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17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包括输送模块、负载输出端、电机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芯片,输送模块的火线端与电源火线端电连接,负载输出端与输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送模块的零线端与电源零线端电连接;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输送模块电连接,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电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电机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机工作;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市电电压;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能够实时检测磨豆电机的工作状态,避免磨豆电机发生空转。豆电机发生空转。豆电机发生空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咖啡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咖啡机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另外对咖啡豆进行研磨,操作不方便,无法满足现代高效率的生活。现有的咖啡机,虽然整合了研磨功能和冲泡咖啡的功能,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咖啡豆使用完,磨豆电机发生空转的情况,无法准确检测磨豆电机的运行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能够实时检测磨豆电机的工作状态,避免磨豆电机发生空转。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包括输送模块、负载输出端、电机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芯片,所述输送模块的火线端与电源火线端电连接,所述负载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送模块的零线端与电源零线端电连接;
[0005]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电机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机工作;
[0006]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市电电压;
[0007]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输送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机的工作电流。
[0008]优选的,所述输送模块包括整流桥、第一电解电容EC4、电阻R38、电容CX3和电流互感器TR1,所述整流桥的一交流引脚与电源火线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交流引脚与所述电阻R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X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X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TR1的初级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TR1的初级输出端与电源零线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负极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负载输出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负载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机控制模块包括光耦合器、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5和双向可控硅,所述电阻R45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电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一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4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4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一电极以及所述整流桥的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电极与及电流互感器TR1的一端电连接,电流互感器TR1的另一端与电源零线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输入端与电源火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并联
在所述整流桥的两输出端,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的两端与负载输出端电连接;
[0010]所述双向可控硅并联在所述电阻R38和所述电容CX3的串联支路的两端。
[0011]优选的,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57、第一二极管D8、第二电解电容EC6、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63、电阻R58和电容C12;所述电阻R57的两端并联在所述电流互感器TR1的次级输出端的两端,所述电阻R5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8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8的负极端与所述电解电容EC6的正极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63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5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EC6的负极端以及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端与所述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阻R6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2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0012]优选的,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容C19、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电阻R59、电阻R60、电阻R62和第四稳压二极管ZD4,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负极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四稳压二极管ZD4的正极端与所述电阻R5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0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6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端、所述电容C19的一端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端和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0013]优选的,所述光耦合器采用的型号为MOC3021。
[0014]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出电路的输出电压,通过输出电压反应输入电压,从而检测出市电电压,通过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出磨豆电机工作电流,与市电电压配合得出磨豆电机的功率,通过磨豆电机的功率与额定功率进行比较,判断磨豆电机是否发生空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0017]其中:输送模块1、电机控制模块2、电压检测模块3、电流检测模块4、控制芯片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包括输送模块1、负载输出端、电机控制模块2、电压检测模块3、电流检测模块4和控制芯片5,所述输送模块1的火线端与电源火线端电连接,所述负载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模块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送模块1的零线端与电源零线端电连接;
[0023]所述电机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模块1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5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2用于接收电机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机工作;
[0024]所述电压检测模块3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5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3用于检测市电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模块、负载输出端、电机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控制芯片,所述输送模块的火线端与电源火线端电连接,所述负载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送模块的零线端与电源零线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电机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机工作;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市电电压;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输送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机的工作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块包括整流桥、第一电解电容EC4、电阻R38、电容CX3和电流互感器TR1,所述整流桥的一交流引脚与电源火线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交流引脚与所述电阻R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X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X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互感器TR1的初级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TR1的初级输出端与电源零线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负极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负载输出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负载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4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咖啡机的磨豆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模块包括光耦合器、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5和双向可控硅,所述电阻R45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电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一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4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4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一电极以及所述整流桥的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联创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