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42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金属本体、印刷电路板、线缆、锁扣装置,所述金属本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金属本体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锁扣装置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上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的固持部和用于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本体相组装的盖体,该盖体包括底壁、自底壁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及由底壁和侧壁形成的用于收容金属本体和线缆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在从对接连接器上脱离时,可更好的保护线缆和线缆连接器组件,以防止磨损和松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妄器组件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高速传输信 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中的线缆固持件被用作组织和排列线缆。例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 4,842,547号揭示了这样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及覆盖部, 两者都是由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如锌铸件。螺钉穿过金属覆盖部的孔穴与 本体的凹口相接,使得金属覆盖部与本体紧紧相连。包含有若干导电端子的 端子间隔件设置在后壳体上。每一个端子包括对接部和导体端接部。导体端 接至端子的端接部。在本体上设有线缆收容通路。金属覆盖部上为供线缆穿 过而预留的通道上设有环形通路。金属覆盖部也可用作线缆固持件。美国专 利公告第US 5,074,808号揭示了另外一种电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包括设在本 体后端且埋在底部的塑胶材料、线缆、导电端子及用来收容塑胶材料的后壳 体。在后壳体内部的塑胶材料形成一内层。后壳体包括壳部和盖部,壳部和 盖部由锁扣件牢固组装在一起。线缆包括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导线被弯成 弓形以使得可以埋入塑胶材料中。壳部的一侧用以收容和固定线缆与导线。但是,上述提及的线缆固持件都是将本体或壳体浇铸在一起而成,这样 的固持件不容易置换不能广泛使用,对使用者来说不方便。鉴于前述弊端,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满足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盖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盖 体可以组织线缆,^t于用户^f吏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 件,其包括金属本体、印刷电路板、线缆、锁扣装置,所述金属本体形成收 容空间,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金属本体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锁扣装置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上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的固持部和用于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本体相组装的盖体,该盖体包括底壁、自底壁两侧向上 延伸的一对侧壁及由底壁和側壁形成的用于收容金属本体和线缆的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线缆连接器组件从对接 连接器上脱离时,可更好的保护线缆和线缆连接器组件,防止磨损和松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锁扣装置的放大图。 图6至图8为图4所示的连接器组件沿A-A至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金属本体1、 设置在金属本体1上的印刷电路板2、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且带有线缆固持 件6的一对线缆7、组装在金属本体1上的锁扣装置3、部分覆盖锁扣装置3 且组装在金属本体1上的金属壳体4和用作线缆排列和固定线缆7且组装在 金属本体1上的盖体5。金属本体1包括基部11、与基部11接合的覆盖部12和形成于基部11 和覆盖部12之间的用来收容电路板2的收容空间15。基部11包括第一基部lla和自第一基部lla向前延伸出来的第一舌部 llb。第一基部lla包括第一扁平部110、 一对第一侧缘112、自第一扁平部 110两侧和后端分别向上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后壁113。第一側缘112前端低后 端高,使得第一侧缘112呈"L"型。在第一后壁113上设置有一对半圓开口 1130,以及在第一侧缘112上设有一对与第一后壁113连接的第一螺孔 1121。自第一侧缘112和第一后壁113的上表面向下凸伸出第一切口 1120。 第一舌部lib包括第一面板116和设置在第一面板116两侧的一对肋条 114。每一个肋条114自第一面板116的前端延伸出尖端1140。第一面板116 上设置了两对支撑部115,每一支撑部115上设有一个定位孔1150。自第一 面板116的前端向后延伸出一对与肋条114相邻的"U"型切口 117。 覆盖部12包括第二基部12a和自第二基部12a延伸出来的第二舌部 12b。第二基部12a包括第二扁平部120, 一对第二侧缘122和自第二扁平部 120的两侧和后端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二后壁123。第二侧缘122的后端被第二 后壁123切为"L"型。第二后壁123上设置有一对半圓拱形开口 1230。第 二侧缘122上设置了一对第二螺孔1221用来连接第二后壁123。第二扁平部 120的前部设置有一对第三螺孔1222 。由于在基部11上设有第一切口 1120,因此,相应的自第二后壁123和第二侧缘122内壁向下延伸了凸条 1220。 第二扁平部120上设置了第一收容部127和较第一收容部127更深更 窄的第二收容部128。第一收容部127包括大小不同的第一和第二收容室 1270、 1271。第二收容部128位于第二扁平部120的前端且与第二扁平部 120的前表面相连接。第二扁平部120的前部设置有沟槽1280,沟槽1280沿 竖直方向与第二扁平部120连接。在第二收容部128的前端设有安装了一对 凸块1282的横条1281。自第二扁平部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出一对通道121。第二舌部12b包括设有三个长形通道的第二面板124和自第二面板124 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125。在侧壁125上设置了一对开口向外的用来导 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入端的第二通道1250。在第二舌部12b的前表 面向后延伸出一对凸起126,这一对凸起126分别设在侧壁125的下方,在 侧壁125下方形成一对沟槽1260。第二面板124上对称排列了两对向下延伸 的定位柱1240。设有第一定位孔1150的第一支撑部115和定位柱1240用作 本体1的第一固持装置。第一固持装置不局限于对上述结构的描述,还可以 利用其它结构实现,例如,在第一舌部llb和第二舌部12b上分别设置相对应 的凸出部和凹进部,以使得两者互相卡合从而将第一舌部lib和第二舌部 12b组装在一起。电路板2包括自前至后排列的第一导电片21和在电路板2后端排列的第 二导电片22。第一和第二导电片21、 22通过电路板2内部的导电路径电性 连接。电路板2上对称排列着两对与第一导电片21连接的通孔23。通孔23 用作电路板2的第二固持装置。第二固持装置不局限于对上述结构的描述, 它也可为电路板2上与本体1收容腔相配合的凸起,或为电路板2上与本体 1凸起相配合的收容腔。锁扣装置3包括固定对接连接器的锁扣件31、与锁扣件31配合使得锁 扣件31从对接连接器上脱落的拉拔件32和组装在拉拔件32上的拉拔带33。锁扣件31为悬臂式的金属件。锁扣件31包括位于垂直面上的"N"型固 持部310、设置于水平表面上的锁扣部311、连接设有锁扣部311的固持部 310且可为锁扣件31提供弹力的倾斜连接部312。固持部310包括橫部3101 和自对黄部3101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部3102。 每一侧部3102在其边纟彖最 外端设有若干倒钩3103。在锁扣部311的后端设置了与连接部312连接的一 对矩形孔3110,并且在锁扣部311的前端两侧向下弯曲形成一对锁扣3112。 连接部312连接了横部3101的中部,并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金属本体、印刷电路板、线缆、锁扣装置,所述金属本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金属本体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锁扣装置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上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的固持部和用于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本体相组装的盖体,该盖体包括底壁、自底壁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及由底壁和侧壁形成的用于收容金属本体和线缆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利吴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