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10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1)、插脚(2)、PCB板(3),所述插脚(2)在壳体内部与PCB板(3)相连,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弹片(4),所述PCB板(3)通过弹片(4)与插脚(2)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弹片的连接方式,能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其牢固性、可靠性更好,对PCB板有辅助的固定作用,产品跌落性能更好,装配过程简单直接,且更加合理,工艺性良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插接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电源适配器,其插脚在壳体内部与PCB板通常都是采用普 通焊线法用焊线相连接的,焊线两端分别与插脚及PCB板相焊接。 但是,普通焊线法具有以下一些不足-A、 普通焊线法在焊接于PCB板上后,在超声压合装配前如摇动次数过 多,会因焊接处折断造成不良,特别是引线铜芯越细越易发生;B、 当焊线焊锡时间过长时,焊锡附近的PVC胶皮受热作用变形收縮, 铜芯裸露长度增长,则更容易发生A点所提到的折断不良现象;C、 当产品在进行总装配时,焊线只固定两端,中段部份时常会在超声 波压合时与外壳里面筋条和PCB板发生挤压,PVC胶皮压伤露铜,引起不 良,造成危险。因此,急霈要开发出更佳技术以替代现有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增强插脚与 PCB板连接牢固度、提高安全性能的电源适配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l、插脚2、 PCB板3, 所述插脚2在充体内部与PCB板3相连,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弹片4, 所述PCB板3通过弹片4与插脚2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4 一端连接在PCB 板3上,另一端连接在插脚2上。所述PCB板3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 6;所述弹片4呈"门"型,两侧边底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 孔8;所述弹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孔6相连接,所述插脚2穿过PCB 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插脚顶部与弹片4上的第三开孔8相连接。所述弹片4的两侧边分别内凹卡住插脚2。所述连接为焊接。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连接片9,该连接片9与插脚2相连;所述PCB板3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 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所述弹片4呈"门"型,两侧边底部 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孔8;所述弹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 孔6相连接,所述连接片9穿过PCB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连接片9的 顶部与弹片4上的第三开孔8相连接。所述弹片4的两侧边分别内凹卡住连接片9。所述连接为焊接。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使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使用弹片的连接方式,由于其为一种钢性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焊线摇动次数过多导致焊接处折断造成不良的问题;并克服了焊线连接时PVC胶皮破损导致的安全问题;并且,本技术采用弹片连接能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其牢固性、可靠性更好,对PCB板有辅助的固 定作用,产品跌落性能更好,装配过程简单直接,且更加合理,工艺性良 好。本技术通过增加连接片,能够将各国不同规格的插脚中心距离转 变为同一种规格从而与同样的PCB板及弹片装配制成成品,大大节约了生 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装配图a。 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装配图b。 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再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又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的另外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鰌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l至图4所示。一种UL/3C规格的电源适配器,其外观图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与 插脚2,其内部的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图3及图4为装配图。该电源适配器除壳体1及插脚2外,还包括PCB板3与弹片4。插脚 2在壳体内部通过弹片4与PCB板3相连,PCB板3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 弹片4呈"门"型,两侧边底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孔8。弹 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孔6相焊接,插脚2穿过PCB板上的第一开孔 5,并且插脚顶部与弹片4上的第三开孔8相焊接。弹片4的两侧边分别内凹卡住插脚2,以增加牢固度。实施例2一种电源适配器,除壳体、插脚、PCB板及弹片外,还包括连接片。连接片的结构可以为图5至图8中的任意一种,这四种连接片分别对 应SAA、 BS、 BX、 VDE四种不同规格电源适配器产品。连接片底部具有 与插脚相匹配的孔,连接片通过该孔在壳体内部与插脚相连。PCB板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即,PCB板上设有第一开孔5, 第一开孔5两側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弹片的结构也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即,弹片呈"门"型,两侧边底 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孔8。弹片的凸脚7分别与PCB板上的第二开孔6相焊接,所述连接片穿过 PCB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连接片的顶部与弹片上的第三开孔8相焊接。弹片的两側边分别内凹卡住连接片。通过增加连接片,可以使SAA、 BS、 BX、 VDE四种不同规格的电源 适配器(插脚的中心距离不同)能够通用同样的PCB板,只需将连接片焊 接到插脚上,使连接片之间具有同样的中心距离,就能够与同样的PCB板 及弹片进行装配,从而能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1)、插脚(2)、PCB板(3),所述插脚(2)在壳体内部与PCB板(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弹片(4),所述PCB板(3)通过弹片(4)与插脚(2)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4) 一端连接在PCB板(3)上,另一端连接在插脚(2)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 板(3)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 所述弹片(4)呈"门"型,两侧边底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 开孔(8);所述弹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孔(6)相连接,所述 插脚(2)穿过PCB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插脚顶部与弹片(4)上的 第三开孔(8)相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4) 的两侧边分别内凹卡住插脚(2)。5、 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为焊接。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 配器还包括连接片(9),该连接片(9)与插脚(2)相连;所述PCB板(3) 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所述弹 片(4)呈"门"型,两侧边底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孔(8); 所述弹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孔(6)相连接,所述连接片(9) 穿过PCB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连接片(9)的顶部与弹片(4)上的 第三开孔(8)相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4) 的两側边分别内凹卡住连接片(9)。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接为焊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1)、插脚(2)、PCB板(3),所述插脚(2)在壳体内部与PCB板(3)相连,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弹片(4),所述P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1)、插脚(2)、PCB板(3),所述插脚(2)在壳体内部与PCB板(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弹片(4),所述PCB板(3)通过弹片(4)与插脚(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绍君陈胜兵喻德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