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186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直管,所述第一直管靠近首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式升降机,所述第一直管在位于固定式升降机和第一直管末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式升降机,所述第一直管的首端连接有柔性泵管。优选,还包括第二直管和椎管,所述第二直管的长度小于第一直管,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与柔性泵管连接,所述第二直管的另一端与椎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式升降机、移动式升降机来调整第一直管与管模的中心高度差,用于升降的设备结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且重量相对较轻,降低了泵管与管模中心高度调整的难度,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经济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设计中,如图1所示,混凝土离心管模用的泵管输出端为长直管(即第一直管2),泵机输送端为椎管1,长直管长度较长且通常水平安装,椎管与长直管通过连接组件刚性连接,无法调整长直管的高度。当泵机泵料时,泵管需插入管模内部,装载管模的计量设备慢慢后退,直至泵管完全退出管模,泵料结束。
[0003]市场上桩类产品繁多,每条生产线可能会同时生产很多种桩型,当更换管桩、空心方桩的规格时需通过调整计量设备在管模安装位置的高度尺寸来调整管模的中心高度,避免管模内孔与长直管产生干涉,其中,计量设备有自动调整高度和手动调整高度两种类型,且计量设备的种类繁多,维护、管理比较困难。由于管模很重,手动调整高度难度比较大,费时费力,而自动调整高度的计量设备造价很高,推广较难,且设备维护难度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长直管中心高与管模中心高的高度差的调整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直管,所述第一直管靠近首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式升降机,所述第一直管在位于固定式升降机和第一直管末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式升降机,所述第一直管的首端连接有柔性泵管。
[0007]优选,还包括第二直管和椎管,所述第二直管的长度小于第一直管,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与柔性泵管连接,所述第二直管的另一端与椎管连接。
[0008]或者,还包括与柔性泵管连接的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的长度小于第一直管。
[0009]优选,所述固定式升降机和移动式升降机上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第一直管的夹取工装。
[0010]优选,所述椎管和第二直管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0011]优选,所述柔性泵管分别通过法兰和螺栓与第一直管、第二直管相连。
[0012]优选,所述柔性泵管为混凝土输送橡胶软管。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固定式升降机(用于泵管的夹取及升降,与移动式升降机同步夹取、升降使用,不移动)的数量为1台,移动式升降机(用于泵管的夹取及升降,与固定式升降机同步夹取、升降使用,可移动)的数量可以为1台,也可以为多台,升降机设备上均有夹取长直泵管的夹取工装。本技术用于升降的设备结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且重量相对较轻,降低了泵管与管模中心高度调整的难度,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设计的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固定式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移动式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0020]1:椎管;2: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柔性泵管;5:固定式升降机;6:移动式升降机;7:连接组件;8:夹取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如图2所示,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直管2,第一直管2也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长直管,该泵管只能水平安装,为传统的长直泵管。所述第一直管2靠近首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式升降机5,固定式升降机用于第一直管2的夹取及升降,与移动式升降机同步夹取、升降使用,不移动(固定式是指水平位置为固定的、不移动的)。
[0023]所述第一直管2在位于固定式升降机5和第一直管2末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式升降机6,移动式升降机用于第一直管2的夹取及升降,与固定式升降机同步夹取、升降使用,可移动。优选,固定式升降机5和移动式升降机6上均设置有用于夹取第一直管2的夹取工装8,其中,固定式升降机、移动式升降机市面上品种很多,也可以定制专机,只要具备升降、装夹泵管的功能,都可以采用,本技术可以采用涡轮丝杆升降机+制动电机+齿轮减速机,固定式升降机5的结构可参见图3所示,移动式升降机6的结构可参见图4所示。
[0024]所述第一直管2的首端(图2中的左端)连接有柔性泵管4,本新型有多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柔性泵管4直接与泵机上的椎管连接,则无需其他辅助设备;第二种方案是本技术还包括第二直管3(椎管1不作为本技术的结构),柔性泵管4与第二直管3连接;第三种方案是本技术还包括第二直管3和椎管1(椎管1作为本技术的结构),所述第二直管3的一端与柔性泵管4连接,所述第二直管3的另一端与椎管1连接。上述方案中,第二直管3的长度都小于第一直管2,也即第一直管2是长直管,第二直管3是短泵管,第二直管3是连接泵机锥管和柔性泵管4的过渡接管,柔性泵管4为混凝土输送橡胶软管。
[0025]所述椎管1和第二直管3之间通过连接组件7,比如通过法兰和螺栓实现连接,所述柔性泵管4分别通过法兰和螺栓与第一直管2、第二直管3相连。
[0026]第一直管2、第二直管3和柔性泵管4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移动式升降机6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直管2的长度和要求进行设置,本技术通过固定式升降机、移动式升降机来调整第一直管2与管模的中心高度差。设备结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且重量相对较轻,降低了泵管与管模中心高度调整的难度,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002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2)靠近首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式升降机(5),所述第一直管(2)在位于固定式升降机(5)和第一直管(2)末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式升降机(6),所述第一直管(2)的首端连接有柔性泵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直管(3)和椎管(1),所述第二直管(3)的长度小于第一直管(2),所述第二直管(3)的一端与柔性泵管(4)连接,所述第二直管(3)的另一端与椎管(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泵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柔性泵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汤辰机械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