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爱凤专利>正文

排线连接器的接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32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排线连接器的接合构造,它是包括:公座的前端设置具有公座端子的嵌入部,后端设置与公座端子之间呈电气连接的多数讯号线;母座设有具有外壳及母座端子的凹槽状接合部,供公座嵌入部插入,母座端子与公座端子电器连接,其特征是:该公座的嵌入部上至少凸设有一条凸肋,母座接合部相对于该嵌入部设置有若干弹性扣勾,该弹性扣勾呈朝向该接合部内倾斜拗折的状态,于下低点具有一抵挡部,该抵挡部与该公座的凸肋位置相对应,该公座的嵌入部插入该母座的接合部,使弹性扣勾产生一弹性回复力压住该嵌入部,同时使该凸肋后方受该抵挡部抵靠。(*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排线连接器的接合构造,特别适用于手机电路板与液晶荧幕的讯号接合、液晶荧幕(LCD)内的电路主机板与TFT面板之间的连接等,可避免连接器的公座与母座有接触不良的情形发生。
技术介绍
由于科技的进步,各项电子产品的体积日趋缩小,而负责电子产品内部各式接口、模块及装置之间传输讯号的排线连接器,其体积也相对应朝向精密小型化发展,例如手机电路板与液晶荧幕的讯号接合、液晶荧幕(LCD)内的电路主机板与TFT面板之间的连接等,其排线连接器非但轻薄短小,而且必须非常精密,否则一但接触不良,就会使电子产品无法正常运作,造成产品的瑕疵。如图1所示,为传统排线连接器,主要是包括一公座10及一母座20,其中该公座10的塑料主体内部为中空状态,前端设有嵌入部11,嵌入部11上排列设置有多数公座端子12,公座10后端相对应于公座端子12则设置有多数讯号线13,且多数讯号线13与公座端子12之间的交接处,位于公座10的主体内部,呈逐一电气连接的状态,以能传输讯号。母座20在相对于公座10的嵌入部11设有接合部21,接合部21具有外壳22而呈凹槽状,可供公座10的嵌入部11插入,而呈凹槽状的接合部21内相对于公座端子12另设有若干母座端子23,该母座端子23前端位于接合部21内呈拗折状,而具有弹性,后端由母座20后方延伸而出,并焊接于电路板(图中未显示)上,与电路板的相关电子电路连接。通过上述公座10及母座20的构造,当公座10的嵌入部11插入母座20的接合部21时,公座端子12将呈拗折状,而具有弹性的母座端子23下压而相互接触,以完成公座端子12与母座端子23的电性连接,并通过母座端子23弹性回复的作用力顶抵于公座端子12,使公座10的嵌入部11被挟持于母座20的接合部21内。其主要缺陷在于1、当公座10的嵌入部11插入母座20的接合部21后,二者的嵌合仅通过母座端子23的弹性回复力挟持,其挟持力明显不足,较容易造成公座10与母座20的松脱,而且也容易有接触不良的现象。2、除此之外,由于排线连接器轻薄短小,而且非常精密,而公座10及母座20呈薄长形状(另参阅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塑料本体厚度仅约1mm(母座略厚于公座,约1.5mm),尤其是公座10前端的嵌入部11需嵌插于母座20的接合部21,其厚度更是仅约0.5mm,故于制造时,嵌入部11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略为弯曲,一但嵌入部11无法持精密的平度,使用时,就容易产生公座端子12与母座端子23之间的接触不良的情形,造成产品的瑕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线连接器的接合构造,,主要是在公座的嵌入部本体上方设置若干凸肋,母座接合部的盖体相对应位置设有若干朝向凸肋拗折的弹性扣勾,当公座的嵌入部插入母座接合部后,通过弹性扣勾弹性顶持于凸肋,增加公座拔出的作用力,以防止二者使用时松脱,且公座嵌入部上方设置的凸肋兼具有加强公座精密度的功能,达到有效避免接触不良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排线连接器的接合构造,它是包括公座的前端设置具有公座端子的嵌入部,后端设置与公座端子之间呈电气连接的多数讯号线;母座设有具有外壳及母座端子的凹槽状接合部,供公座嵌入部插入,母座端子与公座端子电器连接,其特征是该公座的嵌入部上至少凸设有一条凸肋,母座接合部相对于该嵌入部设置有若干弹性扣勾,该弹性扣勾呈朝向该接合部内倾斜拗折的状态,于下低点具有一抵挡部,该抵挡部与该公座的凸肋位置相对应,该公座的嵌入部插入该母座的接合部,使弹性扣勾产生一弹性回复力压住该嵌入部,同时使该凸肋后方受该抵挡部抵靠。该公座的嵌入部外部包覆有金属制壳体,该凸肋设于该壳体上。该母座的接合部外设有外壳,该弹性扣勾设于该外壳上。该公座主体两侧另设有向外突出的侧翼。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结合构造的适用性高,可适用于诸如手机电路板与液晶荧幕的讯号接合、或液晶荧幕内的电路主机板与TFT面板之间的连接等处,有效改良传统排线连接器的缺点。此外,本技术的排线连接器的接合构造中,公座主体两例另设有突出的侧翼,供使用者施力,以利于插拔测试,避免插拔测试时损害讯号线与公座端子之间的连接。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排线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完成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排线连接器的接合构造。主要是包括一公座10及一母座20,其中该公座10的主体前端设置具有公座端子(未显示)的嵌入部11,后端则设置有多数讯号线13,且多数讯号线13与公座端子之间呈电气连接的状态,以能传输讯号;另,公座10的主体及其嵌入部11外部另包覆有金属制的壳体14,用以加强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而壳体14在位于嵌入部11处,则设置有至少一条凸肋15。该母座20在相对于公座10的嵌入部11设有接合部21,接合部21具有金属制外壳22而呈凹槽状,可供公座10的嵌入部11插入,而母座20相对于公座的端子另设有若干母座端子23,该母座端子23焊接于电路板24上,与电路板24的相关电子电路连接;此外,母座20的外壳22在相对应于公座10嵌入部11处,另设置有若干弹性扣勾25,该弹性扣勾25是呈朝向接合部21内倾斜拗折的状态,于下低点具有一抵挡部26,该抵挡部26恰与公座10的凸肋15位置相对应。参阅图3-图4所示,通过上述公座10及母座20的构造,当公座10的嵌入部11插入母座20的接合部21时,公座端子会与母座端子电性连接,而并通过母座端子弹性回复的作用力顶抵于公座端子,使公座10的嵌入部11被挟持于母座20的接合部21内,此乃传统技术,在此不另赘述,图中未显示。由于嵌入部11外部的壳体I4另设有突出的凸肋15,而母座20的接合部21设有向内倾斜拗折的弹性扣勾25,且弹性扣勾25的下低点具有与凸肋15相对应的抵挡部26,故当公座10的嵌入部11插入母座20的接合部21时,嵌入部11会先将弹性扣勾25向外顶持,令弹性扣勾25产生一弹性回复力压住嵌入部11,而当凸肋15经过弹性扣勾25下低点的抵挡部26后,又再将弹性扣勾25略为顶持后回复到顶抵嵌入部11的状态,产生卡扣完成的段落感,同时使凸肋15后方受抵挡部26抵靠。换言之,当公座10的嵌入部11插入母座20的接合部21后,二者的嵌合除了通过母座端子的弹性回复力挟持之外,弹性扣勾25亦提供一挟持力,挟持于嵌入部11,并且由于凸肋15后方受抵挡部26抵靠,故使公座10的嵌入部11需要较大的作用力,方可从接合部21中拔出,可有效防止公座10与母座20松脱,克服传统技术的缺点。再者,如图2所示,由于公座10呈薄长形状,其塑料本体厚度仅约1mm左右,而嵌入部11的厚度更是仅约0.5mm左右,使嵌入部11外部的壳体14再插拔时,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略为弯曲,一但嵌入部11无法持精密的平度,在使用时,就容易有接触不良的情形,在此通过凸肋15的设置,可加强整体嵌入部11的强度及精密度,有效防止嵌入部11在插拔时弯曲变形,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实施例2参阅图5所示,前述凸肋15及弹性扣勾25在制造时,可在公座10的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凤
申请(专利权)人:张爱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