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798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产生了输送异常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去除该部分的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加压部,其具有加压辊,所述加压辊对包含纤维和使所述纤维彼此粘合的粘合剂的材料进行加压而成形为连续薄片;单独薄片成形部,其切断所述连续薄片而成形为单独薄片;输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单独薄片成形部之间,并将通过所述加压部而成形的所述连续薄片输送至所述单独薄片成形部;断开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加压辊与所述输送部之间,在正在被输送的所述连续薄片中产生了输送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连续薄片中的产生了输送异常的部分从所述连续薄片上断开。输送异常的部分从所述连续薄片上断开。输送异常的部分从所述连续薄片上断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片制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在薄片制造装置中,采用了将包含纤维的原料投入到水中,并主要利用机械的作用来进行离解再重新变成纸浆的所谓的湿式方法。这样的湿式方法的薄片制造装置需要大量的水,从而装置会变大。而且,在水处理设施的维修保养上要花费劳力和时间,进而与干燥工序相关的能量会变大。
[0003]因此,为了实现小型化、节能,从而目前提出了通过尽量不利用水的干式来实现的薄片制造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装置,该装置中,通过干式而对在不利用水的条件下以干式对纸所解纤而得的纤维物和使解纤物中的纤维彼此粘合的粘合剂进行混合并形成料片,并且在输送该料片的同时利用辊进行加热加压,然后,利用切断部将其切断为预定长度来制造薄片。
[0004]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从通过辊而使其成形为薄片起至由切断部切断为单独的薄片为止,处于一张连续的较长的薄片的状态。因此,例如,在产生了卡堵等输送异常的情况下,难以消除输送异常。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144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加压部,其具有加压辊,所述加压辊对包含纤维和使所述纤维彼此粘合的粘合剂的材料进行加压而成形为连续薄片;单独薄片成形部,其切断所述连续薄片而成形为单独薄片;输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单独薄片成形部之间,并将通过所述加压部而成形的所述连续薄片输送至所述单独薄片成形部;断开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加压辊与所述输送部之间,在正在被输送的所述连续薄片中产生了输送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连续薄片中的产生了输送异常的部分从所述连续薄片上断开。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上游侧的概要侧视图。
[0009]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下游侧的概要侧视图。
[0010]图3为图1以及图2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主要部的框图。
[0011]图4为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且为用于对产生了输送异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2]图5为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且为用于对产生了输送异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3]图6为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且为用于对产生了输送异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4]图7为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且为用于对产生了输送异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5]图8为用于对图3所示的控制部所执行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薄片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0017]实施方式
[0018]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上游侧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下游侧的概要侧视图。图3为图1以及图2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主要部的框图。图4至图7为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且为用于对发生了输送异常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8为用于对图3所示的控制部所执行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0019]另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此外,包括x轴和y轴的xy平面成为水平,z轴成为铅直。此外,将各轴的箭头标记所朝向的方向称为“+”,将其相反方向称为
“‑”
。此外,将图1、图2、图4至图7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此外,将图1、图2、图4至图7中的左侧称为“上游侧”,将右侧称为“下游侧”。
[0020]如图1以及图2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原料供给部11、粗碎部12、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混合部17、解开部18、第二料片形成部19、薄片形成部20、单独薄片成形部21、储存部22、输送部25、张紧力调节部26、回收部27、控制部28、断开部29、异常检测部30。构成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各部与图3所示的控制部28电连接,并通过控制部28而控制其工作。
[0021]此外,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加湿部251、加湿部252、加湿部253、加湿部254、加湿部255和加湿部256。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鼓风机173、鼓风机261、鼓风机262和鼓风机263。
[0022]此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解纤工序、筛选工序、第一料片形成工序、断开工序、混合工序、解开工序、第二料片形成工序、薄片形成工序和切断工序按照该顺序被执行。
[0023]以下,对各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4]如图1如所示,原料供给部11为,实施向粗碎部12供给原料M1的原料供给工序的部分。作为该原料M1,为由包含纤维素纤维的含纤维物而构成的薄片状材料。另外,纤维素纤维只要为以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作为主要成分并且呈纤维状的物质即可,除了纤维素之外,也可以包含半纤维素、木质素。此外,原料M1为织布、无纺布等,形态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原料M1例如既可以为对废纸进行解纤而再生并制造出的再生纸、合成纸的优泊纸(YUPO,注册商标),也可以不是再生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M1为使用过的或者成为不需要的废纸。
[0025]粗碎部12为,实施在大气中等气体中对从原料供给部11所供给的原料M1进行粗碎的粗碎工序的部分。粗碎部12具有一对粗碎刀刃121和滑槽122。
[0026]一对粗碎刀刃121通过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它们之间对原料M1进行粗碎,即,进行裁断使之成为粗碎片M2。粗碎片M2的形状和大小优选为适合于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例如,优选为,一边的长度为100mm以下的碎片,更加优选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碎片。
[0027]滑槽122被配置于一对粗碎刀刃121的下方,并例如呈漏斗状。由此,滑槽122能够接受通过粗碎刀刃121而被粗碎并落下来的粗碎片M2。
[0028]此外,在滑槽122的上方,以与一对粗碎刀刃121相邻的方式配置有加湿部251。加湿部251对滑槽122内的粗碎片M2进行加湿。该加湿部251由气化式、尤其是暖风气化式的加湿器而构成,该加湿器具有未图示的包含水分的过滤器,并通过使空气穿过过滤器,从而将提高了湿度的加湿空气供给至粗碎片M2。通过将加湿空气供给至粗碎片M2,从而能够抑制粗碎片M2因静电而附着在滑槽122等上的情况。
[0029]滑槽122经由管241而与解纤部13连接。被收集到滑槽122中的粗碎片M2通过管241并被输送至解纤部13。
[0030]解纤部13为,实施在气体中、即以干式对粗碎片M2进行解纤的解纤工序的部分。通过该解纤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加压部,其具有加压辊,所述加压辊对包含纤维和使所述纤维彼此粘合的粘合剂的材料进行加压而成形为连续薄片;单独薄片成形部,其切断所述连续薄片而成形为单独薄片;输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单独薄片成形部之间,并将通过所述加压部而成形的所述连续薄片输送至所述单独薄片成形部;断开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加压辊与所述输送部之间,在正在被输送的所述连续薄片中产生了输送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连续薄片中的产生了输送异常的部分从所述连续薄片上断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断开部在与所述连续薄片的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将所述连续薄片中的与所述加压辊相比靠下游侧且与产生了输送异常的部分相比靠上游侧的部分断开。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断开部具有在与所述连续薄片的输送方向相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贺直人川本诚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