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16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探针的改进结构,其主要由一针体、轴体及弹性体所组成,其中该针体的前端为一抵持端,在抵持端的后端与轴体的前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导件,其轴杆的后端则延伸设有一压合端,而针体与轴体间则套设有弹性体于导件的外侧,通过弹性体的设置及轴杆与容置孔的相互配合,使得针体及轴体可相互配合作动,而可达到量测电子组件或主机板的插槽或中央处理器,通过抵持端的后端与轴体的前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导件,使弹性体不会因扭曲而产生阻力,可大幅提升量测的精密度,减少组件的损害,更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针的改进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通过针体、轴体及弹性体的相互配合作动,使弹性体不会因扭曲而产生阻力,可大幅提升量测的精密度,并减少组件的损害,更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探针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探针主要是应用于测试各种完成后的电子组件及电路板,其是将探针设置于测试治具上并与电子组件或电路板接触,使其在使用时,通过探针将测试的结果经导线回传至计算机,以确认所测量的物品是否有不良的地方,习用探针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的是习用探针结构的立体分解及组合示意图;其主要包含有一管体10、针体11、轴体12及弹性体13,其中该管体10为一空心体,并于管体10的一端容置设有一针体11,管体10的另一端则容置设有一轴体12,该针体11与轴体12间并连接设有一弹性体13,其中该弹性体13也容置在管体10中,其中该管体10的两端外缘是向管内渐缩压合,使其形成一抵持端101,通过该抵持端101使其得以将针体11及轴体12稳固连结于管体10内;请参阅图3A、3B,所示为习用探针的实施作动示意图,使用者可将该探针置于量测的治具中,以量测电子组件或主机板等相关物品,此时,该针体11及轴体12分别抵持于量测物的两端,同时像管体10内紧缩,进而压缩管体10内的弹性体13,通过弹性体13的抵持,使得针体11及轴体12可紧密贴合于待测物上,以提高其量测的准确度;虽然上述的结构可达到使用者欲量测的需求,然而,其探针于制作时,需将管体10两端外缘向内压合,大幅增加其制作难度,同时亦相对增加其制作成本,甚为不便,使其无法快速且有效量产,更无法提高其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探针的改进结构,其是通过针体、轴体及弹性体的相互配合作动,使弹性体不会因扭曲而产生阻力,可大幅提升量测的精密度,并减少组件的损害,更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探针改进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的探针的改进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探针的改进结构,其主要由一针体、轴体及弹性体所组成,其中该针体的前端为一抵持端,以有效抵持受测组件,抵持端的后端则延伸设有一管体,该管体内则设有一容置孔,其中该管体及抵持端间是呈阶梯状设置,使其间形成一抵持面;该轴体的前端为一轴杆,轴杆的后端则延伸设有一压合端,该压合端上则设有一压合孔,以提供待测组件的压合量测,且压合端与轴杆间也为阶梯状设置,使其间形成另一抵持面,该轴杆是插设并容置于针体的容置孔中,并在其外缘连接套设一弹性体,该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针体及轴体的抵持面相相互抵持,使其得以通过弹性体的设置及轴杆与容置孔的相互配合,致使针体及轴体可相互配合作动,使其达到量测电子组件或主机板的用途,且其结构简单相对于制造上更显容易,除可大幅降低其制造时间外,更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下面就本技术的其它目的与详细的构造,将由以下详细说明而使之更明确,同时参阅附图,可使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进一步地揭示明了。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探针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习用探针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A及3B为习用探针的实施作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探针的改进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探针的改进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A及6B为本技术探针的改进结构的实施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探针的改进结构的立体实施示意图;以及图8为本技术探针的改进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剖示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管体;101抵持端;11针体;12轴体;13弹性体;2针体;21抵持端;22导件;221容置孔;23抵持面;3轴体;31导件;32压合端;321压合孔;33抵持面;4弹性体;5中央处理器;6主机板;7转接座;8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探针的改进结构的立体分解及组合示意图,其主要由一针体2、轴体3及弹性体4所组成,其中该针体2的前端为一抵持端21,该抵持端21是略呈一笔尖状,以有效抵持受测组件,其抵持端21的后端得延伸设有一导件22,该导件22为管体或轴杆,其管体内则设有一容置孔221,其中该导件22及抵持端21间是呈阶梯状设置,使其间形成一抵持面23;该轴体3前端的导件31得为一轴杆或管体并与导件22相配合,导件31的后端则延伸设有一压合端32,该压合端32上则设有一压合孔321,以提供待测组件的压合量测,且压合端32与导件31间亦为阶梯状设置,使其间形成另一抵持面33,该导件31是与针体2的导件22相互套合,并于其外缘连接套设一弹性体4,其中该弹性体4可为弹簧,且该弹性体4的两端是分别与针体2及轴体3的抵持面23,33相互抵持,使其得以通过弹性体4的设置及导件31与导件22的相互容置配合,致使针2体及轴体3可相互配合作动。请参阅图6A、6B及图7,所示的是本技术探针的改进结构的实施作动示意图,当使用者欲量测中央处理器5与主机板6间的针脚时,可将本技术置放于中央处理器5与主机板6间的转接座7上,此时,针体则插设并抵持于主机板6上,中央处理器5的针脚则插设于轴体3的压合孔321上,因轴体3受到中央处理器5的压力,进而抵持弹性体4使其产生一弹力,使得针体2及轴体3受到此弹力的影响,紧密贴合于中央处理器5及主机板6上,使其可大幅提高其量测精确度,且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除可大幅降低其制造时间外,更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再者,请参阅图8。所示的是本技术探针的改进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是在针体2、轴体3及弹性体4的外侧套有保护套8,以防止针体2、轴体3及弹性体4的受污染,或与外物接触,以增进量测的精密度,并便于存取或更换。本技术所提供的探针的改进结构,与其它习用物品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1.本技术的弹性体是套设于针体的外缘,使其更易于生产制造。2.本技术的轴体是设有一轴杆,使其得以插设于容置孔中,更可大幅稳定弹性体的作动,可避免弹性体因受到挤压而偏移。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而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所请求保护的专利范围中。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能达到上述的目的以及较习用物品增进上述多项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探针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针体、轴体及弹性体所组成,其中该针体的前端为一抵持端,在抵持端的后端与轴体的前端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导件,其轴杆的后端则延伸设有一压合端,而针体与轴体间则套设有弹性体于导件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件可为轴杆及与其相配合应的管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及抵持端间是呈阶梯状设置,使其间形成一抵持面,以提供弹性体的抵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合端与轴杆间为阶梯状设置,使其间形成另一抵持面,以提供弹性体的抵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为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针体、轴体及弹性体的外侧套有保护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探针的改进结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探针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针体、轴体及弹性体所组成,其中该针体的前端为一抵持端,在抵持端的后端与轴体的前端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导件,其轴杆的后端则延伸设有一压合端,而针体与轴体间则套设有弹性体于导件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奇翰
申请(专利权)人:赐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