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306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刷装置,本电刷装置设有包括电刷和保持该电刷的吊架在内的电刷组件以及使电刷与电源相接的导电片,电刷由并列于吊架两侧的二个碳刷组成,导电片由多数薄板叠层的一个导电片组成并同时与二个碳刷连接。因此,吊架与支架的数目减少,在相同的面积中可配置更多的碳刷,由于导电片截面积大,不仅可增加流经碳刷的电流量,而且在碳刷之间的电流不平衡也少,因此,可提高碳刷的寿命。(*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刷装置,特别是在象铜箔制造装置和镀锌钢板连续制造装置的集流环那样,要求容许电流大的装置上所用电刷装置。所述电刷装置使用于例如在以旋转滚筒作为阴极进行镀铜,然后将镀铜层剥离下来用以制造铜箔的装置上对旋转滚筒进行通电的集流环;在镀锌钢板制造装置上对边与钢板接触边旋转,使电流通向钢板的辊子进行通电的集流环;在复合钢板的轧钢装置上在对轧辊电加热时,对轧辊进行通电的集流环。电刷装置本身象例如日本国实用新案公告号为58-45497号公报上所记载那样,它具有包括碳刷和保持碳刷的吊架在内的电刷组件、支持电刷组件的支架以及将电刷连接到电源上的导线,在支架上的平行吊架机构使电刷经常笔直地压在集流环上,同时,使平行吊架机构和电刷组件的连结简单地错开,可简单地进行碳刷的检修和更换。在这样的电刷装置中将多数集流环组合起来使用,但是,电刷装置,必须相互留有空隙地配置,因此,导致集流环大型化。并且,各个电刷装置的电刷分别独立地通过绞线构成的导线连接到电源上,因此,当所流过的电流变大时,由于各个绞线的电阻差,仅在某些特定的电刷有大量电流经过,不仅使这些电刷烧损,而且其余的电刷陆续也将在短时间内全部烧损。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集流环结构紧凑,而且可靠性高的电刷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提供的电刷装置具有包括电刷和保持电刷的吊架在内的电刷组件、支持电刷组件并且使在其上直线运动的支架以及将电刷连接到电源的导电片,电刷由并列在吊架两侧的二个碳刷组成,导电片由多数薄板叠层成一个导电板构成并且同时连接到所有的碳刷上。本技术具有良好效果。本技术电刷装置,由于使二个碳刷并排于吊架两侧,因此,例如当在集流环上组装多数电刷装置时,吊架和支架的数目可减少,与历来的电刷装置相比较时,在同样面积中可配置更多的碳刷。并且,导电片由薄板叠层物形成,并与所有的碳刷接触,与历来由绞线组成的导线相比时,由于断面积大,所以容许电流增大,被切断的事故最少,不仅耐蚀性提高,而且碳刷之间的电流不平衡也减少,碳刷的烧损也减少。在本技术装置中,在各碳刷的滑动面上也可具有多数凹坑(recesses),因此,接触面由于凹坑而减小,对集流环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加大,其顶端在安装后的短时间内被破坏,与对接部件磨合良好并且稳定地接触,再配合以一片导电片对所有碳刷供电这个措施,因此,碳刷的寿命可加长。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刷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斜视图;附图2是附图1所示电刷装置的侧视图;附图3是沿附图2A-A线的截面图;附图4是沿附图2B-B线的截面图;附图5示出将本电刷装置组合于钢箔制造装置的构成例图;附图6是在铜箔制造装置一侧的集流环截面图;附图7是沿附图6的C-C线的截面图;附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刷组件侧面图;附图9是附图8所示电刷组件的正面图。附图1到7示出本技术电刷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正如附图1到4所示那样,本电刷装置具有由二个碳刷和保持碳刷的吊架组成的电刷组件10以及支持电刷组件10并且使在电刷组件10的碳刷上作直线运动的支架30。电刷组件10具有二个碳刷11、吊架12和导电片13。各碳刷11如附图3和4所示那样,具有近于长方体的形态,因此,使各以其一个侧面相对,相邻并列。在各个碳刷11的侧面14和与此侧面14的相对侧15上形成台阶(step),在与此二个侧面14、15直交的二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16形成平面,在另一侧面17上也形成台阶。在各碳刷上设有贯通侧面14、15的孔18,所设孔19从侧面17直交于孔18。并且,在各碳刷11下面设有多数的凹坑21。这些凹坑21是由其截面为三角形的直线沟所形成。这些作为直线沟的多数凹坑21平行设于碳刷11的下面,以便横贯在碳刷上的侧面16和17,在沟与沟之间形成具有大致平台形截面的凸出齿。吊架12具有细长板状形态的本体。在本体上端附近设有孔22,在下端附近设有销23。销23从吊架12的本体两侧面突出,与本体形成一体,销23的端部设有环状沟,在其周面上设有间隔,该间隔对应于碳刷11的孔18的间隔,还设有螺孔23A。将销从碳刷11的孔18插入,将此吊架配置于由碳刷11侧面14上的台阶所形成的空间内。导电片13具有的宽度对应于二个碳刷11的加合宽度,由薄铜板和铜箔多张叠层而成,在其两端设有螺栓孔。将导电片安装于碳刷上时,使其一端与碳刷11的侧面17接触,将螺栓24连用垫片25一起插入碳刷11的孔19内,在销23的螺栓孔内拧入。支架30如附图1和2所示那样,具有本体31和连接件32、33。所述支架本体31由底座34和柱35组成。底座34由具有浅槽的沟通形截面的部件形成。中央壁36比在其两侧的侧壁37还高,柱35由具有大致山形的部件所构成。在中央壁36的上部设有销41,在两个侧面壁37上设有同轴的销42,各销41、42与柱35一体形成,同时,在其两端设有环状沟。此柱35以其底面壁38嵌合于底座34中,以螺钉43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连接件32由载面呈约反U字形的部件构成,在两侧壁下部设有缺口44和缺口45。缺口44由宽的长槽形成,其宽度与在本体31的侧壁37上的销42的环状沟相关,缺口45约呈半圆形,其直径与吊架12上的销23的环状沟相关。缺口44嵌合于在本体31的两侧壁上的销42上,此连接件32嵌合于本体31的外侧。另一吊架33,具有细长板状形态,在其两端设有孔。其中一个孔具有与吊架12的孔22相对应的直径;另一个孔具有嵌合于销41上的直径,该销41在本体31的柱35上的中央壁36上。连接件33最好使其一端从连接件32突出,并配置于连接件32的内部,在位于连接件32内部的该连接件33另一端的孔内以销41嵌入,同时利用垫圈46阻止销的脱出。螺旋弹簧47的一端搭在连接件33上壁的孔32A上,另一端则搭在架于中央壁36和侧面壁37的销48上,该中央壁36位于本体31的柱35上。本电刷组件使销23的环形沟嵌入连接件32的缺口45中,使吊架12的孔22通过销49连结在连接件33上的从连接件32突出端部的孔上,销49的中心和销41中心的连接线与销23的中心和销42的中心连接直线相互平行,销49的中心和销2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销41的中心和销4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连接件32、33形成等长平行连接,碳刷通过此连接件32、33仅作直线运动。本电刷装置可组装于例如附图5所示铜箔制造装置的集流环上。该铜箔制造装置具有感电解液51的电解液槽52、可旋转的滚筒53和集流环55。在电解液槽52中组装有阳极板54、滚筒52以使其周面一部分浸入的方式配置于电解液51中。集流环55具有转子56以及与该转子相对配置的定子57。附图6详细示出在滚筒53一侧的集流环55、转子56嵌合并固定于从滚筒53延长出来的轴59上,滚筒53和轴59一起被保持在处于本装置框架68上的轴承内。定子57固定于框架68上。水套58配置并固定于定子57面向或背向转子56的面上。滚筒53通过驱动机构旋转,该驱动机构连接在轴59上的贯通定子57的端部59A上。在附图6中,本技术的电刷装置整体以新标号60表示,以数个电刷装置为一组构成一个组合单元后配置于转子56和定子57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刷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包括电刷和保持电刷的吊架在内的电刷组件、支持电刷组件并使在其上进行直线运动的支架以及使电刷与电源连接的导电片,电刷由并列于吊架两侧的二个碳刷组成,导电片由多数薄板叠层的一片导电片组成并同时与二个碳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原泰生
申请(专利权)人:帝国碳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