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浮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在海洋管理监测过程中,经常需要向海洋中投放观测浮标,用于安放观测设备,浮标一般是投放于海洋中,以便于实时观测掌控海洋的动态变化,在海洋观测完成后,需要将观测浮标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现有的回收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打捞,将漂浮在海面上的观测浮标收起,但在回收时,需要人工单一的捞取并存放,工作量较大,且耗时较长,回收的效率低。
[0004]同时,浮标在海洋中分布较为分散,在几百平方公里之内可能会有几个浮标,如果采用大型科考船对各点的浮标进行收集或投放,大型科考船作业时间以及作业成本极高,对于此问题,现有技术依然没有较佳的解决方案。
[000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包括:船体(10),所述船体(10)内设三个舱体,由船体(10)前端至后端分别为检测舱(72)、收放舱(70)和驱动舱(71),所述收放舱(70)一侧的舱体上开设有能够向外打开的开合舱门(12),第二限位基体(50),所述第二限位基体(50)设于开合舱门(12)相邻舱体内,所述第二限位基体(50)具有向舱体内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基体(50)斜面顶端与开合舱门(12)平齐设置,第一限位基体(40),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设于第二限位基体(50)相对处,两者具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上方设有回收组件(30),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内设有水泵(41),所述水泵(41)进水端口设于船体(10)底部外侧,所述水泵(41)出水端口连接有水管(45),所述水管(45)出水口设于第一限位基体(40)侧面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开合舱门(12)相邻舱体内侧上部设有第一支撑固定板(14),所述第一支撑固定板(14)上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13),舱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液压伸缩杆(13)适配孔体,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13)伸出舱体,且伸出舱体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绳体(15),所述第一连接绳体(15)还与开合舱门(12)连接,控制第一液压伸缩杆(13)来控制开合舱门(12)开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和第二限位基体(50)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封板(44),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内设有驱动第二封板(44)水平移动的第二液压缸(42)和第二液压杆(46)。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和第二限位基体(50)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封板(43),所述第一封板(43)表面均布通孔,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内设有驱动第一封板(43)水平移动的第二液压缸(42)和第二液压杆(46),所述第一封板(43)与第二限位基体(50)斜面底端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组件(3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固定支撑板(37),两固定支撑板(37)之间分别设有第二丝杆(311)和辅助连接轴(33),所述第二丝杆(311)和辅助连接轴(3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丝杆(311)一端设有驱动齿轮(39),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上设有与驱动齿轮(39)配设的第二电机(38),所述第二丝杆(311)和辅助连接轴(33)上配设有第一移动基体(310),所述第一移动基体(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登,张涛,邬宾杰,丁睿彬,张艺蔚,李佳,倪晓波,金颖,曾定勇,马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