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69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上遮蔽壳体、一下遮蔽壳体、一绝缘壳体及若干金属端子。该上遮蔽壳体及下遮蔽壳体对应卡合形成一内空的腔体,该绝缘壳体装设在该腔体内,而这些金属端子则插设在该绝缘壳体内。该上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该下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形状或者大小不同,该绝缘壳体的上表面对应于该第一开口突设一第一凸块,其下表面对应于该第二开口突设一第二凸块。该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仅可一一对应容纳在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从而使得该上遮蔽壳体及该下遮蔽壳体也只能一一对应装设到该绝缘壳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这种电连接器能防止在组装两个遮蔽壳体到绝缘壳体时发生混淆。(*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能够准确组装而不致发生错误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一上遮蔽壳体、一下遮蔽壳体、一绝缘壳体及若干金属端子。该上遮蔽壳体及下遮蔽壳体对应卡合形成一内空的腔体,该绝缘壳体装设在该腔体内,而这些金属端子则插设在该绝缘壳体内。该两金属遮蔽壳体的形状较为相近,在组装时很容易将两金属遮蔽壳体的上下位置对调,修正时需拆卸后重新装配,费工费时。而如中国专利第01237232.3号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绝缘本体的设定盖的上表面具有设定的沟槽,该沟槽配合铁壳内面上的嵌接片及定向凸点,具有导引作用,让绝缘本体能便捷的由铁壳前端的插接口植入,并能确立正确的组接方向性。然而,这种防止误装的结构只能应用在上述的采用一侧植入组装的单片铁壳结构的电连接器,而不能应用在一般的上下卡接组装的两片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因此,需要另外设计一种新的防止在组装两个遮蔽壳体到绝缘壳体时发生混淆误装的结构。专利技术创造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防止在组装两个遮蔽壳体到绝缘壳体时发生混淆,准确组装而不致发生错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上遮蔽壳体、一下遮蔽壳体、一绝缘壳体及若干金属端子,该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对应卡接形成一内空的腔体,该绝缘壳体装设在该腔体内,而这些金属端子则插设在该绝缘壳体内,该上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长方形的第一开口,该下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圆形的第二开口,该绝缘壳体的上表面对应该第一开口突设一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的第一凸块,其相对的下表面对应该第二开口突设一同样大小的圆形的第二凸块,该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仅可一一对应容纳在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从而使得该上遮蔽壳体及该下遮蔽壳体也只能一一对应装设到该绝缘壳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绝缘壳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形状或大小不同的凸块,并对应与上下遮蔽壳体上对应的开口相配合,所以很容易定位和识别,不会在组装时混淆发生误装,提高了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与另一对应插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用于外部SATA(串行异步通信终端适配器)接口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一上遮蔽壳体1、一下遮蔽壳体2、一绝缘壳体3,一助焊壳体4及若干金属端子5。该上遮蔽壳体1及下遮蔽壳体2都呈]字形,其主要包括一本体10及由该本体10两侧垂直弯折延伸出的两侧壁11。该上遮蔽壳体1的本体10中央开设有一长方形的第一开口12,其前端向前延伸出一卡爪14;该上遮蔽壳体1的两侧壁11上各开设有一卡孔15,该两侧壁11的后端还分别垂直弯折延伸出一档片16。该下遮蔽壳体2的本体10中央开设有一圆形的第二开口20,其前端亦向前突伸出一卡爪14,而其另一端则设有一呈中空环形的缆线夹22;该下遮蔽壳体1的两侧壁11上各向外弯折突伸出一卡固片24。该下遮蔽壳体1的两卡固片24可以对应与该上遮蔽壳体1的两卡孔15相卡合,从而在该上遮蔽壳体1与该下遮蔽壳体2之间组合形成一内空的腔体(图未标出)。该绝缘壳体3装设在该上遮蔽壳体1和下遮蔽壳体2卡接组合所形成的腔体内。该绝缘壳体3的上表面对应于该上遮蔽壳体1的第一开口12突设有一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的第一凸块30,其下表面对应于该下遮蔽壳体2的第二开口20突设有一同样大小的圆形的第二凸块32。该上遮蔽壳体1与下遮蔽壳体2卡合连接时,该第一凸块30及第二凸块32仅可对应一一容纳在该第一开口12及第二开口20内。该绝缘壳体3的中部设有若干用于收容金属端子5的收容槽34,其两侧下方各向外突设有一挡止块36,该挡止块36可与一与该电连接器相应的插座6上相应的挡止槽(图未示)相配合,防止该电连接器错误装配到该插座6。制造该电连接器时首先将这些金属端子5插设在该绝缘壳体3内,使这些金属端子5的前端插设装置在该绝缘壳体3的收容槽34内,然后再将该助焊壳体4装设在该绝缘壳体3的后端,使这些金属端子5的末端对应装设在该助焊壳体4的对应的通槽42内,再与相应的导线(图未示)焊接在一起;然后再将该上遮蔽壳体1和下遮蔽壳体2对应装设到该绝缘壳体3的上下表面,如果在组装过程中不慎将上下遮蔽壳体互换了装配位置,则会由于第一凸块30及第二凸块32无法对应容纳在该第二开口20及第一开口12内,导致卡固片24无法与卡孔15相卡合,使得上遮蔽壳体1和下遮蔽壳体2无法卡接在一起,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在组装两遮蔽壳体到绝缘壳体3时发生混淆;最后再在该电连接器外部注塑包覆一层起绝缘保护作用的塑胶外壳7。本技术电连接器只要两遮蔽壳体上的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20形状或者大小不同,并在该绝缘壳体3对应突设一对应的第一凸块30及第二凸块32,即可实现防止在组装两遮蔽壳体到绝缘壳体3时发生混淆。其中只需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形状和大小有一定不同即可,例如该第一开口是一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及五边形等),而该第二开口是一圆形,而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也依照两开口的形状和大小而相应改变。另外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也可以达到防止发生混淆误装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遮蔽壳体、一第二遮蔽壳体、一绝缘壳体及若干金属端子,该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对应卡接形成一内空的腔体,该绝缘壳体装设在该腔体内,而这些金属端子则插设在该绝缘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二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绝缘壳体的第一表面对应该第一开口突设一第一凸块,其相对的第二表面对应该第二开口突设一第二凸块,其中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形状或者大小是不同的,使得该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仅可一一对应容纳在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从而使得该第一遮蔽壳体及该第二遮蔽壳体也只能一一对应装设到该绝缘壳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是一多边形,该第二开口是一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块是与第一开口的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多边形,第二凸块是与第二开口的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的形状相同,仅其大小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壳体及第二遮蔽壳体主要包括一本体及由该本体两侧弯折延伸出的两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是分别开设在该两遮蔽壳体的本体中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壳体的两侧壁上各开设有一卡孔,而该第二遮蔽壳体的两侧壁上各向外弯折突伸出一卡固片,其中该卡固片可以与该卡孔相配合从而将该两遮蔽壳体卡接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两遮蔽壳体本体的一端同向延伸出一卡爪,该第二遮蔽壳体本体的另一端还设有一缆线夹。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壳体两侧壁的一端还分别垂直弯折延伸出一档片。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装设在该绝缘壳体一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遮蔽壳体、一第二遮蔽壳体、一绝缘壳体及若干金属端子,该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对应卡接形成一内空的腔体,该绝缘壳体装设在该腔体内,而这些金属端子则插设在该绝缘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二遮蔽壳体上开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绝缘壳体的第一表面对应该第一开口突设一第一凸块,其相对的第二表面对应该第二开口突设一第二凸块,其中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形状或者大小是不同的,使得该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仅可一一对应容纳在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从而使得该第一遮蔽壳体及该第二遮蔽壳体也只能一一对应装设到该绝缘壳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