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和测试分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68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和测试分选机。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多个软管组,其中,所述多个软管组沿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间隔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软管组相互错开;与所述多个软管组分别以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接的多个刚性管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个软管组形成了在底座上的分层构型,这种分层布置能有效提高零部件的空间利用率,使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更加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结构紧凑。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和测试分选机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冷媒走管运动
,特别是涉及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和测试分选机。

技术介绍

[0002]在低温测试分选机的运行期间,冷媒机会将低温冷媒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料梭流道中,给电子元件在测试前提供一个预温的环境。为了保证冷媒机与运动料梭之间有稳定输送冷媒的管路,料梭需要配设能够随料梭一起做往复运动的软管。在不影响料梭运动的前提下,软管可以用于冷媒介质的输送。目前已知的冷媒输送管路中,运动软管等零部件的安装占用空间较大,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冷媒输送管路存在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的缺陷。因此,行业内对改进冷媒输送管路以减少其占用面积存在一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大幅度提高软管等零部件的空间占用率的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和测试分选机。
[0004]一种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多个软管组,其中,所述多个软管组沿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间隔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软管组相互错开;与所述多个软管组分别以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多个软管组,其中,所述多个软管组沿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间隔排布,在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软管组相互错开;与所述多个软管组分别以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接的多个刚性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软管组包括软管,每个刚性管组包括刚性管,所述软管和所述刚性管通过第一接头结构以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软管的第一端的渐缩段和与所述渐缩段轴向间隔开的第一外螺纹段;形成在所述刚性管的端部的扩张段,所述扩张段的斜度与所述渐缩段的斜度相适配,且所述扩张段套在所述渐缩段上;套在所述扩张段上的衬套,所述衬套形成有朝向所述刚性管的止挡面;套在所述刚性管与所述软管的接合处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软管的第一外螺纹段接合,并与所述止挡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第二端构造有适于进行外丝活接的第二外螺纹段。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软管组包括软管,所述软管在第二端处设置有夹紧所述第二端的接头定位组件,所述接头定位组件包括:形成有第一弧面的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第二弧面的第二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以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彼此相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述软管的第二端被夹在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输送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轶鲍军其胡鹏飞谢天海张琦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