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85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风设备,该新风设备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换热系统和热管循环系统,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第三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排风风道中的空气与第一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新风风道中的空气与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进行热交换,热管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风道中的第四换热部和第五换热部,第五换热部用于对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降温除湿,第四换热部用于对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再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新风设备对新风进行除湿再热时,第一换热部在排风风道内回收冷量,同时第五换热部在新风风道回收新风的热量,以进一步降低新风设备的能耗,使得新风设备节能运行。备节能运行。备节能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新风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由于新风负荷大,导致新风机组能耗大,因此新风机组的节能备受重视。
[0003]目前,新风设备主要使用换热系统对新风进行除湿再热,但是在对新风除湿再热时的节能性能仍然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设备,旨在解决新风设备的节能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新风设备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换热系统和热管循环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排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第一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所述热管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第四换热部和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用于对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所述第四换热部用于对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再热。
[0006]可选地,所述热管循环系统包括热管循环支路,所述热管循环支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四换热部、第三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五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部和所述第五换热部均为热管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部之间,所述第五换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
[0007]可选地,所述热管循环系统还包括热泵支路,所述热泵支路包括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输入端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热管循环支路还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并联,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单向导通所述第五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
[0009]可选地,所述热泵支路还包括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二开关阀用于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压缩机和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第三开关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压缩机与所述第五换热部之间的通路。
[0010]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一节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部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
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第一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六换热部,所述第六换热部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且所述第六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外。
[0014]可选地,所述新风设备还包括:
[0015]控制器,所述换热系统和所述热管循环系统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换热系统和所述热管循环系统的关闭或运行。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第一换热部设置于排风风道内,使得排风风道中的空气与第一换热部进行热交换,以通过第一换热部回收排风风道中的空气的热量或者冷量;热管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风道中的第四换热部和第五换热部,第五换热部可以回收新风的热量,并通过第四换热部其回收的热量释放,以增加对新风的再热量,降低新风设备的能耗;在新风设备对新风进行除湿再热时,换热系统的第一换热部在排风风道内回收冷量,同时第五换热部在新风风道内回收新风的热量,以进一步降低新风设备的能耗,使得新风设备节能运行。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新风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号说明:
[002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新风风道11新风机2排风风道21排风机3换热系统31第一换热部32第二换热部33第三换热部34第一节流部件35第二节流部件36第一压缩机37四通阀38第六换热部39室外风机4热管循环系统41热管循环支路411第四换热部412第五换热部413第三节流部件414第一开关阀42热泵支路421第二压缩机422第二开关阀423第三开关阀
[002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本技术提出一种新风设备,解决新风设备的节能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新风设备包括新风风道1、排风风道2、换热系统3和热管循环系统4,换热系统3包括第一换热部31、第二换热部32和第三换热部33,第三换热部33与第二换热部32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排风风道2中的空气与第一换热部31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设备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换热系统和热管循环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排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第一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进行热交换,所述热管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第四换热部和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用于对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所述第四换热部用于对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再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循环系统包括热管循环支路,所述热管循环支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四换热部、第三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五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部和所述第五换热部均为热管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三换热部之间,所述第五换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循环系统还包括热泵支路,所述热泵支路包括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输入端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循环支路还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并联,所述第一开关阀用于单向导通所述第五换热部与所述第四换热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云杜顺开徐振坤李金波高卓贤刘步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