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753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1
变倍光学系统(ZL(1))具有多个透镜组(G1~G7),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多个透镜组包含:第1对焦透镜组(G6),在进行对焦时移动;以及第2对焦透镜组(G7),相比第1对焦透镜组配置于像面侧,在进行对焦时以与第1对焦透镜组不同的轨迹移动。第1对焦透镜组(G6)和第2对焦透镜组(G7)都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40<fF1/fF2<6.00,其中,fF1:第1对焦透镜组的焦距,fF2: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镜组的焦距。镜组的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数码静态相机、交卷相机、摄像机等光学设备中,要求抑制光学系统的各像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534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具有多个透镜组,该多个透镜组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多个透镜组包含:第1对焦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移动;以及第2对焦透镜组,相比第1对焦透镜组配置于像面侧,在进行对焦时以与第1对焦透镜组不同的轨迹移动。第1对焦透镜组和第2对焦透镜组都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7]0.40<fF1/fF2<6.00
[0008]其中,
[0009]fF1:第1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0010]fF2:第2对焦透镜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具有多个透镜组,所述多个透镜组在进行变倍时,相邻的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所述多个透镜组包含:第1对焦透镜组,在进行对焦时移动;以及第2对焦透镜组,相比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配置于像面侧,在进行对焦时以与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不同的轨迹移动,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和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都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40<fF1/fF2<6.00其中,fF1: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的焦距fF2: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50<βWF1/βWF2<1.20其中,βWF1: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的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横向倍率βWF2: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横向倍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40<βTF1/βTF2<1.00其中,βTF1: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的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横向倍率βTF2: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横向倍率。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10<

fFs/ft<0.50其中,fFs: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和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中光焦度较强的一方的透镜组的焦距f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50<

fFs/fw<1.50其中,fFs: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和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中光焦度较强的一方的透镜组的焦距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在从无限远物体对焦状态向近距离物体对焦状态进行对焦时,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向像面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在从无限远物体对焦状态向近距离物体对焦状态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向像面方向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10<MWF1/MWF2<0.80其中,MWF1:在广角端状态下从无限远物体对焦状态向极近距离物体对焦状态进行对焦时的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的绝对值MWF2:在广角端状态下从无限远物体对焦状态向极近距离物体对焦状态进行对焦时的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的绝对值。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20.00
°
<2ωw<30.00
°
其中,2ω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视场角。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5.60
°
<2ωt<7.00
°
其中,2ω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视场角。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3.30<ft/fw<4.00其中,f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距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距。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1.80<TLw/fw<2.40其中,TL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距。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50<TLt/ft<0.90其中,TL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f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整个系统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13<BFw/TLw<0.33其中,BF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后焦距(空气换算距离)TLw: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式:0.13<BFt/TLt<0.33其中,BF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后焦距(空气换算距离)TLt:远焦端状态下的所述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变倍光学系统具有在光轴上与所述多个透镜组排列配置的光圈,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和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对焦透镜组配置于相比所述光圈靠近像面的位置。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与所述第2对焦透镜组相邻配置。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正透镜和至少一个负透镜。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1对焦透镜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籔本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