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鸿燕专利>正文

可降低干扰的跳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13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降低干扰的跳线连接器,是包括插头及缆线套所组成,该插头是于后端设有一包含后段断面积较大的嵌合段及一前段断面积较小的线槽段,并于线槽段下方设有可推挤刺破缆线的端子片;该缆线套主要是包含中段一中空状束线部及束线部前端上方一嵌合片构成,于嵌合片底面乃设有一上凹的跳线槽,于跳线槽选定处设有一阶状挡部,并于跳线槽壁中设有数个突起状的凸条以形成数个芯线槽,组成跳线槽下方镂空而能缩短非对绞状芯线长度的跳线转接器,使降低电磁场干扰及防止信号衰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可降低干扰的跳线连接器,惟指可供缆线方便与网络卡、调制解调器、IP分享器、集线器及电话转接盒等设备连结的跳线转接插头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按,任何电子产品在使用时,均会产电磁波干扰现象(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及噪声(Noise)干扰等情形,因此各种电子产品及零组件的设计与制造,均须达到一定的电磁兼容性规范标准。而现有应用在网络连结的8pin缆线,在电流通过内部各条铜芯线时,也会产生电磁场,并干扰周围其它铜芯线,故该线材制造者常用对绞技术以抵消电磁场干扰,以符合通用标准规范(例如EIA/TIA 568A),并借此达成高传送效率及防止信号衰减(Attenuation)等效果。惟参考图9所示常见的跳线转接器,其主要在提供8pin缆线可简易与网络卡、调制解调器(Modem)、IP分享器、集线器(HUB)及电话转接盒等设备连结,因此其结构的组成,通常是包括一插头10及一缆线套20所组成,其中该插头10是为矩形块状,于后端中间设有一缆线孔101,该缆线孔101前端底部设有八个线槽102,于各线槽102底穿设一可刺破铜芯线包皮的端子103;而该缆线套20是使8pin缆线外层包皮剥除后,可使内部对绞的铜芯线30依使用需求而展开呈对齐线槽102,并在缆线套20与插头10组接后,令各铜芯线30穿置于线槽102中供端子103刺破形成导接。惟常见的跳线转接器其插头10及缆线套20的结构设计,常使缆线需剥除相当长的外层包皮,并使前段铜芯线形成未对绞的排列状态过长,导致线端发生上述电磁场干扰及信号衰减等现象,因而影响实际传输速率,故可见跳线转接器的结构设计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降低干扰的跳线连接器结构改良,借以达成缆线前段跳线缩短,并达到降低电磁场干扰及防止信号衰减的效果。依上述目的,本技术跳线转接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插头及一缆线套所组成,其中该插头,是形成为矩形块状,于前端上方延伸有一弹扣片供与其它设备插接扣持,于其后端中间设有一矩形缆线孔,该缆线孔并分为后段一断面积较大的嵌合段,及前段呈扁平孔状的线槽段,于线槽段底面设有数个突起状的凸条,藉此以形成数个线槽,并于各线槽底部设有一贯穿至外部的植孔,于各植孔中植设有一端子片;又选定所述嵌合段任意一内侧壁处是可设有至少一凹状或贯穿至外部的嵌孔,藉此提供下述的缆线套可插固组合。缆线套,是于前段形成有一断面积略小的束线部及中段一断面积略大的挡块,使挡块前端面作为一挡止面,并于束线部与挡块中间设有一轴向贯穿于两端的缆线穿孔,且可于该挡块后端采一体成型或连接组装方式形成有一中空的保护套,借此供榄线可由保护套后端穿至缆线穿孔前端;惟其中该束线部前端的缆线穿孔上方是呈轴向凸设有一嵌合片,该嵌合片底面乃设有一上凹的跳线槽,于跳线槽与缆线穿孔前端相连处设有一阶状挡部,并于跳线槽壁中设有数个突起状的凸条,以形成数个芯线槽;又该束线部任意一外侧面壁处,是突设有对应上述嵌孔的卡掣块,俾与插头插固组合成可降低干扰的跳线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该线槽段包括于底面设有突起状的凸条,以形成数个线槽,以于各线槽底部设有所述的植孔及端子片。该嵌合段包括于任意一内侧壁处是可设有至少一嵌孔,且该束线部任意一外侧面壁处,是突设有对应上述嵌孔的卡掣块。该嵌合片包括于跳线槽壁中设有数个突起状的凸条,以形成数个芯线线槽。该挡块包括于后端采一体成型或连接组装方式形成有一中空的保护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连接器能缩短非对绞状芯线长度的跳线转接器,使降低电磁场干扰及防止信号衰减。兹依附图实施例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的作用、目的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跳线转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头结构的断面图。图3为本技术插头结构的底视图。图4为本技术插头结构的端视图。图5为本技术缆线套结构的局部断面图。图6为本技术缆线套结构的底视图。图7为本技术插头结构的端视图。图8为本技术跳线转接器的应用实施示意图。图9为常见跳线转接器的示意图。主要图号说明插头1; 弹扣片11;缆线孔12; 嵌合段121;线槽段122; 凸条123;线槽124;嵌孔125;植孔13; 端子片14;缆线套2;束线部21;卡掣块211; 挡块22;挡止面221; 缆线穿孔23;保护套24; 嵌合片25;跳线槽251; 挡部252;凸条253;芯线线槽254;缆线3; 外层包皮31;芯线32;具体实施方式请图1所示,本技术所为一种「可降低干扰之跳线连接器」,是包括一插头1及一缆线套2所组成,藉此可供一缆线3组装,其中插头1,是形成为矩形块状(如图2至图4所示),于前端上方延伸有一弹扣片11供与其它设备插接扣持,于其后端中间设有一矩形缆线孔12,该缆线孔12并分为后段一断面积较大的嵌合段121,及前段呈扁平孔状的线槽段122,于线槽段122底面设有数个突起状的凸条123,藉此以形成数个线槽124,并于各线槽124底部设有一贯穿至外部的植孔13,于各植孔13中植设有一端子片14(该端子片14结构为习知,故不另赘述);又选定所述嵌合段121任意一内侧壁处是可设有至少一凹状或贯穿至外部的嵌孔125(如图所示可为二嵌孔125设于嵌合段121的底面内侧壁),藉此提供下述的缆线套2可插固组合;缆线套2,是于前段形成有一断面积略小的束线部21及中段一断面积略大的挡块22(如图5至图7所示),使挡块22前端面作为一挡止面221,并于束线部21与挡块22中间设有一轴向贯穿于两端的缆线穿孔23,且可于该挡块22后端采一体成型或连接组装方式形成有一中空的保护套24,供榄线3可由保护套24后端穿至缆线穿孔23前端(参考图8所示);惟其中该束线部21前端的缆线穿孔23上方是呈轴向凸设有一嵌合片25,该嵌合片25底面乃设有一上凹以使下端呈镂空状的跳线槽251,于跳线槽251与缆线穿孔23前端相连处设有一阶状挡部252,并于跳线槽251壁中设有数个突起状的凸条253,以形成数个芯线线槽254;又该束线部21任意一外侧面壁处,是突设有对应上述嵌孔125的卡掣块211,俾与插头1插固组合成可降低干扰的跳线连接器。本技术应用实施时(参考图8所示),是将一8pin缆线3的外层包皮31剥除,使内部芯线32露出一适长距离,即可由缆线套2后端的缆线穿孔23穿入,使该外层包皮31前端顶抵于所述的阶状挡部252,并令各芯线32延伸于芯线线槽254中;若此,即可将缆线套2前端的嵌合片25及束线部21穿入插头1的缆线孔12,使束线部21卡止于缆线孔12后端的嵌合段121,并令卡掣块211扣持于嵌孔125固定,而该嵌合片25及芯线32延伸至线槽段122,即可令端子片14刺破该芯线32形成接通,以组成可让8pin缆线3简易与网络卡、调制解调器(Modem)、IP分享器、集线器(HUB)及电话转接盒等设备连结的跳线转接器。由于本技术是在缆线套2其束线部21前端设有一下方呈镂空状的嵌合片25,藉此提供缆线3的芯线32排列定位,并可藉下方呈镂空状结构,俾与插头1组装之后,可供端子片14刺穿导接,因此缩减该缆线3外层包皮31的剥除长度,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降低干扰的跳线连接器,是包括一插头及一缆线套所组成,可供一缆线穿植组装,其特征在于:插头,是形成为块状,于其后端中间设有一缆线孔,该缆线孔分为后段一断面积较大的嵌合段,及前段呈扁平孔状的线槽段,于线槽段底面设有数个植孔及植孔中的端子片;缆线套,是于前段设有一断面积略小的束线部及中段一断面积略大的挡块,于束线部与挡块中间设有一轴向贯穿的缆线穿孔,并于束线部前端的缆线穿孔上方是呈轴向凸设有一嵌合片,于嵌合片底面设有一上凹以使下端呈镂空状的跳线槽,并于跳线槽与缆线穿孔前端相连处设有一阶状挡部,使该束线部及该嵌合片可插入插头的缆线孔以组成跳线转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鸿燕
申请(专利权)人:宋鸿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