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550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涉及水稻病虫防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克氏原螯虾培养;S2、水质改良;S3、受试溶液制备;S4、正式试验;S5、数据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在规定条件下,以168h为试验周期,将克氏原螯虾暴露于一定浓度的受试物水溶液中,根据各处理组龙虾的生活力及成活率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有无差异。初步筛选出安全性较高的防控药剂。异。初步筛选出安全性较高的防控药剂。异。初步筛选出安全性较高的防控药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病虫防治
,具体是涉及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是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全国克氏原螯虾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浙江、四川、广西、山东、福建、河南等省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发展迅速。养殖模式主要有稻虾共育,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田套养以及虾蟹混养等。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最新统计,全国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80万km2,产量达120万t(但平均产量仅有100kg/667m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水稻病虫防治药剂会对小龙虾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若不施加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则会导致水稻减产。因此,为探明适合养龙虾水稻田的病虫防控药剂,为稻田养殖龙虾产业化发展,需要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预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克氏原螯虾培养:将试验用克氏原螯虾在淡水中使用饲料培育3d,培育期间挑出死亡虾;
[0007]S2、水质改良:将试验用水经过曝气处理24h,调整水体硬度为145

150mg/L,水体pH为7

8,得到改良后的试验用水;
[0008]S3、受试溶液制备:称取适量的受试药剂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的容量瓶中,得到的母液质量浓度为受试药剂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的100倍,再分别吸取1mL、4mL和10mL的母液加入到1L的步骤S2中得到的改良后的试验用水中,搅拌15

30min后得到受试药剂质量浓度为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1倍、4倍和10倍的受试溶液;
[0009]S4、正式试验:采用半静态法设置若干组试验组,每组试验组包括3组平行组,3组平行组分别为受试药剂质量浓度为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1倍、4倍和10倍的受试溶液,设置若干组混合试验组,混合试验组包括2组平行组,2组平行组分别为混合受试药剂质量浓度为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1倍、4倍的混合受试溶液,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用水为步骤S2中的试验用水,每个试验组、混合试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中均加入步骤S1中培育的7只克氏原螯虾,控制受试溶液温度为18

22℃,每隔48h换一次受试溶液,观察并记录试验开始后4h、8h、12h、24h、48h、72h、96h、120h和168h时克氏原螯虾的生活力及成活率的情况;
[0010]S5、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每个试验组的死亡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数据判定组间是否存在差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饲料中含有粗蛋白40

45%、粗脂肪7

8%、钠20

25%,余量为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培育3d后的克氏原螯虾的体重为11

15g,体长为5.8

6.2cm。选取发育正常的虾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受试药剂为8种:质量浓度为10%的多杀霉素悬浮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50g/亩;质量浓度为13%的井冈低聚糖悬浮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60g/亩;病毒浓度为200亿PIB/克的斜纹夜核型多角体病毒,推荐田间施用量为6g/亩;质量浓度为3%的超敏蛋白微粒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10g/亩;质量浓度为45%的三环嘧菌酯悬浮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50g/亩;质量浓度为57%的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6g/亩;质量浓度为70%的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8g/亩;质量浓度为36%的噻呋嘧菌酯悬浮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40g/亩。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试验组对应每组受试药剂共有8组,混合试验组为2组。用于区别不同受试药剂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一组混合试验组为:质量浓度为10%的多杀霉素悬浮剂、质量浓度为13%的井冈低聚糖悬浮剂、质量浓度为45%的三环嘧菌酯悬浮剂、质量浓度为57%的噻虫吡蚜酮,每种组分各占总体积的1/4,另一组混合试验组为:病毒浓度为200亿PIB/克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质量浓度为13%的井冈低聚糖、质量浓度为3%的超敏蛋白微粒剂、质量浓度为57%的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每种组分各占总体积的1/5。所用混合受试药剂为水稻种植常用混合药剂,有利于研究克氏原螯虾对多种混合药剂的耐药性。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每组平行组中设置有3个小组。避免出现实验误差。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正式试验所用的试验装置包括位于下部的2组混合试验容器和位于上方的4组单组分试验容器,2组所述混合试验容器顶部通过一组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中部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设有4组连接杆,相邻2组所述连接杆夹角为90
°
,每组连接杆末端均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单组份试验容器的固定环,单组份试验容器底部相对伸缩杆一侧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单组份试验容器底部设有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处设有出水口,挡水板末端设有拉板,挡水板内端设有第一磁片,滑槽内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片对接的第二磁片,挡水板底部设有第三磁片,连杆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三磁片对接的第四磁片,所述第四磁片外侧的连杆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口对接的通孔。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边缘设有圆弧形倒角,所述连接杆顶部设有输氧电源,连接杆和固定环均为中空设置用于容纳电源线,固定环内部设有若干输氧棒与输氧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拉板内侧设有红外传感器,拉板位置处的单组份试验容器外壁设有红外接收器,单组份试验容器的出水口处设有与所述红外接收器电性连接的电子流量计,所述电子流量计与位于拉板上方的单组份试验容器外壁设有的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混合试验容器顶部一侧设有开口。试验装置能够提高试验效率,方便快速完成混合药剂的混配,同时能够控制混配流量,提高混配精度,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实验结果准确度。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在规定条件下,以168h为试验周期,将克氏原螯虾暴露于一定浓度的受试物水溶液中,根据各处理组龙虾的生活力及成活率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有无差异。初步筛选出安全性较高的防控药剂。
[0021](2)本专利技术的试验装置能够提高试验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克氏原螯虾培养:将试验用克氏原螯虾在淡水中使用饲料培育3d,培育期间挑出死亡虾;S2、水质改良:将试验用水经过曝气处理24h,调整水体硬度为145

150mg/L,水体pH为7

8,得到改良后的试验用水;S3、受试溶液制备:称取适量的受试药剂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的容量瓶中,得到的母液质量浓度为受试药剂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的100倍,再分别吸取1mL、4mL和10mL的母液加入到1L的步骤S2中得到的改良后的试验用水中,搅拌15

30min后得到受试药剂质量浓度为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1倍、4倍和10倍的受试溶液;S4、正式试验:采用半静态法设置若干组试验组,每组试验组包括3组平行组,3组平行组分别为受试药剂质量浓度为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1倍、4倍和10倍的受试溶液,设置若干组混合试验组,混合试验组包括2组平行组,2组平行组分别为混合受试药剂质量浓度为推荐田间施用量质量浓度1倍、4倍的混合受试溶液,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用水为步骤S2中的试验用水,每个试验组、混合试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中均加入步骤S1中培育的7只克氏原螯虾,控制受试溶液温度为18

22℃,每隔48h换一次受试溶液,观察并记录试验开始后4h、8h、12h、24h、48h、72h、96h、120h和168h时克氏原螯虾的生活力及成活率的情况;S5、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每个试验组的死亡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数据判定组间是否存在差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饲料中含有粗蛋白40

45%、粗脂肪7

8%、钠20

25%,余量为碳水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培育3d后的克氏原螯虾的体重为11

15g,体长为5.8

6.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病虫防治药剂对甲壳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受试药剂为8种:质量浓度为10%的多杀霉素悬浮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50g/亩;质量浓度为13%的井冈低聚糖悬浮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60g/亩;病毒浓度为200亿PIB/克的斜纹夜核型多角体病毒,推荐田间施用量为6g/亩;质量浓度为3%的超敏蛋白微粒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10g/亩;质量浓度为45%的三环嘧菌酯悬浮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50g/亩;质量浓度为57%的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推荐田间施用量为6g/亩;质量浓度为70%的吡蚜呋虫胺水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伟田丰朱昱璇蔡小宇徐漫闫新利廖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