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引物探针组合、试剂盒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21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引物探针组合、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引物探针组合包括14对引物及其对应的探针;所述试剂盒中包含上述引物探针组合,用于检测/辅助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物探针组合能对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的灵敏度高于现有的引物探针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试剂盒能够分为4组,每组4个通道,同时检测出14种病原菌,且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高、特异性好、用时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引物探针组合、试剂盒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引物探针组合、试剂盒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者约占住院病人的10%左右,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死于各类呼吸道感染。每个儿童每年大约被感染6

9次,青少年和成人大约被感染2

4次。
[0003]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是患者门诊就诊最常见的病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在2015年全球5640万例死亡中,半数以上有10个原因导致,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19万)位列第三,而在低收入国家前10位死亡原因中,下呼吸道位居第一。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大部分的下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细菌感染或继发感染经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加重,如不能及时准确地明确病原体种类,并针对性用药,将会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然而目前传统的诊疗手段主要为生化指标的鉴定、病原体培养等,方法操作准确性不够、周期长,很难给医生提供精准的辅助诊断,进而使得大部分的用药仍处于经验性用药阶段,不仅加快了细菌产生耐药的周期,也影响了患者的及时诊断。
[0004]目前临床上检测细菌常用的方法有细菌培养、PCR法、一代测序和二代测序法。分离培养法和涂片镜检法是临床实验室病原检测的常用手段。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检测方面,通过分离培养确定病原菌,是临床上公认的“金标准”。分离培养法确定病原菌历史悠久,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目前病原微生物的统计和调查研究以及耐药性的检测依然以分离培养为基础,但是整个过程通常包括病原体培养、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因此采用分离培养法进行检验需要2~4天甚至更长时间。
[0005]涂片镜检法也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其成本低、检验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高,尤其是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涂片镜检法所得的检测结果往往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与耐心程度密切相关,且该方法无法准确鉴定到具体细菌的菌种,检测的敏感性也不如分离培养法。
[0006]临床上一般都是将分离培养法和涂片镜检法相结合,以提高诊断正确性,降低假阴性、假阳性。
[0007]一代测序法具有读长较长、准确性高的特点,但其具有成本高通量小,检测耗时较长,且低拷贝的细菌也无法检测到的缺点。而二代测序法虽然在诊断罕见病原体方面优于传统方法(分离培养法和涂片镜检法),但对于常见的结核分枝杆菌、隐球菌等病原体,其灵敏度不如传统方法。对于这些常见病原体,经常是传统方法检测不到,二代测序也检测不到;而即使传统方法检测到这些病原体,二代测序仍然检测不到或只检测到极少量特异的
片段,难以确定其准确性,且成本高、周期长。
[0008]PCR检测技术是一种聚合酶链反应,其采用变性

退火

延伸三个步骤使DNA 基因能够在体外实现解旋解链,类似于一种体外增加、复制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PCR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领域,其对细菌的检测过程中具有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检测常见细菌的主要方式,能够实时检测出细菌分布、存在的阳性率,并根据结果判断患者感染的致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特点,可起到有效预防、控制的效果。
[0009]多重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引物,从而实现对多个核酸片段同时进行扩增的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通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物而实现其定量检测功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病原菌的检测,不仅能同时检测多种微生物,而且有着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精确度、污染少等优点。
[0010]鉴于上述描述,亟待发现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实验操作简单、耗时短,并且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引物探针组合、试剂盒及其应用。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3]一种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引物探针组合,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所示;
[0014]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4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探针如SEQ ID NO:6所示;
[0015]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探针如SEQ ID NO:9所示;
[0016]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0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11所示,探针如SEQ ID NO:12所示;
[0017]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3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14所示,探针如SEQ ID NO:15所示;
[0018]检测肺炎衣原体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6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17所示,探针如SEQ ID NO:18所示;
[0019]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9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0所示,探针如SEQ ID NO:21所示;
[0020]检测大肠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22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3所示,探针如SEQ ID NO:24所示;
[0021]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25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6所示,探针如SEQ ID NO:27所示;
[0022]检测嗜麦芽假单胞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28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9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0所示;
[0023]检测阴沟肠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31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32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3所示;
[0024]检测嗜肺军团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34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35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6所示;
[0025]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37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38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9所示;
[0026]检测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40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41所示,探针如SEQ ID NO:42所示。
[0027]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14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引物探针组合,其特征在于,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所示;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4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探针如SEQ ID NO:6所示;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探针如SEQ ID NO:9所示;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0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11所示,探针如SEQ ID NO:12所示;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3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14所示,探针如SEQ ID NO:15所示;检测肺炎衣原体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6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17所示,探针如SEQ ID NO:18所示;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19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0所示,探针如SEQ ID NO:21所示;检测大肠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22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3所示,探针如SEQ ID NO:24所示;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25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6所示,探针如SEQ ID NO:27所示;检测嗜麦芽假单胞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28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29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0所示;检测阴沟肠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31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32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3所示;检测嗜肺军团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34所示,反向引物如SEQ ID NO:35所示,探针如SEQ ID NO:36所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正向引物如SEQ ID NO:37所示,反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仕艺白立宽杜锦然陈江坡张志达王文轩胖铁良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诺道中科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