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28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插座,包括座体及至少一个组装于座体上的插接单元。该座体内设有两个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电极片,座体上设有至少一槽口,且座体内还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位于槽口两侧的支撑片,每一支撑片与对应的一电极片电连接;该插接单元包括绝缘壳及两个装设于绝缘壳内的接电片,绝缘壳上设有供相应的电插头插入与接电片形成电连接的插孔,该插接单元可枢转地装设于座体的槽口内,且绝缘壳内的接电片与座体上相应的支撑片电连接。使用时,插接单元可以在槽口内转动,而能与插头电源线相适应,可避免电源线过度扭曲导致的损坏;且在狭小空间处使用该旋转式插座时,可先将插接单元旋转至一利于插入插头的角度再插入插头,使用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插座,尤其是涉及一种插接单元可以转动以方便多个方向插入插头的旋转式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插座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单元来供相应电器的电插头插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器可能会改变位置,而使得相应的电源线改变方向。然而,由于现有的插座的插接单元均是固定不动的,如果电源线方向改变频繁,会使插头处的电源线扭曲,严重的还会使得电源线损坏而导致有用电安全隐患。而且,有时插座的安装受到使用空间的限制,使得其插孔只能朝向某一特定方向,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在这一方向上插设插头极为不便,从而给使用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插座,其插接单元可以转动,方便多个不同方向插入插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插座,包括座体、至少一个组装于该座体上的插接单元。该座体内设有两个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电极片,该座体上还设有至少一槽口,且在座体内还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位于槽口两侧的支撑片,每一支撑片与对应的一电极片电连接;该插接单元包括绝缘壳及两装设于绝缘壳内的接电片,在该绝缘壳上设有供相应的插头插入与接电片形成电连接的插孔,该插接单元可枢转地装设于座体的槽口内,且绝缘壳内的接电片与座体上相应的支撑片电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该插接单元是可枢转地装设于槽口内,在使用时,插接单元可以在槽口内转动,以便与电插头电源线相适应,从而避免了插头电源线的过度扭曲而导致的损坏;而且在一些狭小空间处使用该旋转式插座时,还可以先将插接单元旋转至一利于插入插头的角度再插入插头,使用上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旋转式插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旋转式插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旋转式插座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旋转式插座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插座,包括一座体1、至少一个可枢转地组装于该座体1上的插接单元3。该座体1上设有至少一槽口10,例如,可以有两个或三个槽口10,在本实施方式中,即设有两个槽口10。在该座体1内设有两个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电极片12。在该座体1内还设有至少一对支撑片14,该两支撑片分别与对应的一电极片12电连接。该支撑片14可以是焊接于电极片12上或者是自电极片12上一体成型而成的,在每一支撑片14的顶端还设有一枢孔140。该插接单元3装设于该座体1的槽口10内,其包括一绝缘壳30、装设于绝缘壳30内的接电片32。在绝缘壳30上还对应设有供相应的电插头(图未示出)插入的插孔300,且在该绝缘壳30的两侧还各开设有一通孔302。而每一接电片32的一端弯折形成插槽320以与插入的电插头对应电连接,而一端自绝缘壳30相应侧的通孔302伸出而与对应的支撑片14可枢转地铆接,铆接所采用的是空心铆钉4,即铆钉具有一中心孔,这样,接电片32通过铆钉与支撑片14电连接,而支撑片14又是与相应的电极片12电连接的,从而实现了插头与电源的电连接;而且,由于接电片32与支撑片14是可枢转的铆接,使得插接单元3可以绕铆钉所处的轴线旋转,以方便地将插接单元3旋转至适当角度而方便插接电插头。当该旋转式插座为三孔型的旋转式插座时,在该座体1内还设有一与电源的接地极相连的接地极片16,在接地极片的顶部也设有一枢孔160。而且,该插接单元3的绝缘壳30内还设有一接地片34,该接地片34的一端弯折形成一插槽340,而在绝缘壳30上开设一与该接地片34的插槽340对应的接地插孔304;此外,该插接单元3还进一步包括一导电杆36及一绝缘套管38,该绝缘套管38穿设该空心铆钉4的中心孔中,而该导电杆36插设于该绝缘套管38内,且其两端分别自绝缘套管38的两端伸出并枢设于相应的接地片34及接地极片16上枢孔340、160内。这样,不仅实现了接地片34与接地极片16的电连接,而且由于绝缘套管38与铆钉4同轴线,而不会影响插接单元3的旋转。同一槽口10两侧的两支撑片14顶端的枢孔14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轴线上,这样才能使得插接单元3能转动自如。此外,而且可以将该壳体33的外表面设计成圆弧面,从而能灵活转动,不会与槽口10的内壁发生干涉。在使用时,该插接单元3可以绕支撑片14顶端的铆钉4所处的轴线在槽口10内转动,以便与电插头电源线相适应,从而避免了电插头电源线的过度扭曲而导致的损坏;而且在一些狭小空间处使用该旋转式插座时,还可以先将插接单元3旋转至一利于插入插头的角度再插入插头,使用上更为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插座,包括座体、至少一个组装于该座体上的插接单元,该座体内设有两个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设有至少一槽口,且在座体内还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位于槽口两侧的支撑片,每一支撑片与对应的一电极片电连接;该插接单元包括绝缘壳及两装设于绝缘壳内的接电片,在该绝缘壳上设有供相应的电插头插入与接电片形成电连接的插孔,该插接单元可枢转地装设于座体的槽口内,且绝缘壳内的接电片与座体上相应的支撑片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片的顶端设有一供插接单元枢设的枢孔,且同一槽口两侧的两支撑片的枢孔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绝缘壳的两侧壁上还各开设有一通孔,绝缘壳内的两接电片的一端分别自该通孔伸出绝缘壳并可枢转地铆接于对应的支撑片的枢孔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插座为三插孔型,该插接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设于绝缘壳内的接地片,该接地片的一端弯折形成一插槽,而在绝缘壳上开设一与该接地片的插槽对应的接地插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在座体上还对应设有一接地极片,而绝缘壳其中一侧的接电片借助于一空心铆钉与对应的支撑片铆接;该插接单元还进一步包括一导电杆及一绝缘套管,该绝缘套管穿设该空心铆钉的中心孔中,而该导电杆插设于该绝缘套管内,且其两端分别自绝缘套管的两端伸出并枢设于相应的接地片及接地极片上。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旋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接电片的一端弯折形成插槽,插槽的插入槽口端正对壳体上的插孔。7.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旋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设有两个槽口,在每一个槽口内各组设有一个插接单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插座,包括座体及至少一个组装于座体上的插接单元。该座体内设有两个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电极片,座体上设有至少一槽口,且座体内还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位于槽口两侧的支撑片,每一支撑片与对应的一电极片电连接;该插接单元包括绝缘壳及两个装设于绝缘壳内的接电片,绝缘壳上设有供相应的电插头插入与接电片形成电连接的插孔,该插接单元可枢转地装设于座体的槽口内,且绝缘壳内的接电片与座体上相应的支撑片电连接。使用时,插接单元可以在槽口内转动,而能与插头电源线相适应,可避免电源线过度扭曲导致的损坏;且在狭小空间处使用该旋转式插座时,可先将插接单元旋转至一利于插入插头的角度再插入插头,使用非常方便。文档编号H01R35/00GK2807560SQ20052006123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插座,包括座体、至少一个组装于该座体上的插接单元,该座体内设有两个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设有至少一槽口,且在座体内还设有至少一对分别位于槽口两侧的支撑片,每一支撑片与对应的一电极片电连接;该插接单元包括绝缘壳及两装设于绝缘壳内的接电片,在该绝缘壳上设有供相应的电插头插入与接电片形成电连接的插孔,该插接单元可枢转地装设于座体的槽口内,且绝缘壳内的接电片与座体上相应的支撑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贤
申请(专利权)人:仪军电线电缆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