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及其所适用的电源供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28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及其所适用的一电源供应器,该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包含:多条电源线,其相互并列设置且两相邻该电源线之间相互分离;以及一黏着介质,其填充于所述两相邻电源线之间,用以连接所述多条电源线并使该所述多条电源线共同定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其中该黏着介质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间分别具有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尤指一种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及其所 适用的电源供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几乎每个家 庭或是每个公司企业都有,然而计算机就像一般电器用品一样,需要电源才 能启动计算机内部的中央处理器、主机板、适配卡、硬盘等设备工作,因此 电源供应器可说是计算机的动力来源。其中,电源供应器的主要功能是将一 般插座所提供的交流电,转换成多组直流电,以提供计算机内部的设备工作 所需的电压。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电源供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计算机使用的电源供应器IO,其壳体ll内部设置电源电路(未图示),主要用 来变压及稳压用,且由内部的电源电路经由出线口 12向壳体11外面延伸一 束由多条电源线13所组成的电源线组,其中每一电源线13的末端连接至对 应不同设备规格的连接器14,连接器14可为连接至主机板、硬盘以及光驱 等规格,以分别提供计算机内部的主机板、硬盘以及光驱等设备工作所需的 电压。虽然现有电源供应器10的结构确实可达到供应计算机内部不同配备运 作所需的电压的目的,但是,由于现有电源供应器10经由出线孔12穿出的 电源线13数量众多且彼此之间分离散乱,易发生纠结的情况,将使得空间 有限的计算机主机壳体内更显得拥挤与杂乱,且计算机主机中的空气无法有 效对流,增加计算机主机散热的困难。为了改进上述缺点,目前市面上发展为以束带或是使用弹性网套将每一 连接器14所连接的电源线13捆成一束以进行整理,但是束带容易遗失且容 易因搬运震动或是计算机主机运行而发生松脱的情况,而弹性网套不易得至IJ,且也容易遗失以及增加成本。另外,现有的电源供应器10中每一电源线13末端连接至对应连接器14的位置是固定的, 一旦组装错误将无法顺利提供电压至对应的配备,再加上因为现有的电源线13数量众多且彼此之间分离散乱,因此组装的过程必须 先确认要插接的电源线13是否正确,然后将电源线13 —一对应对齐插入连 接器14内,因此组装过程复杂,提高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点的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及其 所适用的电源供应器,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及其所适用的电源 供应器,以克服现有电源供应器的电源线使用束带或是弹性网套来进行整 理,束带容易遗失且易因震动而发生松脱,而弹性网套取得不易且容易遗失 与增加成本,且电源线必须一一对齐插入连接器内,具有组装过程复杂等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广义的实施形态为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源供应器的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包含多条电源线,其相互并列设置且两相邻 电源线间相互分离;以及一黏着介质,其填充于两相邻电源线之间,用以连 接多条电源线并使所述多条电源线共同定义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其中该黏 着介质与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间分别具有间隙。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黏着介质由单一黏着剂所构成。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单一黏着剂为聚氯乙烯。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多条电源线分别具有线芯及绝缘层,绝缘层用 以包覆线芯,且所述多条电源线的线芯并列设置于同一平面。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多条电源线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尺寸。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多条电源线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尺寸。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多条电源线呈单排结构。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多条电源线呈双排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包含机壳本体;电源 线的排线结构,其一端与机壳本体的内部连接,且包含多条电源线,所述多条电源线相互并列设置且两相邻电源线间相互分离; 一黏着介质,其填充 于两相邻电源线之间,用以连接所述多条电源线并使所述多条电源线共同定 义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其中该黏着介质与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间分别具有 间隙;以及第一连接器,其与已通过该黏着介质相连接的多条电源线连接。根据上述构想,其中电源供应器具有出线口,用以使多条电源线经由出 线口与电源供应器内部电性连接。根据上述构想,其中电源线的排线结构还具有第二连接器,其用以插接 多条电源线的一端。根据上述构想,其中电源供应器具有电源插座,其与第二连接器相插接, 用以使多条电源线经由第二连接器及电源插座与电源供应器内部电性连接。根据上述构想,其中电源供应器还具有至少一挡止部件,其夹持已通过 该黏着介质相连接的多条电源线,用以防止所述多条电源线之间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源供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源线的排线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源线的排线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电源线的排线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3、 4、 10:电源供应器 11:壳体12:出线口 13、 21、 26、 321:电源线14:连接器 211、 322:线心2、 32:电源线的排线结构 212:绝缘层22:黏着介质 23、 27:第一侧面24、 28:第二侧面 25:间隙29:空隙 311:出线口 33:檔止部件 312:电源插座31:机壳本体323、 324、 325:排线组34:第一连接器326:第二连接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续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形态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 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应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2 (a),其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源线的排线结构的剖 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电源线的排线结构2主要适用于例如、但 不限于一电源供应器,其包含多条电源线21以及一黏着介质22,其中每 一电源线21均由线芯211以及绝缘层212所组成。绝缘层212用以包覆线 芯211,以防止所述多条电源线21的线芯211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多条电源线 21彼此之间相互并列设置且所述多条电源线21的线芯211亦并列设置于同 一平面上,而且两相邻该电源线21间相互分离。黏着介质22由例如单一黏着剂所构成,其可为聚氯乙烯(PVC),但 不限于此,其填充于两相邻电源线21之间,使得多条电源线21被连接成为 一排线结构,并使所述多条电源线21共同定义一第一侧面23及一第二侧面 24,即上表面及下表面,而且该黏着介质22与第一侧面23及第二侧面24 间分别具有间隙25。本实施例中,图2 (a)所示的电源线的排线结构2由多条尺寸大小均相 同的电源线所组成,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电源线的排线结 构2亦可使用相同的并列设置方式及一黏着介质22将尺寸大小不同的电源 线21与26黏着形成一排线结构(如图2 (b)所示),且该多条电源线21 及26亦将共同定义一第一侧面27及一第二侧面28,而且该黏着介质22与 第一侧面27及第二侧面28间分别具有间隙25。另外,为了适应计算机主机内部配备的不同电源连接器的规格,例如 主机板及高功率显示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电源线的排线结构2亦可 以图2 (a)所述的实施方式来形成双排形式的排线结构(如图2 (c)所示),即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线的排线结构,其适用于一电源供应器,所述排线结构包含: 多条电源线,其相互并列设置且两相邻该电源线间相互分离;以及 一黏着介质,其填充于两相邻该电源线之间,用以连接所述多条电源线并使所述多条电源线共同定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其中该黏着介质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间分别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川谢明宪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