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引出组件、极芯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81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耳引出组件、极芯组件及电池。该极耳引出组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极耳连接部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部,两个极耳连接部通过支撑连接板相连,折弯部位于极耳连接部的两端端部,折弯部与极耳连接部和/或支撑连接板相连,支撑连接板、两个极耳连接部和两个折弯部之间形成夹设空间,折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绝缘隔件,绝缘隔件包括绝缘连接部,绝缘连接部插入夹设空间,绝缘连接部的两端设置有适于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引出片,引出片与支撑连接板固定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极耳引出组件,通过使折弯部与绝缘隔件连接配合,使得绝缘隔件对支撑件支撑可靠,支撑件的强度较好。的强度较好。的强度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引出组件、极芯组件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耳引出组件、具有该极耳引出组件的极芯组件以及具有该极芯组件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的极耳引出组件包括绝缘隔件、支撑件和引出件,支撑件与绝缘隔件固定连接,引出件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极耳引出组件以绝缘隔件朝向极芯方向伸入同侧相邻两极耳片之间并与极芯接触,支撑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极耳片电连接,引出件由支撑件朝着背向极芯方向延伸。但是支撑件的强度较差,在支撑件与极耳片形成电连接时,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导致虚焊,影响实际使用性能;此外,引出件上的封装区域在实际封装过程中波动大,短路问题频发,不良率高达60%。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极耳引出组件,支撑件的强度较好。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极耳引出组件的极芯组件。
[0005]本技术又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极芯组件的电池。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导电性且包括支撑连接板、相对设置的两个极耳连接部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部,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通过所述支撑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支撑连接板的同一侧,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极耳连接部的两端端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或所述支撑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支撑连接板、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和两个所述折弯部之间形成夹设空间,所述折弯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绝缘隔件,所述绝缘隔件具有绝缘性且包括绝缘连接部,所述绝缘连接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夹设空间内,所述绝缘连接部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配合;引出片,所述引出片具有导电性且适于与所述支撑连接板固定相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通过在支撑件上设计折弯部,并使折弯部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绝缘隔件的第二连接结构连接配合,使得绝缘隔件对支撑件的支撑更加可靠,由此使得支撑件的强度较好、不易变形。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自所述极耳连接部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自所述支撑连接板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折弯部包括:折弯第一板、折弯第二板以及连接所述折弯第一板和所述折弯第二板的折弯连接板,所述折弯连接板自所述支撑连接板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所述折弯第一板适于与对应端其中一个所述极耳连接部固定连
接,和/或,所述折弯第二板适于与对应端另一个所述极耳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二者中的其中一个构造为卡扣,另一个构造为卡孔,所述卡扣适于与所述卡孔卡接配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构造为卡扣,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构造为卡孔,所述绝缘连接部上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卡扣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避让通孔的孔边缘,所述卡扣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0013]可选地,所述折弯部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卡孔以及所述折弯部边缘的连通槽。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出片包括:引出连接部、引出部和用于与封装膜密封连接的封装部,所述引出连接部适于与所述支撑连接板固定相连接,所述引出部与所述引出连接部固定相连接,且所述引出部朝向背离所述支撑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封装部设置在所述引出部上,所述引出部上还设置有引出片定位孔,所述引出片定位孔位于所述封装部的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极芯组件,包括:极芯本体,所述极芯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极芯,每个所述极芯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两个所述极耳分布于对应极芯的相对两端,位于所述极芯本体同一端的极耳的极性相同,极性相同的相邻两个所述极耳之间设置有上述的极耳引出组件,极性相同的相邻两个所述极耳各自与对应的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固定;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极芯本体和所述极耳引出组件的空间;极芯隔圈,所述极芯隔圈位于所述封装膜内,所述极芯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极芯隔圈,所述极芯隔圈上设置有极耳定位孔,所述引出片的一部分从所述极耳定位孔伸出且从所述封装膜伸出。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芯组件,其两端极耳处均设置有极耳引出组件,极耳引出组件的支撑件强度较高,不易变形,由此使得极芯组件的可靠性较好。
[0017]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的极芯组件。
[0018]所述电池与上述的极芯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极耳引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芯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电池1000、极芯组件100、极耳引出组件10、引出片1、引出连接部11、引出部12、封
装部13、引出片定位孔14、支撑件2、极耳连接部21、折弯部22、折弯第一板221、折弯第二板222、折弯连接板223、支撑连接板23、第一连接结构24、连通槽25、绝缘隔件3、绝缘连接部31、配合表面311、连接表面312、第二连接结构32、避让通孔33、绝缘支撑部34、支撑面35、极芯本体20、极耳201、封装膜30、封装上膜301、封装下膜302、极芯隔圈40、第一隔圈401、第二隔圈402、极耳定位孔403。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引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具有导电性且包括支撑连接板(23)、相对设置的两个极耳连接部(2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折弯部(22),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21)通过所述支撑连接板(23)相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21)和所述折弯部(22)位于所述支撑连接板(23)的同一侧,所述折弯部(22)位于所述极耳连接部(21)的两端端部,且所述折弯部(22)与所述极耳连接部(21)和/或所述支撑连接板(23)相连接,所述支撑连接板(23)、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21)和两个所述折弯部(22)之间形成夹设空间,所述折弯部(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24);绝缘隔件(3),所述绝缘隔件(3)具有绝缘性且包括绝缘连接部(31),所述绝缘连接部(31)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夹设空间内,所述绝缘连接部(3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32),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2)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4)连接配合;引出片(1),所述引出片(1)具有导电性且适于与所述支撑连接板(23)固定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引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2)自所述极耳连接部(21)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引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2)自所述支撑连接板(23)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引出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折弯部(22)包括:折弯第一板(221)、折弯第二板(222)以及连接所述折弯第一板(221)和所述折弯第二板(222)的折弯连接板(223),所述折弯连接板(223)自所述支撑连接板(23)的一端折弯延伸而成,所述折弯第一板(221)适于与对应端其中一个所述极耳连接部(2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折弯第二板(222)适于与对应端另一个所述极耳连接部(2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引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4)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32)二者中的其中一个构造为卡扣,另一个构造为卡孔,所述卡扣适于与所述卡孔卡接配合。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月王飞飞鄢勇汤道毅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