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74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4
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的另一端及第二引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扣合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微创引流过程中出现软组织挤压闭塞引流通道,通过两根引流管之间的相互独立滑动,可以保持引流通畅的时间更长,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软组织损伤面积的大小情况增加环形牛鼻子引流组数,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Morel

Lavall
é
e损伤(MLLs)是一种导致由于剪切力导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组织分离的病变。多数是一种是闭合的脱套伤,开放性损伤较为少见。当患者仅出现软组织损伤时,这种损伤常被延迟或误诊或者更明显的损伤转移了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注意力。
[0003]目前这种病变没有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案。保守治疗失败率较高。我们经过临床探索微创环形引流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外科常见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一些骨髓炎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彻底安全有效的引流治疗,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是创伤较大;传统引流治疗材料虽操作简单,但是引流效果较差,被软组织挤压通畅性难以维持,更无法长时间维持有效的引流,甚至各种各样的材料比较昂贵,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无法满足病情治疗的引流需要,治疗结束后遗留欠美观的瘢痕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的另一端及第二引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扣合连接在一起。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可拆卸式安装有丝线。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可设置有至少2根且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不局限于直线型,也可为弧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材料由光滑塑料制成空心圆管,硬度适中。
[000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材料由柔软的硅胶制成,比较柔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管或第二引流管的长度分别为8cm、12cm、16cm、20cm、24cm、28cm、32cm等不同规格,直径为1mm、2mm、3mm、4mm、5mm等不同规格,管壁厚度为0.01mm、0.02mm、0.03mm、0.04mm、0.05mm等不同规格,进一步的,丝线长度为10cm和15cm的规格。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可卡接闭合在一起。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呈凸型,第二卡扣呈凹型,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配合连接在一起。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带连接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有第二卡扣。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为一硅胶球,所述第二卡扣为与所述硅胶球相配合的硅胶卡套,所述硅胶卡套上侧设有容纳硅胶球插入的环形进口,所述硅胶卡套内部设有容纳硅胶球放置的放置球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呈锥台状。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内设有铁磁性材料,所述第二连接带内设有永磁铁,当第一卡扣插入第二卡扣内时,所述铁磁性材料在磁力作用下被永磁体吸引。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为弧形管,且第一引流管的半径小于第二引流管的半径。
[0019]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连接组件扣合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连接组件扣合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连接组件扣合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第一带连接有硅胶球套,所述第二带连接有硅胶卡球,所述硅胶球套与硅胶卡球相配合,方案细化,其中第一带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带,第二带连接相邻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带。
[0021]方案细化,第一带可连接有一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块,第二带可连接相邻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块。
[0022]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的引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软组织病灶部位的情况,分别做长1cm的多个微创切口,从一处微创切口,采用丝线牵拉微创环形引流装置,贯穿两处的皮肤软组织微创切口,拆除预留的丝线;S2: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闭合形成微创环形牛鼻子引流,完成微创环形引流装置的操作;S3:根据体位情况和软组织病灶面积的大小,放置多组微创环形引流装置,来满足引流治疗的需要;S4:在微创引流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互独立的滑动增加引流通畅性和保持较长的引流通畅的时间;S5:在微创引流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互的独立性,逐步减少微创环形引流装置的引流组数,也可以将引流管由两根减到一根,操作方便。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微创引流过程中出现软组织挤压闭塞引流通道,通过两根引流管之间的相互独立滑动,可以保持引流通畅的时间更长,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软组织损伤面积的大小情况增加环形牛鼻子引流组数,治疗效果更好。同时也避免了彻底开放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和治愈后遗留欠美观的瘢痕。在软组织病灶较小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门诊手术室里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该装置使微创环形引流操作更安全简单有效,可以长时间维持有效的引流,可满足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病情治疗需要,治疗结束后遗留的瘢痕十分美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连接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连接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连接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连接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第一引流管,2第二引流管,31第一连接块,32第一连接带,33第一卡扣,34铁磁性材料,41第二连接块,42第二连接带,43第二卡扣,421永磁铁,431环形进口,432放置球腔,44丝线,51第一带,52第二带,53硅胶卡球,54硅胶球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的另一端及第二引流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扣合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可拆卸式安装有丝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可卡接闭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呈凸型,第二卡扣呈凹型,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配合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带连接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有第二卡扣。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为一硅胶球,所述第二卡扣为与所述硅胶球相配合的硅胶卡套,所述硅胶卡套上侧设有容纳硅胶球插入的环形进口,所述硅胶卡套内部设有容纳硅胶球放置的放置球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环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内设有铁磁性材料,所述第二连接带内设有永磁铁,当第一卡扣插入第二卡扣内时,所述铁磁性材料在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杨淑野杜刚强张德刚姜建浩刘栋王兆林张德春张新军马明亮刘宏智宫智浩周楠贾龙王志刚张锴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