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2789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及安装方法,该感温探测光缆包括条状加强部以及感温探测光缆本体,条状加强部沿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外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感温探测光缆在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外部设置的条状加强部能够显著的提高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抗拉强度。而抗拉强度的显著提高,一方面,可减少需要设置的悬挂支架的数量,从而使得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安装更加方便、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可使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壁厚能够设置的更薄,从而使得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感温灵敏度更高。温探测光缆本体的感温灵敏度更高。温探测光缆本体的感温灵敏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分布式感温火灾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技术因其自身具有的抗干扰、本征安全、探测距离远、易组网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隧道、管廊等长距离消防工程领域,尤其是在长距离隧道火灾消防工程中。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为:悬挂布置在隧道顶部的探测光缆,通过监测隧道内部的温度变化来感知火灾,并提供报警信号。
[0003]虽然上述技术已成为业界主流,但其依然在两个方面存在不足:
[0004]一方面,现有的分布式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光缆的自身抗拉强度普遍不高,因而在悬挂安装时,需要沿线预装钢绞线以及布置大量挂钩来固定探测光缆(挂钩间距约30cm),或需要沿线预置大量支架来固定探测光缆(支架间距约1m),但这两种方法的工程量都非常大,安装效率不高;
[0005]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探测光缆具有一定的悬挂抗拉强度,现有的厂家通常会采用增加探测光缆中加强筋的尺寸的方式,来保证探测光缆的抗拉强度。而增加加强筋的尺寸则会增加探测光缆的壁厚,进而影响探测光缆的感温灵敏度。
[0006]故亟需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及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探测光缆存在的安装效率不高以及感温灵敏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及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探测光缆存在的安装效率不高以及感温灵敏度不高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包括条状加强部以及感温探测光缆本体,所述条状加强部沿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外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条状加强部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条状加强部的宽度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直径。
[0011]进一步的,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包括第一护套以及光纤,所述第一护套为圆柱形,所述光纤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护套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护套的轴线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条状加强部为棱柱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条状加强部包括第二护套以及加强芯,所述第二护套为棱柱形,所述第二护套沿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外部,所述加强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护套的内部。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感温探测光缆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100、将多个悬挂支架间隔固定在结构体上;
[0016]200、将所述感温探测光缆一处的条状加强部固定在一所述悬挂支架上;
[0017]300、在下一所述悬挂支架处对所述感温探测光缆进行预张紧;
[0018]400、将所述感温探测光缆下一处的条状加强部固定在下一所述悬挂支架上;
[0019]500、重复步骤300

步骤400,直至安装完成。
[0020]进一步的,所述将多个悬挂支架间隔固定在结构体上的步骤包括:
[0021]110、确定所述条状加强部的最大张力;
[0022]120、确定所述感温探测光缆的弧垂;
[0023]130、确定安全系数;
[0024]140、确定所述感温探测光缆的光纤余长;
[0025]150、根据所述最大张力、弧垂、安全系数以及光纤余长确定所述悬挂支架的跨距;
[0026]160、将多个所述悬挂支架按照所述跨距间隔固定在结构体上。
[0027]进一步的,所述悬挂支架的跨距通过如下公式表示:
[0028][0029]其中,L表示跨距,F表示所述条状加强部的最大张力,h表示弧垂,k表示安全系数,n1表示光纤余长。
[0030]进一步的,所述悬挂支架包括悬挂支架本体、光缆压板以及若干个紧固螺钉;
[0031]所述悬挂支架本体与结构体固定连接,所述光缆压板通过若干个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悬挂支架本体可拆卸连接,以在所述光缆压板和所述悬挂支架本体之间形成一用于固定所述条状加强部的卡槽。
[003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感温探测光缆及安装方法的有益效果为:该感温探测光缆在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外部设置的条状加强部能够显著的提高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抗拉强度。而感温探测光缆本体抗拉强度的显著提高,一方面,可减少需要设置的悬挂支架的数量,从而使得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安装更加方便、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可使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壁厚能够设置的更薄,从而使得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感温灵敏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感温探测光缆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感温探测光缆的安装方法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感温探测光缆的安装方法中,所述步骤100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感温探测光缆的安装方法中,悬挂支架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感温探测光缆,该感温探测光缆包括条状加强部1以及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所述条状加强部1沿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外部,所述条状加强部1可对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抗拉强度进行加强。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抗拉强度的加强,一方面,可减少需要设置的悬挂支架的数量,从而使得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安装更加方便、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可使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壁厚能够设置的更薄,从而使得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感温灵敏度更高。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条状加强部1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外部,也可通过粘接、硫化交联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外部,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0040]请继续参阅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条状加强部1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之间还设置有连续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可将所述条状加强部1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之间隔开一段距离,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使用固定装置对所述条状加强部1进行夹持。
[0041]请继续参阅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接部3的宽度小于所述条状加强部1的宽度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直径。基于上述结构,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如需要将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的外皮剥开时),可徒手将所述条状加强部1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分开,从而使得整个安装过程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0042]请继续参阅图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2包括第一护套21以及光纤22,所述第一护套21为圆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温探测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加强部以及感温探测光缆本体,所述条状加强部沿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探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加强部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探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条状加强部的宽度和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探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包括第一护套以及光纤,所述第一护套为圆柱形,所述光纤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护套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护套的轴线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温探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加强部为棱柱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探测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加强部包括第二护套以及加强芯,所述第二护套为棱柱形,所述第二护套沿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感温探测光缆本体的外部,所述加强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护套的内部。7.一种感温探测光缆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00、将多个悬挂支架间隔固定在结构体上;200、将所述感温探测光缆一处的条状加强部固定在一所述悬挂支架上;300、在下一所述悬挂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辉宛良强江山徐一旻王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