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极驱动器与极性反转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80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9
一种源极驱动器与极性反转控制电路。源极驱动器包括多个通道对以及该极性反转控制电路。极性反转控制电路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路由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产生极性控制信号。路由电路输出对应于极性控制信号的多个切换控制信号给这些通道对的多个输出切换电路。路由电路依据极性反转配置信号来改变极性控制信号与这些切换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这些切换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这些切换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源极驱动器与极性反转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电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源极驱动器与极性反转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设备中,源极驱动器可以依照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的控制去驱动显示面板,以显示影像。为了避免液晶(liquid crystal)分子的特性被破坏,时序控制器可以控制源极驱动器去进行极性反转。一般而言,源极驱动器包括多个通道对,用以驱动显示面板。这些通道对的每一个包括正极性通道、负极性通道与输出切换电路。正极性通道用以提供高于共同电压(common voltage)的正极性驱动电压。负极性通道用以提供低于共同电压的负极性驱动电压。
[0003]图1是已知的一种源极驱动器20的电路方框(circuit block)示意图。图1所示源极驱动器20可以依照时序控制器(未图示)的控制去驱动显示面板10以显示影像。源极驱动器20包括多个通道对P_1、P_2、

、P_m,其中m为整数。通道对P_1包括正极性通道CH_1、负极性通道CH_2、信号产生电路P1与输出切换电路OSW1。输出切换电路OSW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至正极性通道CH_1的输出端与负极性通道CH_2的输出端。通道对P_2包括正极性通道CH_3、负极性通道CH_4、信号产生电路P2与输出切换电路OSW2。输出切换电路OSW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至正极性通道CH_3的输出端与负极性通道CH_4的输出端。以此类推,通道对P_m包括正极性通道CH_n-1、负极性通道CH_n、信号产生电路Pm与输出切换电路OSWm。输出切换电路OSWm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至正极性通道CH_n-1的输出端与负极性通道CH_n的输出端。
[0004]输出切换电路OSW1~OSWm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耦接至显示面板10的数据线D1、D2、D3、D4、

、Dn-1与Dn,如图1所示。正极性通道(例如CH_1、CH_3与CH_n-1)的每一个具有闩锁器(latch)LCH、电平转换器(level shifter)LS、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以及正极性放大器OP+。正极性放大器OP+用以提供正极性驱动电压。负极性通道(例如CH_2、CH_4与CH_n)的每一个具有闩锁器LCH、电平转换器LS、数字模拟转换器DAC以及负极性放大器OP-。负极性放大器OP-用以提供负极性驱动电压。
[0005]时序控制器(未图示)可以输出极性信号POL给源极驱动器20,以控制源极驱动器20的极性反转操作。举例来说,当极性信号POL为逻辑态“0”时,数据线D1~Dn的极性配置为“+-+-+-+
-…”
,其中“+”表示正极性驱动电压,而
“-”
表示负极性驱动电压。当极性信号POL为逻辑态“1”时,数据线D1~Dn的极性配置为
“-
+-+-+-+
…”
。然而依据显示面板10的特性、设计需求以及(或是)其他考虑因素,在其他应用情境中的数据线D1~Dn的极性配置(极性关系)可能不同于在前述应用情境中的数据线D1~Dn的极性配置(极性关系)。举例来说,在另一应用情境中,当极性信号POL为逻辑态“0”时,数据线D1~Dn的极性配置需要被设定为“+
--
+-++
-…”
(或者,当极性信号POL为逻辑态“1”时,数据线D1~Dn的极性配置为
“-
++-+
--
+
…”
)。
[0006]亦即,在不同应用情境中,数据线D1~Dn的极性配置(极性关系)可能不同。因此,定制化的信号产生电路P1~Pm被配置在已知的源极驱动器20的这些通道对P_1~P_m中。这些信号产生电路P1~Pm可以依照极性信号POL来产生不同的切换控制信号S1、S2、

、Sm给这些输出切换电路OSW1~OSWm。基此,这些输出切换电路OSW1~OSWm可以输出符合定制化的极性配置(极性关系)的驱动电压给显示面板10的数据线D1~Dn。
[0007]一般而言,极性信号POL与信号产生电路P1~Pm的逻辑电路是操作在低压范围,而切换控制信号S1~Sm需要操作在高压范围。因此,在信号产生电路P1~Pm的每一个里面需要配置一个电平转换器。当这些通道对P_1~P_m的数量m越大时,信号产生电路P1~Pm的数量越多。大量的信号产生电路P1~Pm(电平转换器)会占用源极驱动器20的有限芯片面积。
[0008]须注意的是,“
技术介绍
”段落的内容是用来帮助了解本专利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可能不是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器与极性反转控制电路,以尽可能地减小电路面积。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源极驱动器包括多个通道对以及一个极性反转控制电路。这些通道对适于驱动显示面板。这些通道对的每一个包括正极性通道、负极性通道与输出切换电路。输出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至正极性通道的输出端与负极性通道的输出端。输出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耦接至显示面板。极性反转控制电路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路由电路。信号产生电路被配置为产生极性控制信号。路由电路耦接至信号产生电路,以接收极性控制信号。路由电路被配置为输出对应于极性控制信号的多个切换控制信号给这些输出切换电路。路由电路依据极性反转配置信号来改变极性控制信号与这些切换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极性反转控制电路包括信号产生电路以及路由电路。信号产生电路被配置为产生极性控制信号。路由电路耦接至信号产生电路,以接收极性控制信号。路由电路被配置为输出对应于极性控制信号的多个切换控制信号给源极驱动器的多个通道对的多个输出切换电路。路由电路依据极性反转配置信号来改变极性控制信号与这些切换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0012]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诸实施例所述多个通道对可以共享同一个信号产生电路。因此,源极驱动器的电路面积可以尽可能地减小。
[0013]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已知的一种源极驱动器的电路方框(circuit block)示意图。
[0015]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源极驱动器的电路方框示意图。
[0016]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图2所示信号产生电路的电路方框示意图。
[0017]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图2所示输出切换电路的电路方框示意图。
[0018]图5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源极驱动器,包括:多个通道对,适于驱动一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通道对的每一个包括正极性通道、负极性通道与输出切换电路,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至所述正极性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负极性通道的输出端,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耦接至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极性反转控制电路,包括:信号产生电路,被配置为产生极性控制信号;以及路由电路,耦接至所述信号产生电路以接收所述极性控制信号,被配置为输出对应于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多个切换控制信号给这些输出切换电路,其中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极性反转配置信号来改变所述极性控制信号与所述多个切换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原切换信号与第二原切换信号,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为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的反相信号,而所述信号产生电路包括:逻辑电路,被配置为依据线闩锁信号与极性信号来产生第一逻辑信号;以及第一电平转换器,耦接至所述逻辑电路以接收所述第一逻辑信号,被配置为产生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所述逻辑电路还依据所述线闩锁信号与所述极性信号来产生第二逻辑信号,所述极性控制信号还包括第三原切换信号与第四原切换信号,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为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的反相信号,以及所述信号产生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平转换器,耦接至所述逻辑电路以接收所述第二逻辑信号,被配置为产生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所述多个切换控制信号的任一个包括第一切换信号、第二切换信号、第三切换信号与第四切换信号,所述第二切换信号为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的反相信号,所述第四切换信号为所述第三切换信号的反相信号,所述些通道对的任一个的所述输出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缓冲器,具有输入端耦接至所述路由电路以接收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第二缓冲器,具有输入端耦接至所述路由电路以接收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第三缓冲器,具有输入端耦接至所述路由电路以接收所述第三切换信号;第四缓冲器,具有输入端耦接至所述路由电路以接收所述第四切换信号;第一开关,具有控制端耦接至所述第一缓冲器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具有控制端耦接至所述第二缓冲器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第三开关,具有控制端耦接至所述第三缓冲器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及
第四开关,具有控制端耦接至所述第四缓冲器的输出端,其中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输出切换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原切换信号、第二原切换信号、第三原切换信号与第四原切换信号,所述多个切换控制信号中的第一切换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切换信号、第二切换信号、第三切换信号与第四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将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将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二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将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三切换信号,以及所述路由电路选择将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四切换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所述多个切换控制信号中的第二切换控制信号包括第五切换信号、第六切换信号、第七切换信号与第八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极性反转配置信号而选择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五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极性反转配置信号而选择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六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极性反转配置信号而选择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七切换信号,以及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极性反转配置信号而选择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八切换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当所述极性反转配置信号为第一逻辑态时,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五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六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七切换信号,以及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八切换信号;以及当所述极性反转配置信号为第二逻辑态时,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五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六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七切换信号,以及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八切换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所述路由电路包括:解码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极性反转配置信号进行解码以产生解码结果;其中所述多个切换控制信号中的第二切换控制信号包括第五切换信号、第六切换信号、第七切换信号与第八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解码结果而选择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五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解码结果而选择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六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解码结果而选择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七切换信号,以及所述路由电路依据所述解码结果而选择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与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其中一个作为所述第八切换信号。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源极驱动器,其中当所述解码结果为第一逻辑态时,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一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五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二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六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七切换信号,以及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四原切
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八切换信号;以及当所述解码结果为第二逻辑态或第三逻辑态时,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四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五切换信号,所述路由电路选择所述第三原切换信号作为所述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玮黄宏裕
申请(专利权)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