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02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新风送风机、排风送风机、新风阀、排风阀和开关件,新风送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内,排风送风机设置在排风风道内,新风阀设置于新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风道,排风阀设置于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排风风道,开关件设置于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排风风道,新风机上形成有连通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的连通口,开关件设置在连通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连通口。本方案可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提高用户体验。体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推动了建筑节能和空调设备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风机组。为室内送入新风,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代许多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开始引入新风空调系统,以此来改进室内空气品质。然而,现有的新风空调系统的送风运行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机,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新风空调系统的送风运行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新风送风机、排风送风机、新风阀、排风阀和开关件,所述新风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排风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内,所述新风阀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风道,所述排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风道,所述开关件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风道,所述新风机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的连通口,所述开关件设置在所述连通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连通口。
[0006]可选地,所述新风送风机设置在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出口端处,所述排风送风机设置在靠近排风风道的进口端处,所述新风阀设置在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端处,所述排风阀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的出口端,所述开关件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端的上游和所述排风风道的出口端的上游;
[0007]在所述新风阀和所述排风阀关闭,所述开关件打开,所述新风送风机和所述排风送风机中的至少一个运行时,所述新风机以内循环的模式运行;
[0008]在所述开关件关闭,所述新风阀和所述排风阀打开,所述新风送风机和所述排风送风机均运行时,所述新风机以外循环的模式运行。
[0009]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换热器和湿膜加湿器;
[0010]其中,所述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新风换热器的下游,所述湿膜加湿器的两侧均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湿膜加湿器的两侧处的温度和/或湿度。
[0011]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并设置在所述新风换热器上游的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的环境温度。
[0012]可选地,所述新风送风机设于所述湿膜加湿器及所述新风风道的出口端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的多个新风换热器,多个所述
新风换热器沿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呈间隔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一循环换热回路,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回路上设置第一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至少一个所述新风换热器;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回路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新风换热器可以形成串联结构;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均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一循环换热回路用于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室外环境之间进行热交换。
[0015]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二循环换热回路,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回路上设置第二压缩机、至少一个所述新风换热器和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内的排风换热器;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回路上的至少一个所述新风换热器可以形成串联结构;所述第二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内,所述第二循环换热回路用于在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之间进行热交换。
[0016]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的至少一个新风过滤网,所述新风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开关件和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端之间,和/或,所述新风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开关件和所述新风送风机之间。
[0017]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内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所述甲醛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甲醛的浓度,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
[0018]本技术提供的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新风送风机、排风送风机、新风阀、排风阀和开关件,所述新风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排风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内,所述新风阀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风道,所述排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风道,所述开关件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风道,所述新风机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的连通口,所述开关件设置在所述连通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连通口。
[0019]本方案通过将所述新风阀、所述排风阀及所述开关件中的至少一个打开,以实现多种送风模式,提高用户体验。具体地,多种送风模式包括:所述新风阀打开,所述排风阀及所述开关件关闭,以向室内持续输入新风,同时不向室外排风,从而在短时间内调整室内空气的湿度或温度;所述排风阀打开,所述新风阀及所述开关件关闭,以将室内的空间持续排向室外,同时不向室内输入新风,从而实现快速对室内换气;所述开关件打开,所述新风阀及所述排风阀关闭,实现室内空气的内循环;所述新风阀及所述排风打开,所述开关件关闭,此时,所述新风风道向室内输入新风,同时所述排风风道向室外回风。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风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新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排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新风机31排风换热器1新风风道32排风送风机11新风换热器3a排风风道的进口端12湿膜加湿器3b排风风道的出口端13新风送风机4第二循环换热回路1a新风风道的进口端41第二压缩机1b新风风道的出口端42第二四通阀2第一循环换热回路43第二节流部件21第一压缩机5开关件22室外换热器6排风阀23第一四通阀7新风阀24第一节流部件8检测装置3排风风道
ꢀꢀ
[0026]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新风送风机、排风送风机、新风阀、排风阀和开关件,所述新风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排风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内,所述新风阀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风道,所述排风阀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风道,所述开关件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并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风道,所述新风机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的连通口,所述开关件设置在所述连通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连通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送风机设置在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出口端处,所述排风送风机设置在靠近所述排风风道的进口端处,所述新风阀设置在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端处,所述排风阀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的出口端,所述开关件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进口端的上游和所述排风风道的出口端的上游;在所述新风阀和所述排风阀关闭,所述开关件打开,所述新风送风机和所述排风送风机中的至少一个运行时,所述新风机以内循环的模式运行;在所述开关件关闭,所述新风阀和所述排风阀打开,所述新风送风机和所述排风送风机均运行时,所述新风机以外循环的模式运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换热器和湿膜加湿器;其中,所述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新风换热器的下游,所述湿膜加湿器的两侧均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湿膜加湿器的两侧处的温度和/或湿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并设置在所述新风换热器上游的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的环境温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卓贤刘步东黄剑云徐振坤杜顺开李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