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22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沉浸池上表面的顶板位于走料口上表面设置有引导挡盖,引导挡盖内设置有第一引导辊,沉浸池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引导辊,沉浸池一侧开设有滑槽,沉浸池表面且位于滑槽处设置有防尘盖,电机安装于电机支架上表面,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一端相连,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之间设置有导杆,滑座分别与丝杠及导杆相连,滑座一端滑动设置于滑槽并与纵杆相连,纵杆垂直连接有上搅动杆及下搅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使改性溶液分子和碳纤维表面充分快速地反应,大大提高碳纤维的改性效果,同时可提高碳纤维布的走速,进而提高效率,并且可避免出现沉淀,进一步保证改性效果。进一步保证改性效果。进一步保证改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一般采用静置池体进行碳纤维布的沉浸,效果较差,导致走速非常的慢,从而导致效率大大降低,并且过程中,改性溶液容易出现沉淀,也会影响改性效果,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滑座与滑槽相连,可实现横向移动,滑座还与纵杆相连,纵杆底端安装有上搅动杆和下搅动杆,在碳纤维布沉浸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移动的上搅动杆和下搅动杆对改性溶液进行搅动,使改性溶液分子和碳纤维表面充分快速地反应,大大提高碳纤维的改性效果,因为保证了改性效果,所以可提高碳纤维布的走速,进而提高效率,当改性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沉淀,通过上搅动杆和下搅动杆,还可实现改性溶液的快速搅动,从而保证改性溶液的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包括主体及搅动机构;
[0005]所述主体包括沉浸池,所述沉浸池上表面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走料口,所述顶板位于走料口上表面设置有引导挡盖,所述引导挡盖内设置有第一引导辊,所述顶板上表面位于两个引导挡盖之间开设有通槽并位于通槽处设置有盖板,所述沉浸池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引导辊,所述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分别与走料口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沉浸池内部且位于任意一个走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三引导辊和刮刀,所述第三引导辊和刮刀相互配合,所述沉浸池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沉浸池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沉浸池表面且位于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机支架、第一支座板及第二支座板,所述电机支架和第一支座板位于同一端,所述沉浸池表面且位于滑槽处设置有防尘盖,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均设置于防尘盖的内部并位于防尘盖内部两端;
[0006]所述搅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杠、导杆、滑座、上搅动杆及下搅动杆,所述电机安装于电机支架上表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一端相连,所述丝杠远离电机一端与第二支座板相连,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之间设置有导杆,所述滑座分别与丝杠及导杆相连,所述滑座一端滑动设置于滑槽并与纵杆相连,所述纵杆垂直连接有上搅动杆及下搅动杆。
[0007]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挡盖的外端及下表面均为敞开式结构,以实现走料。
[0008]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其中,所述滑座内部设置有丝杠副螺母及滑套,所述丝杠副螺母与丝杠相配合,所述滑套与导杆相配合。
[0009]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其中,所述上搅动杆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引导辊底部的水平高度,保证上搅动杆位于碳纤维布的上方。
[0010]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其中,所述下搅动杆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引导辊底部的水平高度,保证下搅动杆位于碳纤维布的下方。
[0011]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其中,所述排水口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排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滑座与滑槽相连,可实现横向移动,滑座还与纵杆相连,纵杆底端安装有上搅动杆和下搅动杆,在碳纤维布沉浸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移动的上搅动杆和下搅动杆对改性溶液进行搅动,使改性溶液分子和碳纤维表面充分快速地反应,大大提高碳纤维的改性效果,因为保证了改性效果,所以可提高碳纤维布的走速,进而提高效率。
[0014](2)当改性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沉淀,通过上搅动杆和下搅动杆,还可实现改性溶液的快速搅动,从而保证改性溶液的效果。
[0015](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位于走料口处设置有引导挡盖,位于滑槽处设置有防尘盖,提高防尘效果,保证改性溶液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附图1中标识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滑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沉浸池1、顶板2、走料口3、引导挡盖4、第一引导辊5、通槽6、盖板7、第二引导辊8、第三引导辊9、刮刀10、排水口11、滑槽12、电机支架13、第一支座板14、第二支座板15、防尘盖16、电机17、丝杠18、导杆19、滑座20、上搅动杆21、下搅动杆22、纵杆23、丝杠副螺母24、滑套25、阀门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包括主体及搅动机构;主体包括沉浸池1,沉浸池1上表面设置有顶板2,顶板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走料口3,顶板2位于走料口3上表面设置有引导挡盖4,引导挡盖4的外端及下表面
均为敞开式结构,引导挡盖4内设置有第一引导辊5,顶板2上表面位于两个引导挡盖4之间开设有通槽6并位于通槽6处设置有盖板7,沉浸池1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引导辊8,第一引导辊5和第二引导辊8分别与走料口3的位置相匹配,沉浸池1内部且位于任意一个走料口3下方设置有第三引导辊9和刮刀10,第三引导辊9和刮刀10相互配合,沉浸池1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1,排水口11设置有阀门26,沉浸池1一侧开设有滑槽12,沉浸池1表面且位于滑槽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机支架13、第一支座板14及第二支座板15,电机支架13和第一支座板14位于同一端,沉浸池1表面且位于滑槽12处设置有防尘盖16,第一支座板14和第二支座板15均设置于防尘盖16的内部并位于防尘盖16内部两端;搅动机构包括电机17、丝杠18、导杆19、滑座20、上搅动杆21及下搅动杆22,电机17安装于电机支架13上表面,电机17的输出轴与丝杠18一端相连,丝杠18远离电机17一端与第二支座板15相连,第一支座板14和第二支座板15之间设置有导杆19,滑座20分别与丝杠18及导杆19相连,滑座20内部设置有丝杠副螺母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沉浸式碳纤维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及搅动机构;所述主体包括沉浸池(1),所述沉浸池(1)上表面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走料口(3),所述顶板(2)位于走料口(3)上表面设置有引导挡盖(4),所述引导挡盖(4)内设置有第一引导辊(5),所述顶板(2)上表面位于两个引导挡盖(4)之间开设有通槽(6)并位于通槽(6)处设置有盖板(7),所述沉浸池(1)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引导辊(8),所述第一引导辊(5)和第二引导辊(8)分别与走料口(3)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沉浸池(1)内部且位于任意一个走料口(3)下方设置有第三引导辊(9)和刮刀(10),所述第三引导辊(9)和刮刀(10)相互配合,所述沉浸池(1)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1),所述沉浸池(1)一侧开设有滑槽(12),所述沉浸池(1)表面且位于滑槽(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机支架(13)、第一支座板(14)及第二支座板(15),所述电机支架(13)和第一支座板(14)位于同一端,所述沉浸池(1)表面且位于滑槽(12)处设置有防尘盖(16),所述第一支座板(14)和第二支座板(15)均设置于防尘盖(16)的内部并位于防尘盖(16)内部两端;所述搅动机构包括电机(17)、丝杠(18)、导杆(19)、滑座(20)、上搅动杆(21)及下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杭彭坤潘金昌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广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