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357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光路调整结构,发光单元位于光路调整结构的第一凹槽内,通过该第一凹槽可以保证不同发光单元之间不会发生光串扰,其次通过至少位于第一凹槽内侧壁上的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对发光单元的侧向光进行反射从第一凹槽的开口处出射,以提高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也就是说,该显示面板在保证不同发光单元之间不会发生光串扰的情况下,还可以合理利用发光单元的侧向光,以提高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003]显示面板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组件之一,其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4]基于目前的显示面板而言,由于发光单元会有侧向光输出,为了防止不同发光单元之间发出的光不会发生串扰,发光单元之间会设置有遮光结构以吸收发光单元的侧向光。
[0005]但是,目前这一技术由于遮光结构吸收了发光单元的侧向光,那么显然会影响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8]光路调整层,设置多个第一凹槽;
[0009]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凹槽;
[0010]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至少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
[0011]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接收电极电连接;
[0012]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反射所述发光单元入射至所述第一接收电极上的光,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反射所述发光单元入射至所述第二接收电极上的光。
[001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0014]形成一光路调整层,并在所述光路调整层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
[0015]至少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
[0016]将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接收电极电连接;
[0017]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反射所述发光单元入射至所述第一接收电极上的光,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反射所述发光单元入射至所述第二接收电极上的光。
[0018]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光路调整结构,发光单元位于光路调整结构的第
一凹槽内,通过该第一凹槽可以保证不同发光单元之间不会发生光串扰,其次通过至少位于第一凹槽内侧壁上的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对发光单元的侧向光进行反射从第一凹槽的开口处出射,以提高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
[0021]也就是说,该显示面板在保证不同发光单元之间不会发生光串扰的情况下,还可以合理利用发光单元的侧向光,以提高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7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38]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39]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40]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41]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42]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0043]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4]图21

图23为图20所示制作方法对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5]图2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6]图25为图24所示制作方法对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7]图2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8]图2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9]图2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1]基于
技术介绍
记载的内容而言,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板01上的发光单元02之间会设置有遮光结构03,该遮光结构03会将发光单元02出射的侧向光全部吸收,以防止不同发光单元02之间出现光串扰的问题发生。
[0052]但是由于遮光结构03吸收了发光单元02的侧向光,也就是说发光单元的有效出光仅仅只有正视角下的出光,其侧向光显然被浪费掉了没有被合理利用,由此可见图1所示的这一种显示面板结构会影响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在非正视角情况下,视角显示效果大幅度恶化。
[005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在保证不同发光单元之间不会发生光串扰的情况下,还可以合理利用发光单元的侧向光,以提高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5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路调整层,设置多个第一凹槽;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一接收电极和第二接收电极,至少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接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反射所述发光单元入射至所述第一接收电极上的光,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反射所述发光单元入射至所述第二接收电极上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整层还设置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凹槽贯通;在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和所述第二接收电极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和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所述反射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和所述第二接收电极的材料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填充物,至少填充所述第一凹槽,且覆盖所述发光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透明填充物背离所述光路调整层的一侧的表面为弧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所述透明填充物背离所述光路调整层的一侧的弧面为凸起弧面;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透明填充物的凸起弧面的弧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对应的透明填充物的凸起弧面的弧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整层还设置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连通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的尺寸。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三凹槽连接的相邻两个第一凹槽对应的发光单元的出光颜色相同。1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魏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