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51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1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燃料泵和燃料箱的组装以及配管连接的作业性的鞍乘型车辆。自动二轮车具备:动力单元,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作为驱动轮的后轮,其与动力单元一体;以及燃料泵(34),其在后轮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燃料泵(34)借助于燃料箱(31)支承于车架,并且支承于在燃料箱(31)的底面(31b)所安装的撑架(33),燃料泵(34)从燃料箱(31)的底面(31b)分离规定距离L地配置。(31b)分离规定距离L地配置。(31b)分离规定距离L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鞍乘型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燃料箱与燃料泵远离地配置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404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燃料箱、燃料泵各自的组装作业、之后的燃料配管连接花费大量工时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燃料泵和燃料箱的组装以及配管连接的作业性的鞍乘型车辆。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该说明书中包含2019年8月26日申请的印度申请
·
201941034241的全部内容。
[0011]鞍乘型车辆具备:动力单元14,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6,其与所述动力单元14一体;以及燃料泵34,其在所述后轮16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34经由所述燃料箱31而支承于所述车架11,并且支承于在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所安装的撑架33,所述燃料泵34从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
[0012]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
[0013]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轴线34f朝向车宽方向,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的夹紧部57支承为装卸自如。
[0014]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由覆盖所述后轮16的上方的挡泥部37从下方及侧方覆盖。
[0015]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泵34与配置在垂直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燃料接头53连接,所述燃料接头53设置在延伸至燃料喷射阀25的燃料配管71的端部,并且所述燃料接头53位于所述燃料泵34与所述燃料箱31之间。
[0016]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撑架33设置在所述燃料箱31的靠前的位置,从所述燃料泵34向后延伸的燃料配管77与设置在所述燃料箱31的下部中央部的燃料出口31c连接。
[0017]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配管71沿着所述燃料泵34的轴线34f延
伸,并且穿过车体侧方的所述车架11的内侧而被引导至所述燃料喷射阀25。
[0018]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与所述燃料泵34连接的所述燃料接头53和供电连接器54分开配置在所述撑架33的左右。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关于鞍乘型车辆,燃料泵借助于燃料箱而支承于车架,并且由在燃料箱的底面安装的撑架所支承,燃料泵从燃料箱的底面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因此,容易预先对燃料泵和燃料箱进行小组组装,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另外,在对燃料箱和燃料泵进行小组组装并一体地组装至车架的情况下,燃料泵从燃料箱离开规定距离,因此,能够提高配管相对燃料箱及燃料泵的连接作业性。
[0021]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于撑架的末端,因此,是利用撑架平衡良好地支承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构造,能够实现撑架的小型化。
[0022]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轴线朝向车宽方向,燃料泵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于撑架的末端的夹紧部支承为装卸自如,因此,除了撑架的小型化之外,还能够提高燃料泵的组装性和维护性。
[0023]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由覆盖后轮的上方的挡泥部从下方及侧方覆盖,因此,能够实现燃料泵及与燃料泵连接的燃料配管的污损防止、特别是能够实现保护部件的削减。
[0024]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泵与配置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燃料接头连接,燃料接头设置在延伸至燃料喷射阀的燃料配管的端部,并且位于燃料泵与燃料箱之间,因此,能够利用撑架确保燃料接头的配置空间且保护空间。
[0025]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撑架设置于燃料箱的靠前的位置,从燃料泵向后延伸的燃料配管与设置于燃料箱的下部中央部的燃料出口连接,因此,在相对于燃料箱内的燃料的前后移动而容易吸出燃料的位置设置燃料出口,并且能够缩短从燃料泵到燃料喷射阀的燃料配管。
[0026]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燃料配管沿着燃料泵的轴线延伸,并且穿过车体侧方的车架的内侧而被引导至燃料喷射阀,因此,能够利用燃料箱、燃料泵以及车架来保护高压用的燃料配管。
[0027]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与燃料泵连接的燃料接头和供电连接器分开配置在撑架的左右,因此,能够实现包括撑架在内的燃料系统部件的小型化、紧凑化。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9]图2是表示车架和车体后部的左侧视图。
[0030]图3是表示燃料泵及其周围的立体图。
[0031]图4是表示燃料泵及其周围的正视图。
[0032]图5是表示燃料箱、燃料泵及其周围的左侧视图。
[0033]图6是表示燃料箱、燃料泵及其周围的后视图。
[0034]图7是从斜后方表示撑架对燃料泵的支承构造的立体图。
[0035]图8是表示燃料箱、燃料泵及其周围的仰视图。
[0036]图9是表示燃料箱及其周围的俯视图。
[0037]图10是沿图9中的X

X线的剖视图。
[0038]图11是表示燃料箱的截面和燃料余量计的俯视图。
[0039]图12是表示燃料余量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设为与相对于自动二轮车10的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
[004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0的左侧视图。
[0042]自动二轮车10具备:车架11;前轮13,其借助于前叉12支承于车架11的前端部;以及后轮16,其借助于动力单元14支承于车架11的下部。
[0043]自动二轮车10是骑跨落座于在动力单元14及后轮16的上方配置的座椅17上的鞍乘型车辆,自动二轮车10具备覆盖车架11及其周围的车体罩20。
[0044]座椅17由供驾驶员就座的前座椅17a和供同乘者就座的后座椅17b构成。
[0045]车体罩20具备:前罩21、左右一对护腿板22、左右一对地板踏板23、左右一对侧裙部24、左右一对机身罩26、以及把手罩27。
[0046]前罩21覆盖前叉12的前方。左右的护腿板22与前罩21的两侧缘连接,从前方覆盖落座于前座椅17a的驾驶员的腿部。左右的地板踏板23从左右的护腿板22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而成为驾驶员的搁脚板。左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动力单元(14),其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车架(11);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6),其与所述动力单元(14)一体;以及燃料泵(34),其在所述后轮(16)的上方配置于燃料箱(3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34)借助于所述燃料箱(31)而支承于所述车架(11),并且支承于在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所安装的撑架(33),所述燃料泵(34)从所述燃料箱(31)的底面(31b)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被支承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轴线(34f)朝向车宽方向,所述燃料泵(3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设置于所述撑架(33)的末端的夹紧部(57)支承为装卸自如。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泵(34)由覆盖所述后轮(16)的上方的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哲R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