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u离子掺杂的硅磷酸钙发光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161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Eu离子掺杂的Ca5(PO4)2SiO4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Eu离子掺杂的Ca5(PO4)2SiO4发光材料的(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u离子掺杂的硅磷酸钙发光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Eu:Ca5(PO4)2SiO4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能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白光LED(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由于具有小型固体化,耐震动,瞬时启动和快响应,节能且寿命长,绿色高效等诸多优点,2007年美国能源部(DOE)已经开始支持SSL照明装置的推广工作。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纷纷表示将禁止销售和使用白炽灯,大力支持和推广高效、环保的LED照明产品。
[0003]LED用荧光粉按基质材料分类,可分为:硫化物及硫氧化物、铝酸盐、钨/钼酸盐、氮/氧化物、硼酸盐、钒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其中硫化物对湿度敏感,化学性质、热稳定性等比较差,且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污染,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很强的臭味。钨/钼酸盐的激发光谱为半波宽较窄的线状吸收谱,在与LED芯片匹配中效果不太理想。氮氧化物荧光粉制备时的合成条件要求比较苟刻,一般需要在高温以及氮气气氛下合成,所用原料价格昂贵,使得氮氧化物荧光粉的合成成本相比其他体系较高,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铝酸盐中最典型的为石榴石结构的基质材料YAG:Ce,是目前商业上最广泛使用的黄色荧光粉,可在蓝光LED芯片的激发下发射黄光,是典型的白光LED用黄粉,但 YAG:Ce荧光粉因为其发射光谱颜色比较单一,尤其是缺乏红色可见光部分,导致显色指数 (CRI)偏低。真正的商用化是在YAG:Ce的基础上掺杂其他稀土离子使得发光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0004]磷酸盐基质的荧光粉是作为铝酸盐体系的替代品而出现,以磷酸盐基质的LED用荧光粉用量仅次于铝酸盐基质荧光粉,并且由于磷酸盐基质中的PO
43-具有四面体的刚性结构,使得磷酸盐体系比较稳定。因此大多数稀土磷酸盐在荧光粉具有优良的发光热稳定性,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有很高的发光效率、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能承受大功率的辐照。硅酸盐的基本结构是硅氧四面体,基本结构单元为[SiO4]4-,由于这种基本四面体的连接方式的不同,构成了比较复杂的硅酸盐晶体。硅酸盐荧光粉的鲜明特点是具有较宽的发射波长,对紫外、近紫外、蓝光光谱范围都有很显著的吸收,其在所有的黄色荧光体中,具有最高的辉度值和较高的色彩饱和度,且亮度较高,能够满足一些背光显示的要求,可以更好的与LED芯片匹配,而且成本更低;缺点是硅酸盐由于自身的结构,物理化学稳定性比较差。
[0005]尽管LED在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但用于LED的高效、高显色指数荧光粉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相对比较缓慢,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新材料的探索以适合不同LED芯片激发的荧光粉。磷酸盐和硅酸盐基质的荧光粉各有特色、分别获得了广泛研究,有些特性如稳定性是互补的。这为新型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关于硅磷酸盐荧光粉体及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Eu离子掺杂的硅磷酸钙(Eu:CPS)发光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Eu离子掺杂的Ca5(PO4)2SiO4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a
(1-x)
,Eu
x
):P:Si的原子比为5:2:1,Ca源为CaCO3、CaO、Ca(OH)2中的至少一种;P源为(NH4)2HPO4,Si源为SiO2,Eu源为Eu2O3,x为Eu的掺杂量,0≤x≤6at.%。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Eu离子掺杂的Ca5(PO4)2SiO4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固相法一步合成,包括:(1)按照(Ca
(1-x)
,Eu
x
):P:Si的原子比为5:2:1进行配料混合;(2)混合后获得浆料经干燥获得干燥粉体;(3)粉体最终通过煅烧获得目标Eu
5x
:Ca
5-5x
(PO4)2SiO4荧光粉,经过筛后待用。
[0009]较佳的,在上述制备方法步骤(1)中,配料称量前需将CaCO3或CaO或Ca(OH)2;为(NH4)2HPO4,SiO2,Eu2O3粉体原料置于烘箱中,1~10℃/min升温到30-200℃烘干2
-ꢀ
10h以去除表面吸附水。
[0010]较佳的,在上述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混合包括:将各种原料置于球磨罐中进行行星式混料,具体以无水乙醇为球磨介质,球磨转速为80~350rmp/min;球磨时间为 1~8h。
[0011]较佳的,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和(3)分别为低温干燥去除酒精和高温煅烧成相过程。低温干燥去除酒精的条件为温度为80~150℃,保温时间为2~24h;高温煅烧成相的条件为: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100~1400℃,保温时间为2~6h。
[0012]较佳的,将步骤(3)煅烧获得的粉体过50~200目筛备用,过筛的主要目的为打破部分硬团聚,增加粉体流动性。
[0013]有益效果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工艺流程合成Eu离子掺杂的硅磷酸盐荧光粉体,该材料有助于结合磷酸盐和硅酸盐基质热稳定性、成本、发光强度等方面的优势;(2)固相法制备工艺相对简单,适合批量制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不同温度(1423K~1623K)煅烧获得的Eu:CPS XRD图谱。
[0015]图2为不同Eu掺杂浓度(1.0at.%~5.0at.%)的Eu:CPS吸收谱。
[0016]图3为不同Eu掺杂浓度(1.0at.%~5.0at.%)的Eu:CPS的激发-发射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附图和/或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8]以下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Eu离子掺杂的硅磷酸钙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0019]配料:根据Ca5(PO4)2SiO4中Ca、P、Si的原子比,按照(Ca
(1-x)
,Eu
x
):P:Si的原子比为5:2:1进行配料混合,其中Eu取代Ca的原子格位,x是其原子百分比, 0≤x≤6at.%。
[0020]混料:将配好的粉料进行球磨混合,通过球磨参数设定,各组分尽量混合均匀。
[0021]干燥:将混合均匀的浆料进行干燥,主要目的为除去无水乙醇,以得到干燥的粉
料。
[0022]煅烧:干燥后的粉体经过高温煅烧获得Eu离子掺杂的硅磷酸钙荧光粉体。
[0023]过筛:煅烧后的粉体过50~200目筛备用。
[0024]实施例1
[0025]采用固相法一步合成制备Eu离子掺杂浓度为3.5at.%的Eu:CPS粉体,具体步骤如下:(1)配料:用分析天平依次称取CaCO3,(NH4)2HPO4,S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u离子掺杂的Ca5(PO4)2SiO4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a
(1-x),
Eu
x
):P:Si的原子比为5:2:1,Ca源为CaCO3、CaO、Ca(OH)2中的至少一种;P源为(NH4)2HPO4,Si源为SiO2,Eu源为Eu2O3,x为Eu的掺杂量,0≦x≦6a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u离子掺杂的Ca5(PO4)2SiO4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固相法一步合成,包括:(1)按照(Ca
(1-x)
,Eu
x
):P:Si的原子比为5:2:1进行配料混合;(2)混合后获得浆料经干燥获得干燥粉体;(3)粉体最终通过煅烧获得目标Eu
5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华敏贺博王伟宁聪琴苏良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