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30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基板、触控屏/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薄膜,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触控屏/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可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触控显示结构可利用太阳能电池薄膜对电子设备自行充电,且其显示面板/触摸屏在工作时不会受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的电磁信号干扰。膜的电磁信号干扰。膜的电磁信号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穿戴式电子设备完全依赖于锂电池供电,而穿戴式电子设备中集成有显示屏、触摸屏、GPS等各种功能模块,功能上已经接近于一部手机,但是受限于体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较小,故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续航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
[0003]在一份公开号为CN107644887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基板、显示元件和太阳能电池薄膜,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元件位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位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该专利在不改变显示面板结构的基础上,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太阳能电池薄膜,利用太阳能电池薄膜吸收环境光线对穿戴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但是,太阳能电池薄膜在发电时所产生的电磁信号会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造成干扰,如果所述显示面板前还设置有触控屏的话,也会对所述触控屏的触控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结构,可利用太阳能电池薄膜对电子设备自行充电,且其显示面板/触摸屏在工作时不会受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的电磁信号干扰。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基板、触控屏/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薄膜,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触控屏/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可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为电致变色玻璃,其非显示区域内封装有电致变色器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间在非显示区域上形成有封装区域;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封装于所述封装区域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包括第三玻璃基板和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玻璃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以及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或无机电致变色器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
[0012]进一步地,若仅有所述触控屏,则所述触控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若仅有所述显示屏,则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若同时有所述触控屏和显示屏,则所述触控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触控屏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阳极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上的半导体光伏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光伏层上的阴极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绑定有线路板,所述基板、触控屏/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薄膜均电连接至所述线路板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可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触控显示结构通过将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所述触控屏/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时(如电子设备亮屏时),将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切换至遮光状态,使环境光线无法透过所述基板而抵达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当所述触控屏/显示屏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如电子设备息屏时),将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切换至透光状态,使环境光线可透过所述基板而抵达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因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的发电时间与所述触控屏/显示屏的工作时间相错开,故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在发电时所产生的电磁信号不会影响到所述触控屏/显示屏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触控显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基板1、触控屏3/显示屏4和太阳能电池薄膜2,所述基板1包括显示区域101和非显示区域102,所述触控屏3/显示屏4设置于所述基板1的显示区域10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2设置于所述基板1的非显示区域102上;所述基板1的非显示区域102可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022]该触控显示结构通过将所述基板1的非显示区域102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所述触控屏3/显示屏4处于工作状态时(如电子设备亮屏时),将所述基板1的非显示区域102切换至遮光状态,使环境光线无法透过所述基板1而抵达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2,当所述触控屏3/显示屏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如电子设备息屏时),将所述基板1的非显示区域102切换至透光状态,使环境光线可透过所述基板1而抵达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2,因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2的发电时间与所述触控屏3/显示屏4的工作时间相错开,故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2在发电时所产生的电磁信号不会影响到所述触控屏3/显示屏4的使用。
[0023]所述基板1为电致变色玻璃,其非显示区域102内封装有电致变色器件13。
[0024]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13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32,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133。
[0025]当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3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32被通入电流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3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32之间形成电场,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变为黑色或灰色,呈现遮光状态;当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3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32未被通入电流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3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32之间未形成电场,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自然状
态下变为透明,呈现透光状态。
[002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11和第二玻璃基板12,所述第一玻璃基板11和第二玻璃基板12间在非显示区域102上形成有封装区域;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3封装于所述封装区域内。
[0027]在该实施例中,若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133采用固态变色材料,如三氧化钨等,则所述封装区域无需封闭,所述封装区域可以为所述第一玻璃基板11和第二玻璃基板12之间的间隙;若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133采用液态变色材料,如EC液,则所述封装区域需封闭,可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11和第二玻璃基板12之间设置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102内外两侧上的密封胶,以将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133密封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11、第二玻璃基板12及密封胶所形成的密封腔体内,也可以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基板、触控屏/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薄膜,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触控屏/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可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基板为电致变色玻璃,其非显示区域内封装有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间在非显示区域上形成有封装区域;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封装于所述封装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有机电致变色器件或无机电致变色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若仅有所述触控屏,则所述触控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若仅有所述显示屏,则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若同时有所述触控屏和显示屏,则所述触控屏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显示区域上,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触控屏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薄膜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阳极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上的半导体光伏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光伏层上的阴极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绑定有线路板,所述基板、触控屏/显示屏和太阳能电池薄膜均电连接至所述线路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行充电的触控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可在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良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