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487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底板、夹板、侧板、固定框、钢片定位梁及钢片,夹板两两成组相对布置在底板的上方,夹板的内侧均开设有竖直的卡槽,卡槽的槽深由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侧板两两成组且位于在成组的夹板之间,成组的夹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螺杆,侧板的两端分别适配卡接在卡槽内,侧板的底部与底板抵接;固定框卡接在侧板的顶部,固定框的两端均开设有槽孔,槽孔内连接调节螺栓;钢片定位梁的两端边缘开设通孔,调节螺栓连接在通孔内,钢片定位梁上开设钢片定位缝,钢片定位缝的两端与通孔连通;钢片适配卡接在钢片定位缝内且其底部与底板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浇筑成型方便。浇筑成型方便。浇筑成型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类岩石试样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体广泛存在于工程地质条件中,包括接触带复合岩体、层状岩体、煤

岩复合体、复合充填结构体等,其稳定性影响着相关工程的安全性。复合结构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相关研究者的重点之一,一般通过室内试验来探究。但是,由于钻取的复合岩体原样难以保证均匀性,导致可重复性较低,并且钻取过程中容易对原样产生损伤,因此大多数复合岩体都采用室内浇筑的类岩石试样。类岩石试样具有可重复性高和力学性质稳定等优点。
[0003]目前复合试样浇筑模具和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
[0004]制作层状类岩石材料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先浇筑较大的试样,然后钻取试样的方法,浇筑量大,耗时费力,如果要改变层状岩体的内部结构就需要重新设计浇筑过程,并且钻取过程中易对复合结构体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0005]在制作特定倾角的复合试样过程中,浇筑模具结构复杂,浇筑过程繁琐,不能精准调节复合结构体的接触面个数、位置和倾角,灵活性较差。
[0006]模具整体密封性较差,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模具侧壁会发生跳动,导致浆料的渗漏。
[0007]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密封性良好,能精准控制和改变复合试样结构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浇筑过程简单,拆装方便。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其包括:
[0010]底板;
[0011]夹板,所述夹板两两成组相对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夹板的内侧均开设有竖直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槽深由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
[0012]侧板,所述侧板两两成组且位于在成组的所述夹板之间,成组的所述夹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螺杆,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适配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抵接;
[0013]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卡接在所述侧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框的两端均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内连接调节螺栓;
[0014]钢片定位梁,所述钢片定位梁的两端边缘开设通孔,所述调节螺栓连接在所述通
孔内,所述钢片定位梁上开设钢片定位缝,所述钢片定位缝的两端与所述通孔连通;
[0015]钢片,所述钢片适配卡接在所述钢片定位缝内且其底部与所述底板抵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夹板及侧板配合连接在底板上,固定框固定卡接在侧板顶部的外侧,钢片定位梁通过调节螺栓连接固定框,钢片定位梁可以调整连接位置,钢片适配卡接在钢片定位缝中,对应的,钢片可以随着钢片定位梁调整安装位置,形成多个浇筑空腔,预先准备的类岩石砂浆浇筑到空腔内,模拟形成类岩石,浇筑简单,成型方便,容易拆卸,且容易调节控制浇筑位置。
[0017]优选的,所述底板上且靠近其两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螺杆水平位于在所述固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杆上对应所述固定孔的上方竖直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及固定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蝶形螺母。
[0018]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卡接在所述侧板的顶部外侧。
[0019]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两端且对应所述夹板的上方设有刻度标识线。
[0020]优选的,所述钢片定位梁及钢片为多个,所述钢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板的内侧壁抵接。
[0021]优选的,所述夹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螺杆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径,所述第一螺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蝶形螺母。
[0022]优选的,所述侧板为梯形状,其的顶部长度尺寸小于其的底部长度尺寸,所述侧板的两端适配抵接在所述卡槽的槽底,成组的所述夹板相对平行。
[002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一:模具装配,将成组的夹板连接在底板上,成组的夹板之间卡接有侧板,侧板的两端适配卡接在卡槽内,且通过第一螺杆将成组的夹板固定夹紧;固定侧板及夹板在底板上的位置;夹板及侧板配合底板形成有顶部开口的浇筑空腔;
[0025]步骤二:接触面控制组件的装配,将钢片定位梁置于在固定框的顶部,通过调节螺栓固定钢片定位梁的位置,将钢片适配插入到钢片定位缝中,使其的两端与夹板侧壁抵接,底部与底板抵接,将浇筑空腔分隔成待浇筑的多个空腔;
[0026]步骤三:复合试样的浇筑,调配好多种类岩石砂浆,按照预定要求将不同的类岩石砂浆浇筑到多个空腔内,当浇筑到与夹板平齐时,停止浇筑,使用振动台振动90秒后慢慢取出钢片,取下固定框及钢片定位梁,用刮刀刮平浇筑料表面;
[0027]步骤四:脱模成样,静置24小时后脱模,将夹板拆开,将复合试样放入养护箱,养护28天后制得复合试样。
[0028]优选的,在步骤一中,底板上且靠近其两端开设有固定孔,第一螺杆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及固定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蝶形螺母,通过第二螺杆将夹板固定在底板上。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固定框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钢片定位梁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钢片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底板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夹板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侧板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0037]图9为使用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的浇筑成品示意图。
[0038]1底板、2夹板、3卡槽、4侧板、5第一螺杆、6固定框、7槽孔、8调节螺栓、9钢片定位梁、10通孔、11钢片定位缝、12钢片、13固定孔、14凸块、15刻度标识线、16连接孔、17第一蝶形螺母、18第二螺杆、19第二蝶形螺母、20类岩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参阅本专利技术附图1至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其包括:底板1,夹板2,夹板2两两成组相对布置在底板1的上方,夹板2的内侧均开设有竖直的卡槽3,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夹板(2),所述夹板(2)两两成组相对布置在所述底板(1)的上方,所述夹板(2)的内侧均开设有竖直的卡槽(3),所述卡槽(3)的槽深由顶部至底部逐渐增大;侧板(4),所述侧板(4)两两成组且位于在成组的所述夹板(2)之间,成组的所述夹板(2)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螺杆(5),所述侧板(4)的两端分别适配卡接在所述卡槽(3)内,所述侧板(4)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抵接;固定框(6),所述固定框(6)卡接在所述侧板(4)的顶部,所述固定框(6)的两端均开设有槽孔(7),所述槽孔(7)内连接调节螺栓(8);钢片定位梁(9),所述钢片定位梁(9)的两端边缘开设通孔(10),所述调节螺栓(8)连接在所述通孔(10)内,所述钢片定位梁(9)上开设钢片定位缝(11),所述钢片定位缝(11)的两端与所述通孔(10)连通;钢片(12),所述钢片(12)适配卡接在所述钢片定位缝(11)内且其底部与所述底板(1)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且靠近其两端开设有固定孔(13),所述第一螺杆(5)水平位于在所述固定孔(13)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杆(5)上对应所述固定孔(13)的上方竖直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及固定孔内穿设有第二螺杆(18),所述第二螺杆(18)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蝶形螺母(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6)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4),所述凸块(14)卡接在所述侧板(4)的顶部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6)的两端且对应所述夹板(2)的上方设有刻度标识线(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浇筑复合试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定位梁(9)及钢片(12)为多个,所述钢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虎杨帆胡南燕元宙昊王为琪贺耀华周俊宝邓兴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