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件、灭弧系统及断路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5449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件,其包括排气件本体以及设置在排气件本体内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通道竖向段、通道过渡段、第二通道竖向段和通道横向段,第一通道竖向段和第二通道竖向段平行设置,通道过渡段连通第一通道竖向段和第二通道竖向段,第一通道竖向段的自由端为排气件进气口,通道横向段的一端与第二通道竖向段连通,另一端为排气件排气口;所述排气件,其结构简单,可用于构建独立的排弧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排气件的灭弧系统,能快速将断路器分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避免断路器壳体炸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灭弧系统的断路器,其分断性能好。其分断性能好。其分断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件、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件,一种包括所述排气件的灭弧系统以及一种包括所述灭弧系统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断路器分断指标不断提高,断路器的体积却日趋小型化,由于断路器内部空间的局限,导致断路器在分断过程中灭弧室内部的气压也越来越大,而断路器的排气结构无法将高压高温气体及时快速的排出断路器壳体,导致分断产生的气流经常使壳体炸裂,且灭弧室内部的气压增大也阻碍电弧进入灭弧室,使电弧持续消耗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严重制约断路器分断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常通过在断路器壳体上设计排气通道的方式,使高温、高压气体排出,但是势必会导致断路器壳体结构的复杂化,不利于断路器壳体的设计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排气件,其结构简单,可用于构建独立的排弧通道;提供一种包括所述排气件的灭弧系统,能快速将断路器分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避免断路器壳体炸裂;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灭弧系统的断路器,其分断性能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排气件,其包括排气件本体以及设置在排气件本体内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通道竖向段、通道过渡段、第二通道竖向段和通道横向段,第一通道竖向段和第二通道竖向段平行设置,通道过渡段连通第一通道竖向段和第二通道竖向段,第一通道竖向段的自由端为排气件进气口,通道横向段的一端与第二通道竖向段连通,另一端为排气件排气口。
[0006]优选的,所述通道横向段为U形结构。
[0007]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包括断路器壳体和灭弧室,断路器壳体包括第一安装腔,灭弧室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第一安装腔的侧壁上设有与灭弧室的出口相对的第一排气结构;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二排气结构,第二排气结构包括所述的排气件,排气件进气口与第一安装腔连通,排气件排气口与断路器壳体外部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与第一安装腔相邻设置的第二安装腔,排气件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排气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安装腔的侧壁上的第二排气窗,第二排气窗与排气件排气口对应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气件进气口与第一安装腔连通且与灭弧室对应配合,排气件排气口与第二排气窗对应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壳体包括依次配合的上盖、上基座和底座,第一安装腔形成在上盖和上基座之间,第二安装腔形成在上基座和底座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结构为第一排气窗,第一排气窗和第二排气窗内均设有零飞弧罩。
[0012]一种断路器,其包括所述的灭弧系统。
[0013]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的触头系统,触头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静触头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第二安装腔内,静触头与排气件并排设置且与其固定相连。
[0014]优选的,所述静触头包括静导电板和静触点,静导电板包括静导电板配合部,静触点设置在静导电板配合部上;所述静导电板配合部与排气件的入口相对且位于排气件和动触头之间,静导电板的其余部分与排气件并排设置且与其固定相连。
[0015]优选的,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排气件的入口处且与静触头电连的引弧结构;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闭合过程中,动触头先与引弧结构接触导通,然后与静触头闭合;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分断过程中,动触头先与静触头分开,然后与引弧结构分开。
[0016]优选的,所述引弧结构包括转动设置且与静触头电连的引弧件,引弧件与动触头接触配合。
[0017]本技术排气件,其结构简单,可用于构件独立的排弧通道,而且排气件的排气通道内存在多处弯折,有利于使电弧在排气通道内熄灭。
[0018]本技术的灭弧系统,其第一排气结构和第二排气结构能将第一安装腔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快速排出,也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中熄灭,提高断路器分断性能;而且所述排气件可拆卸安装在断路器壳体上,有利于简化断路器壳体的结构,降低断路器壳体的生产难度,排气件安装拆卸灵活、便于拆卸。
[0019]此外,所述静导电板配合部和引弧结构均位于排气件的入口处,有利于将断路器分断产生的电弧气体,尤其是引弧件和灭弧室之间的电弧气体,快速的通过排气件排出,将降低断路器的内部气压,提高断路器的灭弧和分断性能。
[0020]本技术断路器,其包括所述灭弧系统,分断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触头系统、灭弧室和排气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闭合状态;
[0023]图3是本技术触头系统、灭弧室和排气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分断状态;
[0024]图4是本技术排气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第一通道竖向段、通道过渡段和第二通道竖向段;
[0025]图5是本技术排气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通道横向段;
[0026]图6是本技术排气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第一通道竖向段、排气件固定凸起和排气件连接部;
[0027]图7是本技术排气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通道横向段和排气件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

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断路器、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和断路器的灭弧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断路器、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和断路器的灭弧系统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的触头系统和灭弧室3,触头系统包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动触头1转动设置,静触头2固定设置且与静触头1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本技术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与动触头驱动相连,驱动断路器合闸或分闸
[0030]本技术断路器优选为一种插入式塑壳断路器,其操作机构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接线端(包括进线接线端和出线接线端)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具体的,如图1所示方向,所述操作机构(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上端,接线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下端。
[0031]本技术断路器的一个重要改进点在于: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引弧结构4,引弧结构4包括转动设置且与静触头2电连接的引弧件40,引弧件4位于静触头2和灭弧室3之间,动触头1包括动导电臂1

0以及设置在动导电臂1

0上的动触点1

1,静触头2包括静导电板2

0以及设置在静导电板2

0上的静触点2

1;所述动触头1和静触头2闭合过程中,动导电臂1

0先与引弧件40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件,其包括排气件本体以及设置在排气件本体内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通道竖向段(5

0)、通道过渡段(5

1)、第二通道竖向段(5

2)和通道横向段(5

3),第一通道竖向段(5

0)和第二通道竖向段(5

2)平行设置,通道过渡段(5

1)连通第一通道竖向段(5

0)和第二通道竖向段(5

2),第一通道竖向段(5

0)的自由端为排气件进气口,通道横向段(5

3)的一端与第二通道竖向段(5

2)连通,另一端为排气件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横向段(5

3)为U形结构。3.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包括断路器壳体和灭弧室(3),断路器壳体包括第一安装腔(11

0),灭弧室(3)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1

0)内,第一安装腔(11

0)的侧壁上设有与灭弧室(3)的出口相对的第一排气结构(10

0);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二排气结构,第二排气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件(5),排气件进气口与第一安装腔(11

0)连通,排气件排气口与断路器壳体外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与第一安装腔(11

0)相邻设置的第二安装腔(11

1),排气件(5)设置在第二安装腔(11

1)内;所述第二排气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安装腔(11

1)的侧壁上的第二排气窗(10

1),第二排气窗(10

1)与排气件排气口对应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件进气口与第一安装腔(11

0)连通且与灭弧室(3)对应配合,排气件排气口与第二排气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以亮吴昊沈维佳李凌飞杨华庆张莹袁亚高少武徐永富韦尚靖曹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