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及浇铸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36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铸造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及浇铸方法,其中自动浇铸装置包括架设多个底注移筒与浇铸模具的同步输送部,底注移筒上设有触发补液开合机构动作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跟随所述底注移筒整体重力自动改变高度,底注移筒内置塞杆机构,行程架内部设置有驱动塞杆机构开合的内轴驱动机构,底注移筒上设有跟随主浇包转动的接料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浇铸模具不间断输送的基础上,以多个可以循环往复自动补液以及自动开合浇铸的底注移筒实现更加精准的底注式浇铸过程,解决了市面不适应与生产线大容积浇包安全浇铸的问题。浇铸的问题。浇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及浇铸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为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及浇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生产的毛坯成本低廉,对于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阀体一般内部通道复杂不适合常规的锻造加工,因此,一般阀体制造生产中常常会使用铸造生产,铸造过程中将金属溶液倾倒到阀体的模具中常常需要使用到浇铸装置。
[0003]常见的浇铸装置为带转动机构的浇包,浇包内一般盛有铁水,通过悬挂或支架转动设置在模具输送线一侧,阀体模具输送到浇铸工位后停止,转动机构驱动浇包倾斜转动倾倒铁水入模具的浇铸口内,浇铸完成后,浇包复位,模具离开浇铸工位,此过程中,浇包的铁水倾倒出容易倾撒在浇铸口处,导致铁水的浪费以及模具内铁水由于加注不均匀可能导致的卷气情况,铸造件成品容易产生气孔等问题,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底注式的浇铸装置,即在浇铸口上方设置可开合的浇包,浇包底部设置开口,开口由可升降的塞杆进行控制开合,从而在模具移动到浇铸工位后,铁水是直线下落,正好落入模具的浇铸口内,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304028.4,专利名称为《一种浇注机自动浇注系统》的专利中描述的“塞杆1”和“浇铸包711”,实际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整条生产线在浇铸工位配备的浇包需要设置很大的容积用于满足数量较多的模具进行逐个浇铸,由于塞杆易磨损,如果直接在容量较大的浇包直接内置塞杆,塞杆需要经常更换,针对阀体尺寸不大的铸造件来说,直接在浇包底部开设带塞杆的开口,容易导致出料速度快,很容易出现冲砂的问题,因此,实际生产装置浇包仍为传统的滤杯式的倾倒容器外形,只是在模具浇铸口上方设置一个类似漏斗的导料装置,即底注容器,底注容器容量较小,底注容器一般固定安装在浇铸工位上方并配备安装塞杆机构,浇包则设置在模具输送线侧方用于对底注容器进行补液操作,则在浇铸时只需要在体积较小的底注容器内置塞杆机构,塞杆的尺寸以及驱动功率都可以设置很小,而且塞杆机构磨损需要维护时,只需要更换底注容器即可,无需整个浇包进行停机更换,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290553.9,专利名称为《自动浇注机》的专利中描述的“浇注漏斗17”和“浇包8”,这类的浇注漏斗即近似为上述描述的底注容器。
[0004]在此基础上,传统的浇铸工艺已经难以满足对生产速率的需求,因为,浇铸过程需要在浇铸工位进行等待浇铸过程,模具输送线需要间歇性的进行输送,十分影响上下流的生产时序,导致整体加工周期延长,而且,由于刚刚完成浇铸的模具内部铁水无法瞬间凝固,因此,模具输送线无法快速输送模具,加之浇铸工序的等待,造成整体浇铸环节十分耗时,针对这类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418957.9,专利名称为《自动浇注装置以及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浇注方法》的专利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浇铸输送线速度慢的方案:在模具输送线不停机的情况下,通过使浇包整
体旋转与输送线同步,在同步后,浇包与运动的模具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下再倾倒浇包,从而可以实现在模具输送线不停止的情况下对模具进行快速浇铸,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铸造周期缩短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一:由于浇包整体通过旋转的方式来实现与移动的模具同步效果,浇包整体的晃动幅度较大,这在实际生产中是安全生产警示的危险操作,一方面生产线配备的浇包容积一般容量都达数吨,内部铁水温度极高,在传统转动倾倒时都需要严格控制转动速度及平稳性,如果要实现跟模具输送线的同步效果,整个浇包就会产生大幅度的往复转动,内部铁水不可避免的产生波动,加之此方案仍然采用倾倒式浇铸方式,存在铁水从倾倒口涌出风险,对于浇包容量较小,可以忽略铁水溢出风险,对于少数零件浇铸加工可能具有一定实际生产效果,但是,这种方式不太适合阀体生产线大体量浇包的制造工艺;第二点,在其旋转实现同步后进行浇铸,由于内部铁水惯性作用会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巨大波动,因此在倾倒时容易出现铁水波动无法对准模具浇铸口问题,在实际生产现场会溅起巨大的火星,对生产环境和人员均造成巨大的威胁,这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也是无法忽视的问题。
[0005]因此,针对上述提及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如何在保证浇铸精准性的同时,又可以提高传统浇铸效率的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及浇铸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及浇铸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输送浇铸模具的输送台、用于对浇铸模具浇铸口注入铁水的底注移筒和用于对底注移筒补液的主浇包;所述输送台的正上方设有用于输送底注移筒的同步输送部,所述同步输送部上设有多个所述底注移筒,所述同步移动部包括设置在输送台正上方前后两侧的两个行程架,每个所述行程架内设置有主动转动且竖直状态的环状行程带,每个所述底注移筒均由顶部两侧的支架杆架设在两个所述行程带之间,所述行程带竖直方向包括上带段和下带段,所述底注移筒移动到所述下带段时与所述浇铸模具位置上下针对且输送速度同向同步;所述主浇包转动架设在两个所述行程架之间的顶部上方位置,所述行程架顶面中部位置设有用于控制主浇包倾斜倒料的补液开合机构,所述主浇包位于补液开合机构的左侧,所述底注移筒上设有用于触发补液开合机构动作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跟随所述底注移筒整体重力自动改变高度,当所述底注移筒内铁水不足且所述底注移筒在上带段带动触发组件移动时,触发组件高度与开合机构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注移筒掠过所述开合机构时,触发组件触发补液开合机构动作驱动所述主浇包倾斜倒料,所述底注移筒的顶部设有接料部,所述接料部跟随所述主浇包倒料时转动的角度跟随转动;所述底注移筒内部设有用于打开底注移筒底部出液口的塞杆机构,所述行程架内部位于下带段位置与所述支架杆外端头处设置有用于驱动塞杆机构开合的内轴驱动机构,所述行程架内部位于上带段位置设有用于驱动接料部转动的接料转动机构,所述底注移筒上触发组件触发开合机构动作时,所述接料转动机构触发接料部跟随主浇包转动角度进行相对转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行程架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用于保持行程带环
形形状的环槽,所述行程带滑动卡设在环槽内转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输送台的浇铸工位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前后两侧垂直固定有用于分别支撑起对应侧行程架的座支架,所述底座内部左右两侧转动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行程轮,同侧的左右两个所述行程轮分别通过所述行程带传动相连,每个所述行程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联动带盒,每个所述联动带盒内均转动安装有联动带轮,对应侧所述行程轮的转动轴上也安装有联动带轮,两个联动带轮通过联动齿带同步转动相连,位于联动带盒内的所述联动带轮的转动轴和对应侧的所述输送台的输送轴上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相接的反向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浇铸模具(10)的输送台(1)、用于对浇铸模具(10)浇铸口注入铁水的底注移筒(4)和用于对底注移筒(4)补液的主浇包(3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1)的正上方设有用于输送底注移筒(4)的同步输送部,所述同步输送部上设有多个所述底注移筒(4),所述同步输送部包括设置在输送台(1)正上方前后两侧的两个行程架(21),每个所述行程架(21)内设置有主动转动且竖直状态的环状行程带(23),每个所述底注移筒(4)均由顶部两侧的支架杆(62)架设在两个所述行程带(23)之间,所述行程带(23)竖直方向包括上带段和下带段,所述底注移筒(4)移动到所述下带段时与所述浇铸模具(10)位置上下针对且输送速度同向同步;所述主浇包(31)转动架设在两个所述行程架(21)之间的顶部上方位置,所述行程架(21)顶面中部位置设有用于控制主浇包(31)倾斜倒料的补液开合机构,所述主浇包(31)位于补液开合机构的左侧,所述底注移筒(4)上设有用于触发补液开合机构动作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跟随所述底注移筒(4)整体重力自动改变高度,当所述底注移筒(4)内铁水不足且所述底注移筒(4)在上带段带动触发组件移动时,触发组件高度与开合机构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底注移筒(4)掠过所述开合机构时,触发组件触发补液开合机构动作驱动所述主浇包(31)倾斜倒料,所述底注移筒(4)的顶部设有接料部,所述接料部跟随所述主浇包(31)倒料时转动的角度跟随转动;所述底注移筒(4)内部设有用于打开底注移筒(4)底部出液口的塞杆机构,所述行程架(21)内部位于下带段位置与所述支架杆(62)外端头处设置有用于驱动塞杆机构开合的内轴驱动机构,所述行程架(21)内部位于上带段位置设有用于驱动接料部转动的接料转动机构,所述底注移筒(4)上触发组件触发开合机构动作时,所述接料转动机构触发接料部跟随主浇包(31)转动角度进行相对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行程架(21)相对面分别开设有用于保持行程带(23)环形形状的环槽,所述行程带(23)滑动卡设在环槽内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1)的浇铸工位的底部固定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面前后两侧垂直固定有用于分别支撑起对应侧行程架(21)的座支架(20),所述底座(2)内部左右两侧转动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行程轮(22),同侧的左右两个所述行程轮(22)分别通过所述行程带(23)传动相连,每个所述行程架(2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联动带盒(12),每个所述联动带盒(12)内均转动安装有联动带轮(13),对应侧所述行程轮(22)的转动轴上也安装有联动带轮(13),两个联动带轮(13)通过联动齿带(14)同步转动相连,位于联动带盒(12)内的所述联动带轮(13)的转动轴和对应侧的所述输送台(1)的输送轴(11)上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相接的反向齿轮(15),所述输送台(1)上设有用于卡住浇铸模具(10)的可调工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架(21)顶部固定浇包转架(3),所述主浇包(31)转动安装在前后两个所述浇包转架(3)之间,所述浇包转架(3)上安装有用于驱动主浇包(31)转动的倾倒电机(30),所述浇包转架(3)的出料口设置在顶部且配备有向下延伸的导流嘴(32),所述补液开合机构包括分别设置顺着底注移筒(4)移动方向固定在行程架(21)顶部的补液触发板(27),所述补液触发板
(27)位于所述浇包转架(3)右侧,前后设置的两个所述补液触发板(27)的相对面分别设有用于控制主浇包(31)转动的接触开关(28),所述接触开关(28)与所述倾倒电机(30)的控制端电气相连,所述接触开关(28)包括顺着触发组件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为正转开关段和反转开关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66)和槽滑块(6),所述底注移筒(4)的前后筒壁开设有重力槽(40),所述重力槽(40)内滑动卡设有槽滑块(6),所述槽滑块(6)的底部与所述重力槽(40)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块弹簧(60),所述底注移筒(4)空载时,所述滑块弹簧(60)保持所述槽滑块(6)位于所述重力槽(40)的底部,所述底注移筒(4)的筒壁上固定安装有延伸板(65),所述延伸板(65)向上延伸并朝向对应侧行程带(23)方向固定有用于按压所述接触开关(28)的触发杆(66),所述槽滑块(6)朝向行程带(23)的面板上转动安装有支架杆(62),所述支架杆(62)外端头与所述行程带(23)的带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阀体生产制造的自动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驱动机构包括滑动穿过支架杆(62)的内轴(63),所述内轴(63)依靠内置在槽滑块(6)内部的内轴座(61)转动支撑在槽滑块(6)上,内轴(63)与支架杆(62)滑动转动,所述内轴(63)的外侧端穿过所述行程带(23)的带面穿入所述行程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卫唐兴强张先鹏范庆苗唐运祥张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蓬莱金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