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列斯公司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42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伺服器等通讯设备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由对接端口和直立部一体构成;对接端口内设有端子容置槽,外包有遮蔽壳体;导电端子,其一端收容于端子容置槽内;金属框架,其固设在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上;定位板,其上设有定位孔,供所述导电端子另一端穿过;定位板上设有卡合部卡设在绝缘壳体直立部上设有的凹陷部内;金属框架左右两侧上一体延伸的水平连接片与定位板左右两侧一体延伸的塑胶扣槽相互扣设,从而使定位板有效起到定位作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伺服器等通讯设备的、采用分体式结构的电连接器。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框体3、电连接器本体4;绝缘框体3成L形,是由绝缘材质一体成型,具有一直立部31和一水平部32,直立部31和水平部32夹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直立部31形成凹陷部311、312,可用以支持电连接器本体4。水平部32上设有定位孔321、322,供导电端子41穿过。随着电连接器向着小型化方向的发展,各端子的间距越来越小,这就相应地要求各定位孔的间距也随之减小;从而,端子与定位孔的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上可知,对于一体成型的绝缘框体的水平部和垂直部相互之间所保持的角度的要求非常高,这样就造成了加工的复杂化,对工艺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壳体52,具有插接面及接合面,在插接面与接合面贯穿设有端子收容槽;第二绝缘壳体53,与第一绝缘壳体52叠设,也具有插接面及接合面,在插接面与接合面贯穿设有端子收容槽;端子7,具有分别收容于第一、第二绝缘壳体的接合面一侧包含水平段及垂直段的接合端;定位板6,设有多个定位孔,用于共同收容定位第一、第二绝缘壳体的端子接合端的垂直段,该定位板上具有扣持在匹配第一、第二绝缘壳体的绝缘框架的扣柱61,而绝缘框架相对于定位板的扣柱61设有扣槽51。如上所示的电连接器,采用了两片式结构,有效克服了一片式电连接器加工复杂,工艺要求高的问题。但同时,由于其定位板的连接装置需要扣设在绝缘框体的两端,以保证其限定端子的作用。如此,则绝缘框体需一体做成U形,这又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性,且不符合现今电连接器向小型化,微型化发展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连接器,由电连接器本体和定位板组成;所述电连接器本体包括绝缘壳体,由对接端口和直立部一体构成;对接端口内设有端子容置槽,端口外包覆有遮蔽壳体;导电端子,其一端收容于端子容置槽内;金属框架,固设在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上;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供所述导电端子另一端穿过定位;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卡合部,绝缘壳体直立部上设有凹陷部,两者对应卡合以使定位板和绝缘壳体直立部呈L形连接;金属框架左右两侧上一体延伸有水平连接片,定位板左右两侧一体延伸有扣槽,两者相互扣设,以使定位板与绝缘壳体相互固持成一体。通过如上改进,定位板与金属框架之间的固持装置,使定位板与绝缘壳体之间简便、稳定地组装成一体,从而使定位板有效起到定位作用。与此同时,绝缘壳体结构变得非常简单,这大大降低了绝缘壳体制造工艺上的难度,也确保了现今电连接器向小型化发展的要求得以实现。图8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未装入导电端子);图9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的连接装置配合状态的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电连接器本体11-绝缘壳体 111-对接面 1111、1112-对接端口112-接合面1121、1122-条形槽 1123、1124-容置孔1125、1126-贯穿孔 113-底面 1131-平台1132、1133-凹陷部 114-顶面 1141、1142-凹槽115、116-导电端子 12-金属框架121-直立片1211、1212-组配孔 1213、1214-对接孔 1215、1216-穿接元件122-水平连接片1221-前端 1222-扣片1223-外侧边 1224-后端 1225-定位元件1226-后端边 1227-定位元件2-定位装置21-定位面 211-第一边 212-第二边213、214-定位孔 215-凸块 216-导向凸台217-卡块 22-侧翼221-侧边23-塑胶扣槽 231-扣设面 2311-侧挡凸台2312-扣设平台 2313-通孔 232-搭接面2321-限位凸台 2322-内侧凸台 2323-外侧凸台2324-平台3-绝缘框体31-直立部 311、312-凹陷部32-水平部321、322-定位孔4-电连接器本体41-导电端子5-绝缘框体51-扣槽 52-第一绝缘壳体53-第二绝缘壳体6-定位装置61-扣柱7-导电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3至图10,给出本技术一个较好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能被更好地理解。图3描绘了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整体。其主要由电连接器本体1和定位装置2两部分组成。请参阅图4至图7,电连接器本体1包括一绝缘壳体11和一金属框架12。绝缘壳体11的直立部成矩形板状结构,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对接面111及一与对接面111相对的接合面112,一底面113及一顶面114(参见图8)。在对接面111沿对接方向上分别延伸有供对接连接器(未示出)插入的对接端口1111、1112。对接端口1111、1112外包覆有遮蔽壳体。在接合面112上设有两条形槽1121、1122。在条形槽1121和条形槽1122之间,临近底面113和顶面114处,贯穿形成可分别容设导电端子115和导电端子116的容置孔1123、容置孔1124。容置孔1123和1124具有大小相同的容置空间,且容置孔1123和1124的两侧,条形槽1121和1122外侧分别设有贯穿孔1125,1126。在底面113中间为一与底面113等高的平台1131,平台1131两边分别形成一对称于该平台1131的凹陷部1132、1133,凹陷部1132、1133贯穿对接面111和接合面112。在顶面114上左右各设有一凹槽1141、1142。该凹槽1141、1142开口于对接面111上,延伸至接近接合面112处,即非贯穿槽;同时,该凹槽1141,1142分别与所述条形槽1121和1122相通。参阅图4及图7,金属框架12成L形,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具有一直立片121和两水平连接片122。直立片121在对应绝缘壳体11直立部的各贯穿孔1125、1126部位设有组配孔1211、1212,在对应绝缘壳体11直立部的对接端口1121、1122部位设有对接孔1213、1214,该对接孔1213、1214形状与对接端口1121、1122在对接面111上的轮廓形状相匹配,再利用穿接元件1215、1216(参阅图9)将金属框架12组设在绝缘壳体11直立部的对接面111上。两水平连接片122分别连于直立部121的两端。水平连接片122的前端1221外侧一体延伸有一扣片1222,外侧边1223靠近后端1224处向上一体延伸一定位元件1225。定位元件1225的底部倒钩成楔形,可使金属框架12与电路板(未示出)稳固电性连接,从而有效达成接地效果。水平连接片122靠近前端的内侧边向外延伸,前端的宽度大于后端的宽度。向外延伸部分的后端边1226延垂直于水平连接片122的方向一体延伸一定位元件1227。参阅图4,定位装置2大致呈U形,包括一定位面21、在定位面21两侧向上一体延伸的侧翼22以及从定位面21两侧向外一体延伸的塑胶扣槽23。在定位面21靠近第一边211附近,设有多个定位孔213,可使容置孔1123所容纳的各端子116贯穿;同样,在定位面21靠近第二边212附近,设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由电连接器本体和定位板组成;所述电连接器本体包括:绝缘壳体,其由对接端口和直立部一体构成;对接端口内设有端子容置槽,外包有遮蔽壳体;导电端子,其一端收容于端子容置槽内;金属框架,其固设在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上; 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供所述导电端子另一端穿过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卡合部,绝缘壳体直立部上设有凹陷部,两者对应卡合以使定位板和绝缘壳体直立部呈L形连接;金属框架左右两侧上一体延伸有水平连接片,定位板左右两侧一体延伸有 扣槽,两者相互扣设,以使定位板与绝缘壳体相互固持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其锦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