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302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包括信息处理中心模块,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云平台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客户端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AI智能算法模块、分散控制模块、感知模块及抑尘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同时提供设备影子缓存机制,将设备与应用解耦,该平台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兼容性,采用各种成熟的技术手段保证平台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超低空排放的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控制、精准化治理提供智能控制工具。精准化治理提供智能控制工具。精准化治理提供智能控制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钢铁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二个部分:有组织粉尘和无组织粉尘,有组织粉尘中受关注度最高的烧结机头排放的污染物仅占到有组织排放的60%,也就是说烧结机头达到了超低排放限值要求,不能代表有组织排放实现超低排放,无组织排放粉尘是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通常包括面、线和点等无规则的排放,如露天堆放的煤炭、粘土、石灰石、油漆件表面的散失物等;汽车在有散状物料的道路上行驶时的卷带扬尘污染物排放于线污染;散状物料在汽车装料机械落差起尘量以及汽车卸料时的扬尘污染排放等都于点状的无组织排放等环节均会产生大量的不规则、无组织的形式散发出来,这些粉尘直接进入空气中,受作业环境风流及各种搅动因素的影响,将长期浮游在空气中四处飘散,占无组织排放总量的50%以上,汽车场内运输过程的排放也达无组织排放的20%以上,尤其是无组织排放粉尘具有排放不集中、不规则和扩散不确定、扩散范围大等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和治理的难度极大,也导致传统的单点除尘技术如布袋/滤筒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喷水/雾等除尘设备在面对无组织排放粉尘时均难以有效发挥理想效果,以上除尘方式都是单独作业,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管理部门不能实时了解粉尘的污染情况,做不到管控治一体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通过AI智能管控治一体化粉尘多功能集成管理系统的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行为决策能力独有特性来解决有组织和无组织粉尘治理难度大、企业整体治理效率低和效果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包括信息处理中心模块,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云平台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客户端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AI智能算法模块、分散控制模块、感知模块及抑尘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云平台模块包括分布采集监测模块与分布式调节模块,所述分布采集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分布式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布式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分布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集控化智能远程维护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AI智能算法模块包括摄录模块,所述摄录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目标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摄录模块采用的设备为全景摄像头、枪击、球机与抢球一体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散控制模块包括数字量模块,所述数字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模拟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模拟量模块的输出端与通讯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数字量模块用于检测数字量信号,常用的是开关量输入、输出,所述模拟量模块用来检测或者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之间建立同步协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感知模块包括温湿度监测模块,所述温湿度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风速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风速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粉尘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粉尘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力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力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流量监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不同网络的设备接入方案,例如2/3/4G、NB

IoT、LoRa等,提供设备端SDK,提供一定的SDK源代码,减少客户的工作量,同时提供设备影子缓存机制,将设备与应用解耦,该平台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兼容性,采用各种成熟的技术手段保证平台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超低空排放的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控制、精准化治理提供智能控制工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中云平台模块的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中AI智能算法模块的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中分散控制模块的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中感知模块的子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云平台模块;2、AI智能算法模块;3、分散控制模块;4、感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包括信息处理中心模块,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云平台模块1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客户端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AI智能算法模块2、分散控制模块3、感知模块4及抑尘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24]所述云平台模块1包括分布采集监测模块与分布式调节模块,所述分布采集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分布式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分布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集控化智能远程维护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5]云平台模块系统可对分布在不同物理空间、不同地域的多维物理环境变量与设备状态变量、进行分布式采集监测、分布式调节、控制,集控化智能远程维护管理。全面防范网络物理运行环境威胁,超越网络维护管理中的物理性障碍。不仅实现网络物理运行环境变量的策略化、可编程的自动采集/监测、调节/报警、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更实现了网络本身的智能化、网络化、移动化的远程集中监测控管,全面实现网络维护管理和网络物理运行环境监测、调控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0026]平台功能如下:1、设备通信:提供不同网络的设备接入方案,例如2/3/4G、NB

IoT、LoRa等。提供设备端SDK,提供一定的SDK源代码,减少客户的工作量。提供设备影子缓存机制,将设备与应用解耦;2、设备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包括信息处理中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云平台模块(1)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与客户端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信息处理中心模块、AI智能算法模块(2)、分散控制模块(3)、感知模块(4)及抑尘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平台模块(1)包括分布采集监测模块与分布式调节模块,所述分布采集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分布式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分布式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集控化智能远程维护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尘处理管理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I智能算法模块(2)包括摄录模块,所述摄录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识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目标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AI控制的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福胡其寅蒋金成刘荩
申请(专利权)人: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