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74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用以与对接插头对接,其包括呈纵长构形的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可与对接插头相配合的对接部,该对接部内设有向绝缘本体内部延伸的对接通道,于绝缘本体内位于上述对接通道两旁侧分别设有端子收容槽,于绝缘本体顶部设有与上述对接通道相通的收容部;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上述端子收容槽内,每一端子包括有凸伸出绝缘本体外部并与电路板相接合的插接脚,以及延伸入对接通道内并可与对接插头接触导通的接触部;第三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顶部,其包括有凸伸出绝缘本体外部并与电路板相接合的插接脚,以及容置于上述收容部内并延伸入对接通道内以与对接插头接触导通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第四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前部,其包括有凸伸出绝缘本体外部并与电路板相接合的插接脚,以及用以与对接插头接触导通的接触部,于前述对接通道前端设有缺口,第四端子的接触部通过该缺口延伸入对接通道内以与对接插头接触导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改良端子结构的语音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语音插座连接器被广泛应用在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及组合音响等可产生声音效果的电器中,其主要提供两系统间语音信号传送的功能。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型电子器具如笔记本电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语音插座连接器在这些微型电子装置上的应用日渐增多。这种语音插座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用以与对接语音插头配接而形成语音信号的通路。美国专利公告第6,478,629号揭示了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片状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前端面凸伸出一呈圆柱体状的对接部,在对接部上设有贯穿至绝缘本体内部的插接孔,对接插头可插入其中。与对接部所在面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收容槽,该收容槽与上述插接孔相通。所述片状端子中一用来接地的端子收容于上述收容槽中,其余片状端子由绝缘本体后部或底部组入绝缘本体内。但是,此种语音插座连接器的端子均组设于绝缘本体内,每一片状端子均需要相应的槽道配接,这就使得绝缘本体的内部结构相当复杂,且由于语音插座连接器的微型化发展,需要进一步缩小语音插座连接器的体积,这也使得将若干端子组入绝缘本体内并保证每一端子均正常工作的困难度增加。因此,确有必要对前述语音插座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其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及若干端子。于绝缘本体前端设有一对接部,于该对接部内设有向绝缘本体内部延伸的对接通道,于该对接通道前端设有一缺口。于绝缘本体内位于上述对接通道旁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上述若干端子中的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上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三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顶部,第四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前部。每一端子均包括有凸伸出绝缘本体外部的插接脚与凸伸入对接通道内的接触部,其中第四端子的接触部通过前述缺口延伸入前述对接通道前部以与对接插头接触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部分端子由外部组设于绝缘本体上,简化了绝缘本体的内部结构,降低了绝缘本体的制造难度,且端子的分散式分布即提高了绝缘本体的空间利用率,也可防止端子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了各端子传输信号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语音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语音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语音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如图2所示的语音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语音插座连接器100用以与对接插头对接以传输语音信号,其包括有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第二端子40、50及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第三、第四端子20、30。请参阅图3、4所示,绝缘本体10包括呈纵长构形的基部11及自基部11前部向前延伸出的圆筒状对接部12。于对接部12前端开口处形成有一缺口124,于缺口124两旁的对接部12的内、外壁(未标示)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第二容置区126、128。由对接部12前端开口处向基部11内部延伸形成有对接通道122,用以供对接插头(未图示)插入。于基部11内位于上述对接通道122两旁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端子收容槽102、104,这些端子收容槽102、104分别在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1及底壁112上成对设置,用以分别固持相应的第一、第二端子40、50。于顶壁111与对接部12相邻接处向下凹陷形成有与对接通道122相通的收容部106。于邻近收容部106开口的顶壁111处向下延伸形成有狭缝105,于狭缝105侧壁上形成有突起(未图示)。于基部11的左、右两相对侧壁113上向外分别凸设有卡块103。于对接部12的同一侧的绝缘本体10的前壁114上向后延伸形成有两插孔101。第一端子40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02内用于传输语音信号,其包括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02内的固持部42、于固持部42向下延伸的插接脚41及自固持部42前端向后弯折延伸的接触部43。第二端子50收容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04内用于传输语音信号,其包括收容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04内的固持部52、于固持部52向下延伸的插接脚51及自固持部52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触部53。请参阅图1、3所示,第三端子20组设于绝缘本体10上用于传输语音信号,其包括两相对的第一、第二侧部22、25及连接第一、第二侧部22、25的连接部23。其中于第一侧部22还向下延伸形成有插接脚21,于连接部23向后延伸形成有V形接触部24。于第一、第二侧部22、25上均形成有卡扣孔26、27。第四端子30为接地端子,其包括侧部34,于侧部34内形成有卡扣孔36。于侧部34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有插接脚35。于侧部34前端以垂直于侧部34的方向横向延伸形成有固持部33,于固持部33上还分别形成有两插入臂37。于固持部33右侧端向前下方延伸形成有弧形导引部32。于导引部32末端向上竖直延伸形成有连接部38。于连接部38横向向上延伸形成有圆弧状接触部31。请参阅图2、4所示,组装时,将第一、第二端子40、50自绝缘本体10后方开口组入绝缘本体10内,其中第一、第二端子40、50的固持部42、52分别对应卡持于端子收容槽102、104内。第一、第二端子40、50的接触部43、53凸伸入对接通道122内,可与对接插头相抵接。对应插接脚41、51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底壁112外。请参阅图1、3所示,将第三端子20自上而下组设于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与对接部12的相接处。其中第一侧部22依附于侧壁113上,且设于第一侧部22内的卡扣孔27与设于侧壁上的卡块103配合。连接部23覆盖于基部11与对接部12相邻接处。接触部24容置于收容部106内,且向下凸伸入对接通道122内,可与对接插头相抵接。第二侧部25收容于狭缝105内,且设于第二侧部25上的卡扣孔26与设于狭缝105侧壁上的突起配合。插接脚21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底壁112外。将第四端子30自前向后组设于绝缘本体10上。其中接触部31容置于第一容置区126内以与对接插头抵接。连接部38容置于缺口124内。导引部32容置于第二容置区128内。固持部33依附于前壁114上,且固持部33上的插入臂37分别对应收容于对应插槽101内。侧部34依附于侧壁113上,设于其内的卡扣孔36与设于侧壁113上的卡块103配合。插接脚35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底壁112外。由于部分端子由外部组设于绝缘本体上,简化了绝缘本体的内部结构,降低了绝缘本体的制造难度,且端子的分散式分布即提高了绝缘本体的空间利用率,也可防止端子间相互干扰进而提高各端子传输信号的稳定性。权利要求1.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用以与对接插头对接,其包括呈纵长构形的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可与对接插头相配合的对接部,该对接部内设有向绝缘本体内部延伸的对接通道,于绝缘本体内位于上述对接通道两旁侧分别设有端子收容槽,于绝缘本体顶部设有与上述对接通道相通的收容部;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容置于上述端子收容槽内,每一端子包括有凸伸出绝缘本体外部并与电路板相接合的插接脚,以及延伸入对接通道内并可与对接插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