导电端子;21穿孔;3导电端子;4接地端子;5插头成品;6插头成品;7插头成品。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主要包括一内架1与二个具有极性(或非极性)的导电端子2、3,该内架1设有二个提供导电端子2、3置入的设置孔11、12,该导电端子2、3的后段设有一穿孔21(以下以一导电端子为例),其中该内架1于后侧壁开设有对应导电端子2的凹槽13,于导电端子2置入内架1定位后,该凹槽13对应导电端子2后段的穿孔21;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凹槽13与导电端子2后段的穿孔21形成的对应关系。而透过此一对应关系,可以使本技术在插头外壳的模具中,一体射出成形作业时,插头外壳的塑料料可由凹槽13进入导电端子后段的穿孔21,藉以形成干固时,导电端子、内架与外壳三者形成强力固着,防止导电端子移位或脱离而符合安全规格。图6是本技术的半成品与插头外壳一体射出成形后的插头成品5立体外观图。图7是本技术以另一种非极性两导电端子型态的插头成品立体外观图6立体外观图。请参阅图8,图9、图10,本技术可以配合一接地端子4,而令本技术主要包括一内架1A与二个非极性的导电端子2、3,以及接地端子4,同时该内架1A亦对应导电端子设有设置孔11A、12A,同时导电端子2的后段设有一穿孔21(以下以一导电端子为例),其中该内架1A于后侧壁开设有对应导电端子2的凹槽13A,于导电端子2置入内架1A定位后,该凹槽13A对应导电端子2后段的穿孔21;请参阅图11与图12所示,显示凹槽13A与导电端子2后段的穿孔21形成的对应关系。而透过此一对应关系,以使本技术在插头外壳的模具中,一体射出成形作业时,插头外壳的塑料料可由凹槽13A进入导电端子后段的穿孔21,藉以形成干固时,导电端子、内架与外壳形成强力固着,防止导电端子移位或脱离而符合安全规格。请参阅图12所示的本技术的半成品与插头外壳一体射出成形后的插头成品7立体外观图。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本技术利用该内架于后侧壁开设有凹槽,使得插头外壳的塑料料一体射出成形过程中,能够易于窜入,而导电端子后段设有一穿孔与的对应,因此塑料料可由凹槽流入导电端子后段的穿孔内部;而当一体射出成形过程中,塑料料循凹槽进入导电端子穿孔,藉以形成干固时,导电端子、内架与外壳形成强力固着,防止导电端子移位或脱离而符合安全规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该内架设有二个提供导电端子置入的设置孔,该导电端子的后段设有一穿孔其特征在于该内架于后侧壁开设有对应导电端子的凹槽,于导电端子置入内架定位后,该凹槽对应导电端子的后段穿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该内架设有二个提供导电端子置入的设置孔,该导电端子的后段设有一穿孔本技术主要在于该内架于后侧壁开设有对应导电端子的凹槽,于导电端子置入内架定位后,该凹槽对应导电端子的后段穿孔;以令与插头外壳一体射出成形过程中,插头外壳的塑料可循凹槽进入导电端子穿孔,藉以形成干固时,导电端子、内架与外壳形成强力固着,防止导电端子移位或脱离,而符合安全规格。文档编号H01R13/42GK2697872SQ20042004793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苏敦礼 申请人: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的内架与导电端子结合构造,该内架设有二个提供导电端子置入的设置孔,该导电端子的后段设有一穿孔;其特征在于:该内架于后侧壁开设有对应导电端子的凹槽,于导电端子置入内架定位后,该凹槽对应导电端子的后段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敦礼
申请(专利权)人: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