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91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涉及到消防电梯井道领域,包括消防电梯井道,所述消防电梯井道的一侧设置有集水坑,所述消防电梯井道与集水坑之间通过排水管相连,所述排水管的两端通过刚性防水翼环分别连接消防电梯井道和集水坑,所述排水管的外侧套接有U型吊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U型吊环,U型吊环的顶端锚固于消防电梯底坑底板钢筋混凝土内,U型吊环的底端固定排水管,避免排水管受地下室底板下方软弱土不均匀沉降影响而出现断裂、损坏的情况,U型吊环和排水管包裹于素混凝土层内,对U型吊环和排水管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排水管采用防腐级别相对较高的内涂塑复合钢管,能够避免排水管受到锈蚀。锈蚀。锈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电梯井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2014第9.2.1条要求,消防电梯的井底应采用消防排水措施。现有的消防电梯底坑敷设排水管道时,受软弱土不均匀沉降影响易出现断裂、损坏,且难以维修。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包括消防电梯井道,所述消防电梯井道的一侧设置有集水坑,所述消防电梯井道与集水坑之间通过排水管相连,所述排水管设置为倾斜结构,所述排水管的两端通过刚性防水翼环分别连接消防电梯井道和集水坑,所述排水管的外侧套接有U型吊环,所述U型吊环的外侧包裹有素混凝土层,所述素混凝土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连接有钢筋混凝土底板,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下表面粘接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垫层贴合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采用防腐级别相对较高的内涂塑复合钢管,所述U型吊环采用热浸镀锌处理。
[0006]优选的,所述集水坑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检修盖板,所述素混凝土层的两侧均贴合连接有模板。
[0007]优选的,所述U型吊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U型吊环呈等间距线性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防水卷材的中部开设有与U型吊环相适配的孔洞,所述U型吊环的上端与防水卷材上开设的孔洞贯穿连接,且U型吊环的上端与防水卷材上孔洞的连接处通过聚氨酯密封胶密封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U型吊环的顶端设置为弯折结构,且U型吊环的顶端位于防水卷材的上方。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本技术通过设置U型吊环,U型吊环的顶端锚固于地下室底板钢筋混凝土内,U型吊环的底端固定排水管,避免排水管受地下室底板下方软弱土不均匀沉降影响而出现断裂、损坏的情况,U型吊环和排水管包裹于素混凝土层内,对U型吊环和排水管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排水管采用防腐级别相对较高的内涂塑复合钢管,能够避免排水管受到锈蚀。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U型吊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5]图中:1、消防电梯井道;2、集水坑;3、排水管;4、刚性防水翼环;5、U型吊环;6、素混凝土层;7、模板;8、混凝土垫层;9、防水卷材;10、钢筋混凝土底板;11、检修盖板;12、聚氨酯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包括消防电梯井道1,消防电梯井道1的一侧设置有集水坑2,集水坑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检修盖板11,消防电梯井道1与集水坑2之间通过排水管3相连,排水管3设置为倾斜结构,排水管3采用防腐级别相对较高的内涂塑复合钢管,排水管3的两端通过刚性防水翼环4分别连接消防电梯井道1和集水坑2,排水管3的外侧套接有U型吊环5,U型吊环5采用热浸镀锌处理,U型吊环5设置有多个,多个U型吊环5呈等间距线性分布,多个U型吊环5的设置对排水管3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避免排水管3受不均匀沉降影响而出现断裂、损坏的情况,U型吊环5的外侧包裹有素混凝土层6,素混凝土层6的两侧均贴合连接有模板7,模板7也可以用钢板或者木模板代替,且钢板或者木模板为临时支挡,在素混凝土层6初凝后拆掉,素混凝土层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垫层8,素混凝土层6和混凝土垫层8配合对排水管3和U型吊环5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混凝土垫层8的上表面连接有钢筋混凝土底板10,钢筋混凝土底板10的下表面粘接有防水卷材9,U型吊环5的上端与钢筋混凝土底板10以及防水卷材9的底端贯穿连接,防水卷材9的中部开设有与U型吊环5相适配的孔洞,U型吊环5的上端与防水卷材9上开设的孔洞贯穿连接,且U型吊环5的上端与防水卷材9上孔洞的连接处通过聚氨酯密封胶12连接,聚氨酯密封胶12灌注在防水卷材9上孔洞内,达到了密封的效果,防水卷材9和聚氨酯密封胶12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的防水密封性,防水卷材9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垫层8贴合连接,U型吊环5的顶端设置为弯折结构,且U型吊环5的顶端位于防水卷材9的上方,且U型吊环5先不折弯,待U型吊环5的顶端穿过防水卷材9上的孔洞后再进行折弯。
[0018]本技术的施工过程:
[0019](1)首先在地下室底板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原状土体上挖出固定电梯排水管3的坑槽,槽底应根据排水管3的泄水坡度,确定槽深CH及其底面的标高;
[0020](2)接着采用U型吊环5固定排水管3,排水管3设置为倾斜结构,安装高度应根据泄水坡度调整,排水管3的管底贴合电梯底坑完成面,其中U型吊环5彻底除锈,并经过热浸镀锌处理,排水管3采用内涂塑复合钢管,且排水管3与消防电梯井道1以及集水坑2的交接处设置刚性防水翼环4(刚性防水翼环4做法参见国家标准图集《刚性防水套管》02S404的第24页“刚性防水翼环安装图(二)”),同时将排水管3的两侧做堵口等成品保护措施,避免施工
过程中排水管3的内部被堵塞、污染;
[0021](3)然后采用模板7或木模板临时支挡,在槽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并初凝后,拔出模板7,模板7可以采用钢板制作也可以采用木模板制作;
[0022](4)然后向坑槽内填充混凝土(可与其他部位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垫层8同时浇筑),形成素混凝土层6和混凝土垫层8,浇筑完成后,U型吊环5应外露出于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垫层8的外侧;
[0023](5)当钢筋混凝土底板10采用预铺反粘防水卷材9的做法时,遇U型吊环5的位置应在防水卷材9上相应的地方先开孔洞,U型吊环5先不折弯,当穿过防水卷材9后再进行折弯,U型吊环5与防水卷材9的交接部位施打聚氨酯密封胶12封闭孔洞缝隙,以确保防水卷材9的整体性及防水效果;
[0024](6)当钢筋混凝土底板10进行钢筋绑扎时,U型吊环5与钢筋混凝土底板10内钢筋通过焊接等方式可靠固定连接。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包括消防电梯井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电梯井道(1)的一侧设置有集水坑(2),所述消防电梯井道(1)与集水坑(2)之间通过排水管(3)相连,所述排水管(3)设置为倾斜结构,所述排水管(3)的两端通过刚性防水翼环(4)分别连接消防电梯井道(1)和集水坑(2),所述排水管(3)的外侧套接有U型吊环(5),所述U型吊环(5)的外侧包裹有素混凝土层(6),所述素混凝土层(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垫层(8),所述混凝土垫层(8)的上表面连接有钢筋混凝土底板(10),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10)的下表面粘接有防水卷材(9),所述防水卷材(9)的下表面与混凝土垫层(8)贴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电梯井道底设吊环防止排水管道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采用防腐级别相对较高的内涂塑复合钢管,所述U型吊环(5)采用热浸镀锌处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智亮郭固李颖莉李果吴文江刘燕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