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97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端盖组件、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壳体具有开口。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电极端子。端盖用于盖合开口。电极端子设置于端盖上。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并沿端盖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平直部、弯曲部和极耳。弯曲部设于平直部沿端盖的厚度方向的端部。且相邻两个电极组件的同侧的弯曲部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极耳从平直部沿端盖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出。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极耳和所述电极端子。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以减小集流构件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额外占用的高度,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使用较多的电池一般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
[0003]对于一般的可再充电电池而言,电池单体的结构会影响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因此,如何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提高电池的容量成为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旨在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
[0005]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端盖组件、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壳体具有开口。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电极端子。端盖用于盖合开口。电极端子设置于端盖上。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并沿端盖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每个电极组件包括平直部、弯曲部和极耳。弯曲部设于平直部沿端盖的厚度方向的端部。且相邻两个电极组件的同侧的弯曲部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极耳从平直部沿端盖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出。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极耳和电极端子。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电极组件同侧的弯曲部形成容纳空间44,由于集流构件有部分与容纳空间重叠,将集流构件配置为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中,充分利用容纳空间,以减小集流构件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占用的额外高度。一方面,节省的空间可以用来容纳更多的活性物质,以达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电池单体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即减小电池单体的体积,使电池单体在组成电池时,相同体积的电池可以容纳更多的电池单体,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包括极耳连接部和端子连接部。极耳连接部位于平直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并用于连接同侧的极耳。端子连接部连接于极耳连接部靠近端盖的端部。端子连接部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并用于连接电极端子。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端子连接部配置为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端子连接部为集流构件与容纳空间在端盖上的投影重叠的部分,只需改变端子连接部的形状或尺寸即可将端子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从而充分利用容纳空间,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将极耳连接部设置于平直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并用于连接同侧的极耳,将端子连接部连接于极耳连接部靠近端盖的端部并用于连接电极端子,从而实现集流构件电连接电极端子和极耳的功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连接部包括焊接部和转接部。焊接部与电极端子焊接。转接部用于连接极耳连接部和焊接部,并且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
[0010]将转接部配置为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充分利用容纳空间,以减小集流构件在容纳空间之外的体积,从而减小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占用的额外高度。一方面,节省的空间可以用来容纳更多的活性物质,以达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电池单体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减小电池单体的体积,使电池单体在组成电池时,电池内部可以容纳更多的电池单体,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极耳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转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极耳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使转接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容纳空间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保证转接部足以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中。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极耳连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转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配置为大于极耳连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以提高容纳空间的空间利用率,从而节省更多的空间,提高了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同时,在减小转接部在宽度方向上尺寸的同时增大转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增大过流面积,保证过流量。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部在第一平面的横截面为类三角形或类圆形。第一平面为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共同限定的平面。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转接部在第一平面的横截面配置为类三角形,可以提高容纳空间的空间利用率,在将转接部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的同时保证过流量;将转接部在第一平面的横截面配置为类圆形,方便加工制造。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于转接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使端子连接部固定于端盖组件的预定区域。预定区域与容纳空间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将转接部固定于预定区域,预定区域与容纳空间相对设置,以保证装配在端盖组件预定区域上的转接部可以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部包括导电部和绝缘部。导电部用于连接极耳连接部和焊接部。绝缘部附接于导电部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电部用于电连接极耳连接部和焊接部,将绝缘部配置为附接于导电部靠近电极组件的表面,从而实现转接部和电极组件之间的绝缘,提高了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组件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设于端盖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转接部附接于绝缘件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端盖组件设有通孔。通孔沿厚度方向贯穿端盖和绝缘件。电极端子覆盖通孔,并且电极端子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相较于绝缘件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更远离电极组件。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孔贯穿端盖和绝缘件,电极端子覆盖通孔,电极端子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被配置为相较于绝缘件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更远离电极组件,以使电极端子和通孔的侧壁限定出一个容纳空腔。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部沿背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凸出于转接部,并且至少部分容纳于通孔内。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焊接部配置为沿背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凸出于转接部,以使焊接部至少部分容纳于通孔内,从而使焊接部不额外占用电池单体的高度。一方面,节省的空间可以用来容纳更多的活性物质,以达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电池单体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即减小电池单体的体积,使电池单体在组成电池时,相同体积的电池可以容纳更多的电池单体,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
[0025]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箱体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容纳于箱体。
[0026]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
[00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相邻两个电极组件同侧的弯曲部形成容纳空间,将集流构件配置为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空间中,充分利用容纳空间,以减小集流构件在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占用的额外高度,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或电池的容量。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电极端子,所述端盖用于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端盖上;至少两个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沿端盖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平直部、弯曲部和极耳,所述弯曲部设于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的端部,且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组件的同侧的所述弯曲部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极耳从所述平直部沿所述端盖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出;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所述极耳和所述电极端子,所述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包括极耳连接部和端子连接部,所述极耳连接部位于所述平直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并用于连接同侧的所述极耳,所述端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极耳连接部靠近所述端盖的端部,所述端子连接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并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包括焊接部和转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电极端子焊接,所述转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焊接部,并且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葛销明马若岩陆家缘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