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75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1
光学系统(LS)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的透镜(L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使用于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正在推进高像素化。设置于使用了这种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的摄影镜头,期望是除了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彗差等基准像差(单一波长的像差)以外,还良好地校正色差以使得在白色光源下没有像的渗色的、具有高分辨率的镜头。特别是,在色差的校正中,除了初级消色差以外,还期望良好地对二阶光谱进行校正。作为色差的校正手段,例如,公知有使用具有异常色散性的树脂材料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上所述,伴随近年来的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期望良好地对各像差进行校正的摄影镜头。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946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的透镜:
[0007]‑
0.010<ndLZ

(2.015

0.0068
×
νdLZ)
[0008]50.00<νdLZ<65.00
[0009]0.545<θgFLZ
[0010]‑
0.010<θgFLZ

(0.6418

0.00168
×
νdLZ)
[0011]其中,ndLZ:所述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012]νdLZ:所述透镜的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
[0013]θgFLZ:所述透镜的相对部分色散,在将所述透镜的对g线的折射率设为ngLZ,将所述透镜的对F线的折射率设为nFLZ,将所述透镜的对C线的折射率设为nCLZ时,通过下式进行定义,即,
[0014]θgFLZ=(ngLZ

nFLZ)/(nFLZ

nCLZ)。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设备构成为具备上述光学系统。
[0016]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以所述光学系统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的透镜的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
[0017]‑
0.010<ndLZ

(2.015

0.0068
×
νdLZ)
[0018]50.00<νdLZ<65.00
[0019]0.545<θgFLZ
[0020]‑
0.010<θgFLZ

(0.6418

0.00168
×
νdLZ)
[0021]其中,ndLZ:所述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022]νdLZ:所述透镜的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
[0023]θgFLZ:所述透镜的相对部分色散,在将所述透镜的对g线的折射率设为ngLZ,将所述透镜的对F线的折射率设为nFLZ,将所述透镜的对C线的折射率设为nCLZ时,通过下式进行定义,即,
[0024]θgFLZ=(ngLZ

nFLZ)/(nFLZ

nCLZ)。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第1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26]图2(A)、图2(B)以及图2(C)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中间距离对焦时、近距离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7]图3是第2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28]图4(A)、图4(B)以及图4(C)分别是第2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29]图5是第3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30]图6(A)、图6(B)以及图6(C)分别是第3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1]图7是第4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32]图8(A)、图8(B)以及图8(C)分别是第4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3]图9是第5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34]图10(A)、图10(B)以及图10(C)分别是第5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5]图11是第6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36]图12(A)、图12(B)以及图12(C)分别是第6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7]图13是第7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38]图14(A)、图14(B)以及图14(C)分别是第7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39]图15是第8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40]图16(A)、图16(B)以及图16(C)分别是第8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41]图17是第9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42]图18(A)、图18(B)以及图18(C)分别是第9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远焦端状态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43]图19是第10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状态下的镜头结构图。
[0044]图20(A)、图20(B)以及图20(C)分别是第10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无限远对焦时、中间距离对焦时、近距离对焦时的各像差图。
[0045]图2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相机的结构的图。
[0046]图2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21对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相机(光学设备)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该相机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来作为摄影镜头2的数码相机。在相机1中,来自未图示的物体(被摄体)的光,通过摄影镜头2被聚光,到达摄像元件3。由此,来自被摄体的光,通过该摄像元件3被摄像,作为被摄体图像记录在未图示的存储器。如此,摄影者能够进行基于相机1的被摄体的摄影。另外,该相机可以是无反光镜相机,也可以是具有快速复原反光镜的单反类型的相机。
[0048]如图1所示,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具有满足以下条件式的透镜:

0.010<ndLZ

(2.015

0.0068
×
νdLZ)50.00<νdLZ<65.000.545<θgFLZ

0.010<θgFLZ

(0.6418

0.00168
×
νdLZ)其中,ndLZ:所述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νdLZ:所述透镜的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θgFLZ:所述透镜的相对部分色散,在将所述透镜的对g线的折射率设为ngLZ,将所述透镜的对F线的折射率设为nFLZ,将所述透镜的对C线的折射率设为nCLZ时,通过下式进行定义,即,θgFLZ=(ngLZ

nFLZ)/(nFLZ

nCLZ)。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由孔径光阑、相比所述孔径光阑配置于物体侧的前组以及相比所述孔径光阑配置于像侧的后组构成,所述前组具有所述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10.00<|fLZ|/fF<10.00其中,fLZ:所述透镜的焦距fF:所述前组的焦距,此外,在所述光学系统为变倍光学系统时,是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前组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由孔径光阑、相比所述孔径光阑配置于物体侧的前组以及相比所述孔径光阑配置于像侧的后组构成,所述后组具有所述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10.00<|fLZ|/fR<10.00其中,fLZ:所述透镜的焦距fR:所述后组的焦距,此外,在所述光学系统为变倍光学系统时,是广角端状态下的所述后组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其中,所述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0.10<|fLZ|/f<15.00其中,fLZ:所述透镜的焦距f: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此外,在所述光学系统为变倍光学系统时,是广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雅史伊藤智希栗林知宪古井田启吾三轮哲史小松原阳子渡边胜也野中杏菜槙田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