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27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本体和第二电连接器本体,第一电连接器本体可转动连接于第二电连接器本体;第一电连接本体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内设有电器插针和电器插孔;第二连接器本体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内设有正极接线插针和负极接线插针;电器插针和电器插孔分别通过导电件连接于正极接线插针和负极接线插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巧妙的设计,把电连接器分为互相可旋转连接的两个部分,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在改变连接的方向,在狭小空间的电器也能正常连接。此外,把用于连接电器的电器插针和用于连接导线接线插针分别与电连接器分离,从而在维修时不需要整体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降低了维修成本。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然而,现有的电连接器无法改变电气连接端连接时的方向,使得放置在一些空间狭小的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连接,从而导致无法正常通电或通讯。此外,传统的电连接器在损坏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损坏,有时候只是前面的插头老化。传统的电连接器在损坏时都是整个进行更换,存在着大量的材料浪费的现象,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气连接端无法改变方向以及维修时需要整体更换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本体和第二电连接器本体,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本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本体;所述第一电连接本体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内设有电器插针和电器插孔;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内设有正极接线插针和负极接线插针;所述电器插针和电器插孔分别通过导电件连接于所述正极接线插针和负极接线插针。
[0005]进一步地,所述电器插针和电器插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所述第一导电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绝缘体内与所述电器插针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绝缘体内与所述电器插孔连接。
[0006]所述正极接线插针和负极接线插针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导电针和第四导电针;所述第三导电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体内与所述正极接线插针连接,所述第四导电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体内与所述负极接线插针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相对应的第一导电套和第二导电套,所述第二绝缘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导电针和第四导电针相对应的第三导电套和第四导电套;所述第一导电套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套,所述第二导电套通过导线连接于所述第四导电套。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本体内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卡位条,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位条相对应的第一卡位槽;所述第一绝缘体通过所述第一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条配合连接合实现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本体内可拆卸安装。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连接器本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卡位条,所述第二绝缘
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卡位条相对应的第二卡位槽;所述第二绝缘体通过所述第二卡位槽与第二卡位条配合连接合实现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本体内可拆卸安装。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连接器本体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设有呈弧形均匀排列的旋转定位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本体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可伸缩的旋转定位件,所述旋转定位件与所述旋转定位孔相对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本体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板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定位件包括弹簧限位柱、弹簧和定位块,所述弹簧限位柱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本体的一端两侧;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弹簧限位柱,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的一端呈圆柱体结构,所述定位块的另一端呈半球体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的一端朝向所述弹簧限位柱,所述定位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旋转板。
[0015]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巧妙的设计,把电连接器分为互相可旋转连接的两个部分,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在改变连接的方向,在狭小空间的电器也能正常连接。此外,把用于连接电器的电器插针和用于连接导线接线插针分别与电连接器分离,从而在维修时不需要整体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连接示意图;
[0018]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0019]图4显示为图3局部I的缩放示意图;
[0020]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0021]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0022]对应说明书附图内的附图标记参考如下:
[0023]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第二电连接器本体2,旋转板21,旋转定位孔22,第一绝缘体3,电器插针31,电器插孔32,第一导电针33,第二导电针34,第一卡位槽35,第二绝缘体4,正极接线插针41,负极接线插针42,第三导电针43,第四导电针44,第二卡位槽45,导电件5,第一绝缘板51,第一导电套511,第二导电套512,第二绝缘板52,第三导电套521,第四导电套522,导线53,旋转定位件6,弹簧限位柱61,弹簧62,定位块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5]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和第二电连接器本体2,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可转动连接于第二电连接器本体2。第二电连接器本体2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旋转板21,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旋转板21上。旋转板21上设有呈弧形均匀排列的旋转定位孔22,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的一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可伸缩的旋转定位件6,旋转定位件6与旋转定位孔22相对应。
[0027]旋转定位件6包括弹簧限位柱61、弹簧62和定位块63,弹簧限位柱61连接于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的一端两侧。弹簧62的一端套设于弹簧限位柱61,弹簧62的另一端连接于定位块63。定位块63的一端呈圆柱体结构,且朝向弹簧限位柱61。定位块63的另一端呈半球体结构,且朝向旋转板21。当需要调整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在旋转板21上的旋转位置时,手按两侧的定位块63,再用力旋转第一电连接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和第二电连接器本体(2),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本体(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本体(2);所述第一电连接本体(1)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绝缘体(3),所述第一绝缘体(3)内设有电器插针(31)和电器插孔(32);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2)内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绝缘体(4),所述第二绝缘体(4)内设有正极接线插针(41)和负极接线插针(42);所述电器插针(31)和电器插孔(32)分别通过导电件(5)连接于所述正极接线插针(41)和负极接线插针(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插针(31)和电器插孔(3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绝缘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电针(33)和第二导电针(34);所述第一导电针(3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绝缘体(3)内与所述电器插针(31)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针(3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绝缘体(3)内与所述电器插孔(32)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插针(41)和负极接线插针(4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4)的一端,所述第二绝缘体(4)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导电针(43)和第四导电针(44);所述第三导电针(4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体(4)内与所述正极接线插针(41)连接,所述第四导电针(4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体(4)内与所述负极接线插针(4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5)包括第一绝缘板(51)和第二绝缘板(52),所述第一绝缘板(5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针(33)和第二导电针(34)相对应的第一导电套(511)和第二导电套(512),所述第二绝缘板(52)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导电针(43)和第四导电针(44)相对应的第三导电套(521)和第四导电套(522);所述第一导电套(511)通过导线(53)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套(521),所述第二导电套(5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金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展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