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493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旋转盘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块,旋转块的表面套设有调节壳,调节壳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第一电机、旋转盘、旋转块、调节壳、移动块、移动壳、固定架、第一限位伸缩套管、第一弹簧、第二限位伸缩套管、第二弹簧、混料箱、第二电机、第一旋转杆、搅拌杆、调节盒、第三电机、第二旋转杆、凸轮、调节块、限位盒、第三弹簧和挡块,解决了现有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该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具备实用性高的优点。具备实用性高的优点。具备实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硅碳负极材料生产
,具体为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极指电源中电位较低的一端,在原电池中,是指起氧化作用的电极,目前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中需要使用到混料装置,而传统的混料装置实用性较低,大多只是通过搅拌或者晃动混料箱,晃动方式也较为单一,这就容易导致材料混合不均匀,降低了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的实用性,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具备实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表面套设有调节壳,所述调节壳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贯穿至底座的顶部,两个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壳,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两个固定架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伸缩套管,所述第一限位伸缩套管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限位伸缩套管远离固定架的一侧与移动壳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伸缩套管,所述第二限位伸缩套管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二限位伸缩套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顶部贯穿至移动壳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底部贯穿至混料箱的内腔,所述第一旋转杆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移动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盒,所述调节盒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前端贯穿至调节盒内腔的前侧并套设有凸轮,所述凸轮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块,两个调节块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至移动壳的内腔并与混料箱固定连接,两个调节盒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盒,所述限位盒的内腔设置有第三弹簧,两个第三弹簧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两个挡块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至调节盒的内腔。
[0005]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两个第四弹簧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移动壳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开口,两个调节盒相对的一侧和移动壳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开口。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表面套设有防护罩,且防护罩的底部与混料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混料箱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料管,所述混料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
[0009]优选的,所述混料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料块,且导料块的形状为三角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第一电机、旋转盘、旋转块、调节壳、移动块、移动壳、固定架、第一限位伸缩套管、第一弹簧、第二限位伸缩套管、第二弹簧、混料箱、第二电机、第一旋转杆、搅拌杆、调节盒、第三电机、第二旋转杆、凸轮、调节块、限位盒、第三弹簧和挡块,解决了现有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该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具备实用性高的优点。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伸缩套管和第二限位伸缩套管,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四弹簧和第五弹簧,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设置挡块,能够起到支撑调节块的作用,通过设置防护罩,能够起到保护第二电机的作用,通过设置进料管和排料管,能够方便进料和排料,通过设置导料块,能够起到导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调节盒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底座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0016]图中:1、底座;2、第一电机;3、旋转盘;4、旋转块;5、调节壳;6、移动块;7、移动壳;8、固定架;9、第一限位伸缩套管;10、第一弹簧;11、第二限位伸缩套管;12、第二弹簧;13、混料箱;14、第二电机;15、第一旋转杆;16、搅拌杆;17、调节盒;18、第三电机;19、第二旋转杆;20、凸轮;21、调节块;22、限位盒;23、第三弹簧;24、挡块;25、第四弹簧;26、缓冲板;27、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盘3,旋转盘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块4,旋转块4的表面套设有调节壳5,调节壳5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的顶部贯穿至底座1的顶部,两个移动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壳7,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两个固定架8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伸缩套管9,第一限位伸缩套管9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0,第一限位伸缩套管9远离固定架8的一侧与移动壳7固定连接,移动壳7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伸缩套管11,第二限位伸缩套管11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12,两个第二限位伸缩套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箱13,混料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顶部贯穿至移动壳7的顶部,
第二电机14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15,第一旋转杆15的底部贯穿至混料箱13的内腔,第一旋转杆15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6,移动壳7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盒17,调节盒17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8,第三电机18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9,第二旋转杆19的前端贯穿至调节盒17内腔的前侧并套设有凸轮20,凸轮20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块21,两个调节块21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至移动壳7的内腔并与混料箱13固定连接,两个调节盒17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盒22,限位盒22的内腔设置有第三弹簧23,两个第三弹簧2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24,两个挡块24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至调节盒17的内腔,底座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5,两个第四弹簧2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26,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移动壳7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开口,两个调节盒17相对的一侧和移动壳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开口,第二电机14的表面套设有防护罩,且防护罩的底部与混料箱13固定连接,调节块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27,混料箱13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用混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盘(3),所述旋转盘(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块(4),所述旋转块(4)的表面套设有调节壳(5),所述调节壳(5)的两侧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的顶部贯穿至底座(1)的顶部,两个移动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壳(7),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两个固定架(8)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伸缩套管(9),所述第一限位伸缩套管(9)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限位伸缩套管(9)远离固定架(8)的一侧与移动壳(7)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壳(7)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伸缩套管(11),所述第二限位伸缩套管(11)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12),两个第二限位伸缩套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料箱(13),所述混料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的顶部贯穿至移动壳(7)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14)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15),所述第一旋转杆(15)的底部贯穿至混料箱(13)的内腔,所述第一旋转杆(15)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6),所述移动壳(7)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盒(17),所述调节盒(17)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8),所述第三电机(18)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9),所述第二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广宏吕国良石劲松陈庚李雷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湠奥石墨烯深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