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53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1
一种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涉及柔性压力传感器。所述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柔性封装层、上电极层、敏感单元层、下电极层和下层柔性封装层;敏感单元层具有微结构面直接与上电极层接触,敏感单元层不具微结构面通过导电聚合物溶液与下电极层连接。微结构大小、数量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传感器在受到压力后敏感单元层微结构与电极接触面积线性增加,能够在一个压力范围内拥有高线性度,且灵敏度可通过改变数量密度和加热工艺等来按需调控。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制作方便、响应灵敏,适用于可穿戴电子、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等新兴领域。人机交互等新兴领域。人机交互等新兴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柔性压力传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柔性压力传感器由于其柔软性可与曲面和人体皮肤较好地贴附,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智能假肢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信号读取和处理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的研究。如Xiong等人将三聚氰胺泡沫骨架经溶液处理后得到CuNWs@RGO MF薄膜,上下都覆盖一层铜箔得到柔性压力传感器[Xiong Y,Zhu Y,Liu X,et al.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2020,24:100970],该传感器最大灵敏度为0.088kPa
‑1,该传感器结构简单,但灵敏度较低,线性度差。
[0003]如何实现柔性压力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当前研究热点。除基体的固有弹性体性质外,在表面形成微结构是实现柔性压力传感器高灵敏度的一种有效技术。如专利[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PCT/CN2017/074257]、专利[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PCT/CN2017/114820]和专利[具有压敏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申请号202011158266.0]都公开一种中间带有微结构的高灵敏度传感器,但没有解决传感器线性度的问题。Zhu等人通过倒膜制备含金字塔微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Zhu,Bowen,et al.Small 10.18(2014):3625
>‑
3631],灵敏度最高能达到5.53kPa
‑1;Park等人以MWNTs和PDMS复合材料制备半球形微结构[Park,Jonghwa,et al.NPG Asia Materials 10.4(2018):163

176],当压力小于1kPa时,灵敏度为47062kPa
‑1;Tang等人对砂纸进行二次倒膜制备具有随机微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Tang X,Wu C,Gan L,et al.Small,2019,15(10):1804559],灵敏度最高可以达到1051kPa
‑1。可见,引入金字塔、半圆球和褶皱等微结构,明显提升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但也呈现出强非线性。通过荷叶倒膜制备微结构[Shi J,Liu W,Dai Z,et al.Small,2018,14:1800819],花粉倒膜产生分层微结构[Tingting Zhao,Li Yuan,TongkuaiLi,et al.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2020 12(49),55362

55371]以及粗糙平面倒膜制备微结构[Shu Yi,et al.Nanoscale 7.18(2015):8636

8644]都可使传感器获得较好线性度,但都是通过固定随机微结构平面获得,微结构尺寸、数量以及间距等都已固定,难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微结构大小、数量和间距,从而使传感器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使传感器在受压过程中敏感单元层微结构与电极间的接触面积线性增大,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压力动态范围均得到提升,传感器能在一个压力范围内拥有可选择的灵敏度和高线性度。
[0005]本技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柔性封装层、上电极层、敏感单元层、下电极层
和下层柔性封装层;所述敏感单元层为导电体,敏感单元层上表面设有高斯形状的微结构,微结构的顶面与上电极层的下表面接触构成接触面;敏感单元层的下表面通过导电聚合物溶液与下电极层连接,敏感单元层的下表面不具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的数量、密度和加热工艺根据传感器灵敏度的需要进行设置,按需调控;所述微结构的数量为至少1个;所述微结构的底部直径大小可为5nm~1cm,相邻微结构之间的间距可为5nm~5cm。
[0006]所述敏感单元层的厚度可为50~500μm。
[0007]所述封装层的厚度可为50~200μm。
[0008]本技术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0009]1)将导电填料在溶剂中超声分散,加入弹性聚合物后磁离子搅拌均匀后得到导电聚合物溶液;所述导电填料可采用金属导电粒子、碳系导电填料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可选自正己烷、乙醇、氯仿、二甲基乙酰胺等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所述弹性聚合物由聚二甲基硅氧烷、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三亚甲基碳酸酯或苯乙烯类弹性体一种或多种组成。
[0010]2)制备具有至少一个高斯形状微结构的敏感单元层;所述高斯形状微结构是受压线性接触变形而成;所述敏感单元层为由弹性聚合物和导电填料通过物理机械共混法或溶液共混法制作而成的弹性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将导电聚合物溶液沉积到微结构模板上,固化成型为导电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所述导电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即为所述敏感单元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沉积可通过浇注、旋涂、刮涂、丝印、喷印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将电聚合物溶液沉积到微结构模板上;所述微结构模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模具倒膜、激光加工和3D打印等工艺等;所述模具倒膜的具体方法可为:根据需要制备用于敏感单元层倒膜的微结构模板,模板材料采用疏水性材料;所述固化成型的温度可为80~120℃,固化成型的时间可为10~120min。
[0012]3)将敏感单元层的具有微结构面直接与上电极层接触,敏感单元层不具微结构面通过步骤1)制备的导电聚合物溶液与下电极层连接;
[0013]4)在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外侧分别采用柔性封装层进行封装。所述柔性封装层由聚二甲基硅氧烷、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医用敷带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制备的压力传感器,通过微结构模板倒膜得到的高斯形状微结构敏感单元层,使传感器在受压过程中敏感单元层与电极间的接触面积线性增大,通过调节敏感单元层固化成型温度和时间或改变敏感材料等,控制制备得到的敏感单元层杨氏模量,从而达到调节传感器灵敏度的目的。该传感器微结构大小、数量和间距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传感器在受到压力后敏感单元层微结构与电极接触面积线性增加,能够在一个压力范围内拥有高线性度,且灵敏度可通过改变数量密度和加热工艺等来按需调控。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制作方便、响应灵敏,适用于可穿戴电子、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等新兴领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敏感单元层微结构与电极在受压过程中接触变形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层柔性封装层、上电极层、敏感单元层、下电极层和下层柔性封装层;所述敏感单元层为导电体,敏感单元层上表面设有高斯形状的微结构,微结构的顶面与上电极层的下表面接触;敏感单元层的下表面通过导电聚合物与下电极层连接,敏感单元层的下表面不具有微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灵敏度可调的高线性度柔性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志曹聪陈卓徐振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