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厉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812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将若干个外转子磁钢组沿外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外转子轭上;S20,将若干个内转子磁钢组沿内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内转子轭上;S30,将外转子和内转子固定在转子连接盘上,使得内外转子的转速相同;S40,外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长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设置外转子较长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长的弧形磁钢相对;进一步减小了齿槽转距,在保证较高转距密度的同时,降低了转距脉动。降低了转距脉动。降低了转距脉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制作领域,尤其涉及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是绕组不通电时永磁磁场与开槽铁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转矩,会对电机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可能产生振动和噪声,是影响电机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系统性能,是永磁电机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表面式及普通内置式等定转子单边开槽的永磁电机,其齿槽转矩的削弱措施可以分为四类:改变电枢齿数与电机极数的配合,改变电枢参数,改变永磁转子参数,通过电机控制方法抵消齿槽转矩的影响。
[0003]目前,主要通过合理选择极槽配合、改变电枢齿槽参数及通过控制算法来削弱表面式及内置式等单边开槽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
[0004]尽管利用切削永磁体、斜极斜槽、优化齿部形状或采用复杂的驱动算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但也不可避免造成输出转矩的下降并且增加制造难度,因此,现有双转子电机存在转矩密度提升和转矩脉动抑制两者不协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用于降低双转子电机的齿槽转距和转距脉动的同时保持较高的转距密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若干个外转子磁钢组沿外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外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20,将若干个内转子磁钢组沿内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内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30,将外转子和内转子固定在转子连接盘上,使得内外转子的转速相同;S40,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外转子较长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长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
[0007]进一步地,所述磁钢表贴式固定内外转子轭上。
[0008]进一步地,外转子磁钢表贴式固定外转子轭的内侧,内转子磁钢表贴式固定内转子轭的外侧。
[0009]进一步地,外转子轭的内侧有楔形槽用于固定磁钢,内转子轭的外侧有楔形槽用于固定磁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所述内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所述内转子磁钢的厚度大于所述外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
[0011]进一步地,外转子磁钢组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的长度比值范围1.5~1.3:1。
[0012]进一步地,内转子磁钢组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的长度比值范围1.5~1.1:1。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子磁钢外凸面与相对的外转子磁钢内凹面磁极相反。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子连接盘包括内转子连接盘和外转子连接盘,连接部分有直槽。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设置外转子较长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长的弧形磁钢相对;进一步减小了齿槽转距,在保证较高转距密度的同时,降低了转距脉动。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双转子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圆筒型外转子轭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圆筒型内转子轭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转子连接盘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0019]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是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若干个外转子磁钢组沿外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外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20,将若干个内转子磁钢组沿内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内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30,将外转子和内转子固定在转子连接盘上,使得内外转子的转速相同;S40,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外转子较长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长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
[0021]如图1所示,为制作好的双转子。
[0022]磁钢表贴式固定内外转子轭上,外转子轭如图2。外转子磁钢表贴式固定外转子轭的内侧,内转子磁钢表贴式固定内转子轭的外侧,内转子轭如图3。外转子轭的内侧有碳纤维用于捆绑固定磁钢,内转子轭的外侧有碳纤维用于捆绑磁钢。外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内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内转子磁钢的厚度大于外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外转子磁钢组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的长度比值范围1.5~1.3:1。内转子磁钢组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的长度比值范围1.5~1.1:1。内转子磁钢外凸面与相对的外转子磁钢内凹面磁极相反。
[0023]转子连接盘,如图4,包括内转子连接盘和外转子连接盘,连接部分有直槽。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是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若干个外转子磁钢组沿外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外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20,将若干个内转子磁钢组沿内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内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30,将外转子和内转子固定在转子连接盘上,使得内外转子的转速相同;S40,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外转子较长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长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
[0025]内转子和外转子转距叠加,进一步减少齿槽转距,同时减少转距脉动。
[0026]磁钢表面嵌入式固定内外转子轭上。外转子磁钢表面嵌入式固定外转子轭的内侧,内转子磁钢表面嵌入式固定内转子轭的外侧。外转子轭的内侧有楔形槽用于固定磁钢,内转子轭的外侧有楔形槽用于固定磁钢。外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内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内转子磁钢的厚度大于外转子磁钢的厚度相同。外转子磁钢组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的长度比值范围1.5~1.3:1。内转子磁钢组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双转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将若干个外转子磁钢组沿外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外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20,将若干个内转子磁钢组沿内转子轭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圆筒型内转子轭上;所述外转子磁钢组为两个沿周向长度不同的磁钢;相邻的两个磁钢的极性相异;S30,将外转子和内转子固定在转子连接盘上,使得内外转子的转速相同;S40,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外转子较长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的较短的弧形磁钢与内转子的较长的弧形磁钢相对;外转子磁钢组与内转子磁钢组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转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表贴式固定内外转子轭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转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外转子磁钢表贴式固定外转子轭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
申请(专利权)人:雷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