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N+1”树形整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337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柿“N+1”树形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主枝的培育及整形;(2)中心干的调控;(3)单轴枝组培养及原位更新;(4)叶幕的调节;(5)配套管理措施;苗木定植后距地面20cm处留壮芽平茬,促发健壮的中心干,生长季节去除中心干延长枝附近的竞争枝,保持独干直立生长;翌年春,白天日平均温度1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柿“N+1”树形整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柿栽培
,特别是涉及到柿树的高光效、简化且丰产、稳产的新树形——“N+1”树形的冠层结构特征、整形修剪方法及产业应用,节省人工劳力成本,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柿栽培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夏朝、商朝,人民常采集野生状态下的柿果充饥,人工驯化栽培则兴起于战国时代,流行于汉代。公元前2世纪《诗经
·
尔雅》中有柿的相关记载。公元前120~118年,汉武帝时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中有“枇杷橪柿、楟柰厚朴”之句。汉初《礼记
·
内则》中有“枣栗榛柿”的记述。汉书《东观汉记》中有“有柿树生屋上从庭中,遂茂”的记述。马王堆汉墓3号出土了柿种子及柿饼,可见柿在汉代已有人工栽培和柿饼加工,迄今至少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
[0003]建国以前,我国柿主要为放任栽培,散生于山野坡地,田边地角、房前屋后以及道路两旁,任其自然生产,“靠天收”。主要的树形为自然圆头形、自然圆锥形以及自然圆筒形,特征为冠层高大,树高往往达到5m~10m以上,冠幅大,枝叶繁密,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内膛郁闭,结果部位外移和上移,单位面积产量极低,大小年现象严重,且病虫害多,果实品质低劣。
[0004]建国以后至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果树“上山下滩”、柿粮间作、以果代粮、木本粮油政策的实施,我国柿产业处于大发展时期,特别是黄河流域地区柿生产规模扩张迅猛,华北、西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柿树山、柿树坡、柿树滩,不仅解决了果树与粮棉争地的矛盾,也为柿产业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一时期柿树的生产模式为乔冠稀植栽培模式,树形主要为疏散分层形、自然半圆形以及主干形,这些树形的主要技术特点为

栽植密度低,株行距为4~6m
×
5~6m,亩植18~33株;

树体高大,冠层高、大、圆,主要树形为自然半圆形、主干形以及主干疏层形;

栽培管理水平较低,果园土壤管理、花果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基本处于“半放任”状态,柿园大小年较为明显。该模式下柿树形自身的缺陷是明显的,

乔化稀植培养树冠年限长,需要6

8年,树形分枝级次多,整形修剪技术复杂,要求高;

开始结果晚,栽后6~7 年始果,且早期产量低,增产慢;

树冠大,树势旺,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人工投入多,果园打药、采收等日常管理困难;

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果实品质较差。
[000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建的集约化柿园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特别是诸如浙江诸暨、云南保山、湖北建始等南方柿区的甜柿生产均采用该模式。主要树形为无主干树形,即去掉中心干,代表性树形有自然开心形、“Y”形、“V”形、轻简化树形(CN202110718394.4)、观赏性树形(CN201410826647.2);有干树形,即保留中心干在中心干上着生主枝,代表性的树形有小冠疏层形、变则主干形、树篱形(CN201510222852.X)、倒伞形(CN201310441285.8)、密植树形(CN201310441261.2)等,矮密早丰栽培模式的树形特点为

栽植密度高,部分采取计划密植的方式,亩植67~110株,株行距2~3m
×
4~5m;

树体
较为矮小,冠层矮、小、扁;

栽培管理水平较高,通过诸如整形修剪、肥水调控等人工矮化技术控制冠高及冠幅,栽后4~5年即可进入初果期,见效快,单位面积产量高;

该模式具有植株矮、分支少、行距宽、株距密的物理性质,生产目标追求高产量以及高品质。该模式下柿树形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栽植密度大,部分柿园往往盛果初期就封行,树冠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不便田间机械操作。柿园群体郁闭,风光通透性差,品质变差。
[0006]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柿园的生产经济效益逐年降低,如何创造一种新树形,并以该树形为核心建立一种新技术模式,节省人工劳力成本,实现柿园机械化操作,新树形既保持传统自然圆头形等有干树形的枝叶丰富、立体结果、叶幕层厚、稳产的特点,又有自然开心形、“Y”形、“V”形等无干树形的冠层矮小、结构简单、风光通透、丰产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创制柿“N+1”新树形,既保持传统柿树自然圆头形等有干树形的枝叶丰富、立体结果、叶幕层厚、稳产的特点,又有柿的自然开心形、“Y”形、“V”形等无干树形的冠层矮小、结构简单、风光通透、丰产的优点,并以“N+1”新树形为核心建立一种新栽培模式,节省人工劳力成本,实现柿园机械化操作。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柿“N+1”树形整形方法,其主要步骤为:(1)主枝的培育及整形;(2)中心干的调控;(3)单轴枝组培养及原位更新;(4)叶幕的调节;(5)配套管理措施。
[0009]本专利技术专利中,“N”代表柿树永久性主枝,步骤(1)中,柿树“主枝的整形及调控”指的是本专利中“N”的整形及调控,其中N为≥2且≤5的整数。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油沙土或者冲积土,建园行株距为4.0m
×
1.5m,则N=2;丘陵岗地,土壤营养水平中等,壤土或者黄壤土,建园行株距为4.0m
×
1.5~2.0m,则N=3~4;低山或二高山地区,土壤瘦瘠,有机质含量低,柿树田间生物学产量低,建园行株距为4.0m
×
2.0~2.5m,则N=4~5。
[0010]苗木定植后距地面20cm处留壮芽平茬,促发健壮的中心干,生长季节去除中心干延长枝附近的竞争枝,保持独干直立生长。翌年春,白天日平均温度1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cm

80cm处,对所有的芽进行目伤,在芽体上部2~3mm处,用电工刀或者枝剪进行刻伤,伤及木质部,长度为中心干的1/2,距离地面40cm以下以及80cm以上中心干的芽不进行刻伤。
[0011]当N=2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50

60cm处,选择垂直于行带方向、萌发的2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
4+7
+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以便于培养成树体的主枝,当年冬季修剪对主枝的延长枝不行短截,只是破除顶芽,第三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继续涂抹GA
4+7
+呋苯硫脲软膏,促进延长枝强旺生长培养成主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主枝基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45
°
,则用长10cm、粗(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60
°
,则用10#铁丝做成“UU”形开角器,别在主枝的中部,撑开腰角。
[0012]当N=3~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5~7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90~120
°
(主枝数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柿“N+1”树形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主枝的培育及整形;中心干的调控;单轴枝组培养及原位更新;叶幕的调节;配套管理措施;其中“N”代表柿树永久性主枝,步骤(1)中,柿树“主枝的整形及调控”指的是
ꢀ“
N”的整形及调控,其中N为≥2且≤5的整数;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油沙土或者冲积土,建园行株距为4.0m
×
1.5m,则N=2;丘陵岗地,土壤营养水平中等,壤土或者黄壤土,建园行株距为4.0m
×
1.5~2.0m,则N=3~4;低山或二高山地区,土壤瘦瘠,有机质含量低,柿树田间生物学产量低,建园行株距为4.0m
×
2.0~2.5m,则N=4~5;苗木定植后距地面20cm处留壮芽平茬,促发健壮的中心干,生长季节去除中心干延长枝附近的竞争枝,保持独干直立生长;翌年春,白天日平均温度1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cm

80cm处,对所有的芽进行目伤,在芽体上部2~3mm处,用电工刀或者枝剪进行刻伤,伤及木质部,长度为中心干的1/2,距离地面40cm以下以及80cm以上中心干的芽不进行刻伤;当N=2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50

60cm处,选择垂直于行带方向、萌发的2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
4+7
+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以便于培养成树体的主枝,当年冬季修剪对主枝的延长枝不行短截,只是破除顶芽,第三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继续涂抹GA
4+7
+呋苯硫脲软膏,促进延长枝强旺生长培养成主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小于45
°
,则用长10cm、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小于60
°
,则用10#铁丝做成“UU”形开角器,别在主枝的中部,撑开腰角;当N=3~4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5~7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90~120
°
、萌发的3~4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
4+7
+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小于60
°
,则用长10cm、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主枝中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70
°
,则仍用
ꢀ“
UU”形铁丝开角;当N=4~5时,在中心干距离地面40~80cm处,选择水平夹角成70~90
°
、萌发的4~5个刻伤芽,在芽体上部涂抹GA
4+7
+呋苯硫脲软膏,促发成长枝;如果幼嫩主枝的基角小于70
°
,则用长10cm、直径2cm的竹签撑枝开角;如果主枝的腰角小于80
°
,则仍用
ꢀ“
UU”形铁丝开角;“N+1”的树形基本成形后,主枝在主干上的间隔距离为8~10cm,主枝间的垂直间隔不能过小,形成莲座状,以免形成“卡脖子”;当主枝的长度超过1.80m时,冬季修剪时回缩至1.50

1.80m处,换头更新;当主枝在主干分叉处的直径大于主干直径的1/2时,5月上旬使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以伤韧皮部不伤木质部为度;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培育主枝的同时,中心干保持直立生长,幼树期对中心干维持强旺的顶端生长势;苗木平茬后的当年,破除中心干的顶芽后,翌年春季在顶芽下方的第2芽,涂抹GA
4+7
+呋苯硫脲软膏;幼树主干只是保持顶端优
势,除了主枝以外,中心干上不再着生永久性的骨干枝,只是着生单轴结果枝组;柿树“N+1”树形成龄后,由于顶端优势,中心干易强势生长,变粗、变旺,需要对中心干进行弱化处理,形成类似主枝的功能,成为新树形中的“1”;当最上部主枝的中心干粗度(直径)大于最下部主枝着生的主干粗度(直径)1/2时, 5月上旬也用12#铁丝捆扎,在分叉处约10cm处捆扎1道,伤皮不伤骨;如果主枝的过粗,则捆扎2道,每道铁丝之间距离5cm;中心干不着生主枝或者侧枝,只着生中小型单轴结果枝组;“N+1”树形的中心干弱化后,也就是“1”(弱化中心干)的长度控制在2.5m以内,主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明朱红艳吴恢刁松锋涂俊凡杨夫臣刘金平程军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