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体工作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20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体工作船,包括甲板以及底舱,甲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排水孔,且每一排水孔中均设置有排水管,底舱中并排设置有集水舱以及蓄水舱,所有的排水管与均连通于集水舱,集水舱以及蓄水舱之间设置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抽水泵以及出水管,进水管连通于集水舱的顶部,出水管连通于蓄水舱的顶部。甲板上方的积水可自动流入到排水孔中,并经由排水管流入到集水舱中。如此甲板上方不易存有积水,甲板的使用寿命不易受到影响。积水在集水舱内部静置时,积水中杂质可沉淀至集水舱的底部。抽水泵工作时,可通过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将集水舱顶部的清水抽入到蓄水舱中,便于进行再次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的利用率。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体工作船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特别地,涉及一种双体工作船。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告号为CN2053118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航标工作船,包括底舱以及主甲板,所述主甲板上从船首至船尾依次为锚泊区、作业区、甲板室区以及系泊区,作业区前后安装有卧式液压滚筒绞车和液压伸缩壁回转吊,甲板室区设置有双层船员舱室以及顶部的罗经甲板。所述底舱从船首至船尾分布艏尖舱、淡水舱、储物舱、移动配载装置舱、机舱、并压载水舱以及航机舱。在小型航标工作船于海上行驶的过程中,雨水以及海水极其容易积在甲板上,对甲板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体工作船,其具有能够将积在甲板上的雨水和海水排空,使得甲板的寿命不易受到影响的优势。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体工作船,包括甲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甲板下方的底舱,所述甲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排水孔,且每一所述排水孔中均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底舱中并排设置有集水舱以及蓄水舱,所有的所述排水管与均连通于所述集水舱,所述集水舱以及所述蓄水舱之间设置有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抽水泵以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集水舱的顶部,所述抽水泵用以将水从集水舱抽入到蓄水舱中,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蓄水舱的顶部。
[000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甲板上方的积水可自动流入到排水孔中,并经由排水管流入到集水舱中。如此甲板上方不易存有积水,甲板的使用寿命不易受到影响。积水在集水舱内部静置时,积水中杂质可沉淀至集水舱的底部。抽水泵工作时,可通过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将集水舱顶部的清水抽入到蓄水舱中,便于进行再次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0006]优选的,所述排水孔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排水孔的上方,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排水孔中的过滤网、用以驱使所述过滤网转动的驱动机构。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滤装置可对流经的积水进行过滤,使得杂质不易进入到集水腔内部,便于后续对积水进行再次利用。在使用过滤装置对杂质进行过滤时,通过驱动机构驱使过滤网进行周向转动,用以将过滤网上方的杂质甩向四周,使得过滤网上方的过滤网孔不易被遮挡。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过滤网的扇叶,当水由上至下流过所述排水孔时可驱使所述扇叶转动。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积水由上至下流过排水孔时,积水冲击扇叶并驱使扇叶进行周向转动。将积水的流动作为驱使扇叶转动的动力源,使得过滤装置的使用变得更为节能、环保。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扇叶下方的连接支架以及驱动电机,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孔的内孔壁,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所述扇叶。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上方积累有较多杂质,且扇叶无法在积水的作用下转动时,通过驱动电机控制扇叶以及过滤网转动,用以将过滤网上方的杂质甩向四周,恢复过滤网的过滤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壁罩设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罩可对驱动电机进行保护,使得驱动电机不易损坏。
[0014]优选的,每一所述排水孔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排水孔同轴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嵌设有收集环,所述收集环的内孔与所述排水孔连通,所述过滤网的上端伸入所述收集环的内孔中,所述收集环的内壁处开设有集料环槽。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机构驱使过滤网转动时,过滤网可将杂质甩入到集料环槽中,如此过滤网的上方不易积累杂质,过滤网能够长时间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当集料环槽中积累有较多杂质时,只需要将收集环从安装槽取出即可将杂质倒出,使用较为方便。
[0016]优选的,所述扇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壁处开设有花键槽,所述连接套筒中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扇叶的底部,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限位花键,所述限位花键用以插入所述花键槽中。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上方的杂质逐渐积累时,过滤网、扇叶以及套筒逐渐下移。当限位花键尚未插入到花键槽内部时,仅有扇叶可带动过滤网转动。当限位花键插入到花键槽内部时,驱动电机可通过限位花键带动过滤网、扇叶以及套筒进行周向转动。
[0018]优选的,所述花键槽的内槽壁处设置有接触开关,当所述限位花键抵触所述接触开关时,所述驱动电机开启。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花键插入到花键槽内部时,限位花键抵触于接触开关,此时驱动电机开启并带动过滤网进行转动。通过设置接触开关,使得驱动电机可自动开启,进一步提升了过滤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1、甲板;2、底舱;3、排水孔;4、排水管;5、集水舱;6、蓄水舱;7、抽水装置;71、进水管;72、抽水泵;73、出水管;8、过滤装置;81、过滤网;82、驱动机构;821、扇叶;822、连接支架;823、驱动电机;9、防水罩;10、安装槽;11、收集环;12、集料环槽;13、连接套筒;14、花键槽;15、支撑弹簧;16、限位花键;17、接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6]一种双体工作船,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甲板1以及设置在甲板1下方的底舱2。
[0027]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甲板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排水孔3,且若干排水孔3均沿竖直方向贯穿甲板1。每一排水孔3的内部均设置有排水管4,且排水管4的下端伸入到底舱2中。底舱2中设置有集水舱5,若干排水管4的下端均连接在集水舱5上。使用时,甲板1上的积水可经由排水管4进入到集水舱5中,如此甲板1不易被腐蚀,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28]底舱2中还设置有蓄水舱6,蓄水舱6与集水舱5之间设置有抽水装置7,抽水装置7用以将集水舱5中的清水抽入到蓄水舱6中,便于回收使用。抽水装置7包括进水管71、抽水泵72以及出水管73。进水管71的一端与集水舱5的底部连通,进水管71的另一端与抽水泵72的进水口连通。出水管73的一端与抽水泵72的出水口连通,出水管73的另一端与蓄水舱6的顶部连通。
[0029]排水孔3中设置有过滤装置8,过滤装置8位于排水孔3的上方,用以对积水进行过滤。过滤装置8包括转动连接于排水孔3中的过滤网81、用以驱使过滤网81转动的驱动机构82。驱动机构82包括扇叶821、连接支架822以及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体工作船,包括甲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甲板(1)下方的底舱(2),其特征是:所述甲板(1)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排水孔(3),且每一所述排水孔(3)中均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底舱(2)中并排设置有集水舱(5)以及蓄水舱(6),所有的所述排水管(4)均连通于所述集水舱(5),所述集水舱(5)以及所述蓄水舱(6)之间设置有抽水装置(7),所述抽水装置(7)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71)、抽水泵(72)以及出水管(73),所述进水管(71)连通于所述集水舱(5)的顶部,所述抽水泵(72)用以将水从集水舱(5)抽入到蓄水舱(6)中,所述出水管(73)连通于所述蓄水舱(6)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工作船,其特征是:所述排水孔(3)中设置有过滤装置(8),所述过滤装置(8)位于所述排水孔(3)的上方,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排水孔(3)中的过滤网(81)、用以驱使所述过滤网(81)转动的驱动机构(8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体工作船,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82)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过滤网(81)的扇叶(821),当水由上至下流过所述排水孔(3)时可驱使所述扇叶(821)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体工作船,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8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扇叶(821)下方的连接支架(822)以及驱动电机(823),所述连接支架(822)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孔(3)的内孔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雄王叶青王先表李旭光肖洋何元庆潘海杰潘海伟王海平黄训江陈梦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五洲船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