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643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窗单元,其即使在车顶开口侧缘部处垂下的凸缘部的高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天窗单元整体厚度增大。后面板(12)借助后密封部(18)抵接于开口(3)的缘部。后密封部(18)包含:第1密封部件(31),其在开口(3)的后部安装于后模制部(17);以及第2密封部件(32),其为了在开口(3)的侧部在与后模制部(17)之间形成支撑部(63)用的轨道而借助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托架(33)支承于框架(20)。框架(20)包含1对引导壁(41)和纵壁(43),其中,该1对引导壁(41)与开口(3)的侧缘部相比配置在车内侧,该纵壁(43)与开口(3)的侧缘部相比直立设置在车外侧,将滑块(40)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接触的方式引导。支承托架(33)具有向上张开的U字状的截面形状,以容纳从开口(3)的侧缘部向下垂下的凸缘部(4)的方式配置。部向下垂下的凸缘部(4)的方式配置。部向下垂下的凸缘部(4)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天窗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于车辆的车顶并以前面板在后面板的上侧滑动的方式构成的外滑式天窗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已知具有构成车辆车顶一部分的前罩及后罩且前罩在后罩的上侧滑动的外滑式天窗装置(专利文献1)。在该天窗装置中,车顶密封部以划分车顶开口周围的方式安装于车顶,罩密封部以与车顶密封部接触的方式安装于后罩的侧缘,从而车顶与后罩的间隙被密封。在前罩通过后罩的上方向后方滑动时,前罩的安装件的控制杆(支承部件)进入车顶密封部与罩密封部之间,从而前罩能够大幅度向后方滑动。
[0003]在这种构成的天窗装置中,在将天窗单元搭载于车顶时需要将车顶密封部安装于车身侧的车顶,搭载作业繁杂。换言之,希望全部密封部设置在天窗单元侧的构成。作为这种构成的外滑式天窗单元,已知具有与可动面板(前面板)或固定面板(后面板)的外周缘弹性抵接的第1密封部和与车顶的开口缘弹性抵接的第2密封部的挡风雨条(密封部件)嵌合于纵壁的构造,其中,该纵壁直立设置于作为天窗单元的一部分的导轨、前外壳等(专利文献2)。在该天窗单元中,支承前面板的连杆部件使第1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天窗单元,其用于使在车辆的车顶形成的开口至少局部开闭,所述天窗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其以与所述开口匹配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车顶的下方;后面板,其以使所述开口的后部闭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框架;以及前面板,其具有从侧部垂下的支撑部,以借助所述支撑部能够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框架,其中,所述前面板在所述闭位置使所述开口的前部闭合,在所述开位置重叠在所述后面板的上侧而使所述开口的前部打开,所述后面板具有后面板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后面板主体部的外周缘的后模制部,且借助后密封部抵接于所述开口的缘部,所述后密封部包含第1密封部件和第2密封部件,其中,所述第1密封部件在所述开口的后部安装于所述后模制部,所述第2密封部件为了在所述开口的侧部在与所述后模制部之间形成所述支撑部用的轨道,借助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托架支承于所述框架,所述框架包含1对引导壁和纵壁,其中,1对所述引导壁与所述开口的侧缘部相比配置在车内侧,将支承所述支撑部的滑块在所述轨道的下方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接触的方式引导,所述纵壁与所述开口的所述侧缘部相比直立设置在车外侧,以将从所述开口的所述侧缘部向下垂下的凸缘部容纳在车外侧的所述引导壁与所述纵壁之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车顶,所述支承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裕也中村圭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