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30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蒸汽伴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泵阀组包括级间管和其上从进口依次设置增压泵、疏水阀和自控压阀,自控压阀具有定量的出流压力。泵阀组还包括射流器,级间管包括主管和副管,增压泵、疏水阀和自控压阀均设置在主管上,射流器设置在主管上,以主管蒸汽进口为前端,射流器位于自控压阀的后方,副管一端连接主管前端侧面、另一端连接到射流器喉部吸入口,主管两端分别对外连接。通过增压泵来额外地对蒸汽主管上的蒸汽进行增压处理,将蒸汽压缩接触到饱和蒸汽压曲线,之后稍微降压到与主管进口压力具有稳定压力差的状态点上,以稳定的比例在射流器处进行混合调配,实现不需要额外加热装置的蒸汽伴热温度调整。热温度调整。热温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伴热
,具体为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系统上,常常有大量的工质输送管路,这些工质在输送过程工艺段内需要保温,很多的流体工质保温辅热都通过蒸汽伴热实现。
[0003]蒸汽伴热主要就是将一蒸汽主管上的蒸汽通过分管引流到需要的位置上,然后收集伴热后的凝结水并汇总再行加热成蒸汽进行循环作业。
[0004]一般而言,锅炉生产的热蒸汽量较大但温度不会很高,而不同的工艺段处所需要的温度不尽相同,有的需要使用更高温度蒸汽的位置,还需要单独的加热设备,不好与蒸汽伴热联锁控制而伴热热功率不稳定,较大的温度范围变动可能导致工质变质,所以,这些需要较高的伴热温度而又温度敏感的场合,一般都需要较多的温度传感器支持。部件成本上大大增加的同时,装置故障率也在提升,原有的蒸汽伴热系统投入不好收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泵阀组包括级间管、增压泵、自控压阀、疏水阀,级间管上依次设置增压泵、疏水阀和自控压阀,增压泵设置在级间管上靠近蒸汽进口的一端,自控压阀具有定量的出流压力。一般的蒸汽配流管线,具有蒸汽主管、若干伴热分管分别交缠到需要保温或者加热的工艺段上,伴热过后有些冷凝水,分别通过回水管收集到凝结水管上,凝结水管再行回流到锅炉位置进行加热重新生成蒸汽,本申请的泵阀组设置在蒸汽主管出来后的每条伴热分管上,增压泵为每条单独的伴热分管内的蒸汽进行压缩,压缩过程中部分水液化,释放大量汽化热,将仍然为气态的蒸汽进一步加热,获得更高温度的蒸汽和高温凝结水,气液混合物在通过自控压阀后降压到确定数值,但仍然是高于蒸汽主管内的蒸汽初始温度的,压缩产生的水在自控压阀降压前就从疏水阀排出,只让饱和蒸汽进入到自控压阀内,确定压力的升温蒸汽在此条伴热分管向后传递,为后方工艺段提供热量。
[0007]进一步的,泵阀组还包括射流器,级间管包括主管和副管,增压泵、疏水阀和自控压阀均设置在主管上,射流器设置在主管上,以主管蒸汽进口为前端,射流器位于自控压阀的后方,副管一端连接主管前端侧面、另一端连接到射流器喉部吸入口,主管两端分别对外连接。
[0008]主管两端分别对外连接伴热分管,本泵阀组及相应管路结构共同作为伴热分管上的一个温度压力调节单元进行运作,射流器和副管的加入,可以让装置具有较大气量的驱动力,增压泵使用容积式泵,
具有较大的压缩作用力,可以在将一团蒸汽充分压缩进行升压升温,而容积式泵的流量常常是较低的,在该伴热分管只需要少量提升温度但需要较大的流量时,单独的增压泵无法提供较大范围的流量选择,所以,本申请设置了射流器,将增压泵出口的高温高压蒸汽在流过射流器时,经由副管抽吸一部分前端蒸汽过来进行混合再向后输送,混合后的蒸汽压力与温度为自控压阀出口的蒸汽压力温度与主管进口位置的蒸汽压力温度的中间值,按混合比例决定最终的压力温度。较小流量的高全压增压泵也能带动装置来调配大流量的蒸汽。
[0009]进一步的,级间管还包括引压管,引压管一端连接在主管进口、另一端连接带自控压阀,自控压阀以主管前蒸汽压力为参照将自控压阀的排出口压力调整为与主管进口压力压差恒定。
[0010]自控压阀包括壳体、阀球、拉弹簧和活塞板,壳体侧壁上分别设置进口、出口和平衡口,出口和平衡口处于同一直线上,壳体内部与平衡口相邻的区域为平衡腔,活塞板设置在平衡腔内并沿平衡腔内壁滑动,活塞板的滑动轴线为出口和平衡口的连线,出口为一个锥形口并且锥尖朝向平衡口,阀球设置在出口处并且阀球位于出口锥面背离平衡口的一侧,阀球和活塞板之间连接拉弹簧,进口连接疏水阀,出口连接射流器,平衡口连接引压管。
[0011]自控压阀还包括压弹簧、调压板和调压钉,调压板设置在平衡腔内,调压板位于活塞板朝向平衡口的一侧,调压板与活塞板之间设置压弹簧,壳体壁面上设置调压钉,调压钉旋入壳体壁厚并抵住调压板。
[0012]进一步的,泵阀组还包括调压阀,调压阀设置在副管上。
[0013]进一步的,泵阀组还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副管上还单独向外设置支路作为对外接口,副管单独对外的支路上设置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设置在副管上并位于靠近射流器的端部,第三截止阀设置在主管上射流器的后方。
[0014]三个截止阀分别起到通断作用,可以切换该泵阀组的工作管路,第一截止阀关闭而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打开时即是前述的混合蒸汽作业模式,而第一截止阀打开、第二截止阀关闭、第三截止阀关闭时,则是直接将主管进口蒸汽从副管直排而出到伴热分管内,防止主管上一系列的部件在不做功时影响蒸汽流动。
[0015]进一步的,增压泵和疏水阀之间的主管上设置温度表,射流器后方的主管上设置温度表。
[0016]温度表方便观察蒸汽调节完毕后排往伴热分管的温度,如果不符合预期,则通过调压钉、调压阀、改变增压泵压缩比来进行调整。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压泵来额外地对蒸汽主管上的蒸汽进行增压处理,将蒸汽压缩接触到饱和蒸汽压曲线,之后稍微降压到与主管进口压力具有稳定压力差的状态点上,以稳定的比例在射流器处进行混合调配,获得增加温度后的混合蒸汽进行后续的伴热作业,温度的提升可以通过提升增压泵的压缩比来实现,而自控压阀则可以以主管进口压力为参照而主要调整过流压降,使得增压泵出来的蒸汽将压到确定特定的压力上,但由于增加泵可以改变压缩比而具有较大范围的出口压力变动,从而其蒸汽通过阀球时的降压起点不同,最终射流器主路进口的蒸汽温度也相应根据需要而可以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蒸汽配流管线上的使用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自控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蒸汽的气液相图上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视图A;图中:1

级间管、11

主管、12

副管、13

引压管、2

增压泵、3

自控压阀、31

壳体、311

进口、312

出口、313

平衡口、314

平衡腔、32

阀球、33

拉弹簧、34

活塞板、35

压弹簧、36

调压板、37

调压钉、4

疏水阀、5

射流器、61

调压阀、6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阀组包括级间管(1)、增压泵(2)、自控压阀(3)、疏水阀(4),所述级间管(1)上依次设置增压泵(2)、疏水阀(4)和自控压阀(3),所述增压泵(2)设置在级间管(1)上靠近蒸汽进口的一端,所述自控压阀(3)具有定量的出流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阀组还包括射流器(5),所述级间管(1)包括主管(11)和副管(12),所述增压泵(2)、疏水阀(4)和自控压阀(3)均设置在主管(11)上,所述射流器(5)设置在主管(11)上,以主管(11)蒸汽进口为前端,所述射流器(5)位于自控压阀(3)的后方,所述副管(12)一端连接主管(11)前端侧面、另一端连接到射流器(5)喉部吸入口,所述主管(11)两端分别对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间管(1)还包括引压管(13),所述引压管(13)一端连接在主管(11)进口、另一端连接带自控压阀(3),所述自控压阀(3)以主管(11)前蒸汽压力为参照将自控压阀(3)的排出口压力调整为与主管(11)进口压力压差恒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伴热站用控压分流泵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压阀(3)包括壳体(31)、阀球(32)、拉弹簧(33)和活塞板(34),所述壳体(31)侧壁上分别设置进口(311)、出口(312)和平衡口(313),所述出口(312)和平衡口(313)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壳体(31)内部与平衡口(313)相邻的区域为平衡腔(314),所述活塞板(34)设置在平衡腔(314)内并沿平衡腔(314)内壁滑动,所述活塞板(34)的滑动轴线为出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五欢仇鑫凯葛剑尹洋
申请(专利权)人:艾肯江苏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